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科技支撑水平的调研分析,结合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研究目前吉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科技进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寻找解决我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科技含量低下的有效途径,基于实证研究和相关数据检验,以期能够合理有效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科技水平 层次分析法
Abstract : Based on the technical support indemnificatory dwell engineering province level, combining with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research currently reside engineer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emnificatory of jilin provi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finding solutions to resid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ntent town ensuring effective ways of low,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related data, in order to test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application.
Key words : indemnificatory dwel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leve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背景
安居工程是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居住场所,整体消费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国家明确提出绝不能降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造水平、使用功能、环境条件,特别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高新技术应用与科技成果的实施也不能被忽视。这样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科技应用与开发建设成本优化的矛盾,也形成了政府与建设企业相对的博弈行为。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节能环保材料、高新技术、房屋建设标准等科技应用正逐步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但由于传统行业建筑产品的特殊性,科技进步的应用效果一直不够明显,寻找科技进步与成本优化的交点已成为当前科研工作者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
1.理论依据
本文针对目前保障性住房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对保障性住房的科技支撑水平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本文最终确定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表作为评价保障性安居工程科技支撑水平的情况。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如下:
一级指标:(X1)节能环保材料;(X2)高新技术应用;(X3)房屋建设标准
二级指标:(X11)墙体材料; (X12)屋顶材料; (X13)窗材; X14)装修材料; (X21)节能规划设计技术; (X22)维护结构节能技术; (X23)建筑设施运行节能技术; (X31)人居环境的健康性; (X32)住区环境保护; (X33)对自然亲和性; (X34)健康环境保障。
三级指标:(X111)新型的节能保温隔热墙体材料、复合墙体材料;(X112)表面材料;(X113)防晒、遮阳材料;(X121)屋顶设置温度阻尼区;(X122)节能环保型保温隔热屋面材料;(X131)节能环保型保温隔热窗用材料;(X132)节能环保装饰材料;(X211)建筑地点;(X212)建筑布局形式;(X213)建筑方位朝向;(X214)建筑间距体形与科学分区;(X215)交通可达性;(X216)外部环境气候温差、季风特点;(X221)外墙节能技术;(X222)门窗节能技术;(X223)屋顶节能技术;(X231)采暖节能技术;(X232)制冷节能技术;(X233)照明节能技术;(X234)电梯节能技术;(X235)给排水;(X236)安防自动化;(X237)小区微环境(湿度、温度、适当的风环境等);(X311)居住空间最低面积控制标准;(X312)室内空气质量;(X313)住宅设计公私分区;(X321)自然环保;(X322)软硬景观;(X323)绿化指标;(X331)环境卫生;(X332)污水和中水处理;(X333)垃圾收集与处理;(X341)公共健身设施、活动中心;(X342)社区商业配套;(X343)医疗保健设施。
2.实证分析
本文选用珲春市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实例进行分析,珲春矿区位于珲春市境内,矿区总面积460平方公里,2003年4月,城西煤矿和三道岭煤矿破产关闭。因此形成珲春市煤矿棚户区,由于年代久远棚户区内大量的居民住宅、学校、以及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呈现整体或部分破坏对象,以对人民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棚户区内居民户均面积仅有28.6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8.81平方米,基本上不具备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当地人民生活、就业、上学等条件恶劣。
本文选取了5人专家组对科技支撑调查问卷进行打分,通过问卷获得了5名专家对第二层要素、第三层要素和第四层要素中各个建筑能效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值,最后将个体成员的判断综合成专家组的综合判断, 采用yaahp0.5.2对矩阵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各个建筑能效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值的计算,结果如下:标度类型:e^(0/5)~e^(8/5)。各项指标的权重评价值均小于0.1。
结论
经分析上述指标的权重设定均符合矩阵一致性,因此可以建立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作为保障性住房的科技水平支撑。
参考文献:
[1] 项铮. 住宅品质需要建筑科技硬支撑[N]. 科技日报, 2003年07月31日.
[2] 李宏伟 冯凯 关柯.推动我国住宅产业科技进步的对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2):3-5.
[3] 王美媛.浅议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困难与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0(22):252-253.
[4] 宁艳杰. 城市生态住区基本理论构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5:146-148.
[5]吉林省珲春矿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设计方案.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科技水平 层次分析法
Abstract : Based on the technical support indemnificatory dwell engineering province level, combining with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research currently reside engineer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emnificatory of jilin provi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finding solutions to resid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ntent town ensuring effective ways of low,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related data, in order to test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application.
Key words : indemnificatory dwel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leve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背景
安居工程是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居住场所,整体消费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国家明确提出绝不能降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造水平、使用功能、环境条件,特别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高新技术应用与科技成果的实施也不能被忽视。这样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科技应用与开发建设成本优化的矛盾,也形成了政府与建设企业相对的博弈行为。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节能环保材料、高新技术、房屋建设标准等科技应用正逐步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但由于传统行业建筑产品的特殊性,科技进步的应用效果一直不够明显,寻找科技进步与成本优化的交点已成为当前科研工作者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
1.理论依据
本文针对目前保障性住房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对保障性住房的科技支撑水平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本文最终确定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表作为评价保障性安居工程科技支撑水平的情况。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如下:
一级指标:(X1)节能环保材料;(X2)高新技术应用;(X3)房屋建设标准
二级指标:(X11)墙体材料; (X12)屋顶材料; (X13)窗材; X14)装修材料; (X21)节能规划设计技术; (X22)维护结构节能技术; (X23)建筑设施运行节能技术; (X31)人居环境的健康性; (X32)住区环境保护; (X33)对自然亲和性; (X34)健康环境保障。
三级指标:(X111)新型的节能保温隔热墙体材料、复合墙体材料;(X112)表面材料;(X113)防晒、遮阳材料;(X121)屋顶设置温度阻尼区;(X122)节能环保型保温隔热屋面材料;(X131)节能环保型保温隔热窗用材料;(X132)节能环保装饰材料;(X211)建筑地点;(X212)建筑布局形式;(X213)建筑方位朝向;(X214)建筑间距体形与科学分区;(X215)交通可达性;(X216)外部环境气候温差、季风特点;(X221)外墙节能技术;(X222)门窗节能技术;(X223)屋顶节能技术;(X231)采暖节能技术;(X232)制冷节能技术;(X233)照明节能技术;(X234)电梯节能技术;(X235)给排水;(X236)安防自动化;(X237)小区微环境(湿度、温度、适当的风环境等);(X311)居住空间最低面积控制标准;(X312)室内空气质量;(X313)住宅设计公私分区;(X321)自然环保;(X322)软硬景观;(X323)绿化指标;(X331)环境卫生;(X332)污水和中水处理;(X333)垃圾收集与处理;(X341)公共健身设施、活动中心;(X342)社区商业配套;(X343)医疗保健设施。
2.实证分析
本文选用珲春市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实例进行分析,珲春矿区位于珲春市境内,矿区总面积460平方公里,2003年4月,城西煤矿和三道岭煤矿破产关闭。因此形成珲春市煤矿棚户区,由于年代久远棚户区内大量的居民住宅、学校、以及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呈现整体或部分破坏对象,以对人民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棚户区内居民户均面积仅有28.6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8.81平方米,基本上不具备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当地人民生活、就业、上学等条件恶劣。
本文选取了5人专家组对科技支撑调查问卷进行打分,通过问卷获得了5名专家对第二层要素、第三层要素和第四层要素中各个建筑能效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值,最后将个体成员的判断综合成专家组的综合判断, 采用yaahp0.5.2对矩阵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各个建筑能效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值的计算,结果如下:标度类型:e^(0/5)~e^(8/5)。各项指标的权重评价值均小于0.1。
结论
经分析上述指标的权重设定均符合矩阵一致性,因此可以建立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作为保障性住房的科技水平支撑。
参考文献:
[1] 项铮. 住宅品质需要建筑科技硬支撑[N]. 科技日报, 2003年07月31日.
[2] 李宏伟 冯凯 关柯.推动我国住宅产业科技进步的对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2):3-5.
[3] 王美媛.浅议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困难与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0(22):252-253.
[4] 宁艳杰. 城市生态住区基本理论构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5:146-148.
[5]吉林省珲春矿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设计方案.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