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趣味;小学数学;课堂
多年来的教改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小学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只有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数学的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充满无限趣味。
一、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多媒体的使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个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情商。没有幽默的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没有幽默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同样是枯燥无味的。美国的保罗希地博士曾经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他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如果能够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有趣味。我们现行的数学课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如果我们按书上的数学程序来讲解,很可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支催眠的曲子。而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学艺术来处理数学教材,增强课堂数学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活跃,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就可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在新授结束后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它的(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有的180°。)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
师:究竟谁对呢?
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生1:180°,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生2: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表扬:你真聪明。演示:
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加强师生交流
放低姿态,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讨论问题,分享方法。现代学生多崇尚个性,对于教师“强加”的方法、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当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并肩站在问题面前,一起去探究打开问题大门的方法之时,学生会更乐于参与讨论、一同思考,老师是会适时给予提醒帮助的朋友,也是考验解题策略的竞争对象,这本身也为课堂平添了许多乐趣。但与此同时,如何控制课堂纪律,避免过热的气氛,如何引导学生不断接近本质而非远离讨论本意,都是需要进一步设计完善的。以上是笔者对于怎样使数学课堂更加有趣的一些较为肤浅的思考,所总结的一些为课堂增加趣味的方法仅是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可作参考的选择,如何为数学的课堂添加趣味性仍是值得老师们共同探索和丰富的问题。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养成了一种等知识、要知识的习惯。框架式的教学又会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即使是最好的知识,他们也没有兴趣去学。其实,他们自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容器,是等着老师去往里灌。我们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教师要改变“灌”的教法,训练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的习惯。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趣味;小学数学;课堂
多年来的教改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小学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只有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数学的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充满无限趣味。
一、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多媒体的使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个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情商。没有幽默的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没有幽默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同样是枯燥无味的。美国的保罗希地博士曾经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他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如果能够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有趣味。我们现行的数学课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如果我们按书上的数学程序来讲解,很可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支催眠的曲子。而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学艺术来处理数学教材,增强课堂数学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活跃,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就可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在新授结束后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它的(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有的180°。)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
师:究竟谁对呢?
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生1:180°,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生2: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表扬:你真聪明。演示:
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加强师生交流
放低姿态,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讨论问题,分享方法。现代学生多崇尚个性,对于教师“强加”的方法、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当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并肩站在问题面前,一起去探究打开问题大门的方法之时,学生会更乐于参与讨论、一同思考,老师是会适时给予提醒帮助的朋友,也是考验解题策略的竞争对象,这本身也为课堂平添了许多乐趣。但与此同时,如何控制课堂纪律,避免过热的气氛,如何引导学生不断接近本质而非远离讨论本意,都是需要进一步设计完善的。以上是笔者对于怎样使数学课堂更加有趣的一些较为肤浅的思考,所总结的一些为课堂增加趣味的方法仅是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可作参考的选择,如何为数学的课堂添加趣味性仍是值得老师们共同探索和丰富的问题。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养成了一种等知识、要知识的习惯。框架式的教学又会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即使是最好的知识,他们也没有兴趣去学。其实,他们自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容器,是等着老师去往里灌。我们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教师要改变“灌”的教法,训练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的习惯。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有趣味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