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
叶锦添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2
定价:59.00元
我喜欢看电影,也因为自己是做设计的原因,很注意电影里面的服装。十多年前,看法国电影导演吕贝松拍的《第五元素》,感觉电影里服装非常突出,既符合角色性格,又古怪趣致,是法国设计大师让·保罗·高提艾设计的。反观我们自己的古装戏服,好像几百年来都一个样子,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因此总是有一个期待,希望有设计家能够突破古装的传统,在古装基础上给予新意的创造。
这个感觉,我曾经跟两个导演讲过,他们是武侠电影的宗师胡金荃和情色电影大师李翰祥。这两个大导演到洛杉矶找到我,参观完了我教书的设计学院之后,我们在咖啡厅聊天。谈到他们的电影,他们自然问我有什么自己的意见,我很坦率地说:“如果说还有点什么遗憾的,那就是古装戏服千篇一律。”李导演大笑起来,点头称是;胡导演则说要等待新人才出来啊。
这个我期待中的人横空出世,就是叶锦添。我自从看到他的设计,第一感觉是太精彩了,第二就是有出路了。东方服装的突破,恐怕一不能够简单的做加法,二不能够太泥古不化,三是不能够太沿袭西方戏剧服装的套路,这3点,叶锦添都做得很好。我看他因为设计《卧虎藏龙》的服装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时候,高兴之余,也想起李导演和胡导演,他们如果现在还健在,一定会为出现叶锦添这样的大设计师而高兴的。叶锦添的设计跨媒材、跨领域、跨国际,舞台、银幕上都可以看到他的设计,从设计影响力来说,他可以视为最成功的人物了。我有感他的设计精髓在于东方主义的演绎,是东方的,但不是复古的,高调形式,低调表现,丝丝入扣,细腻可人,能够做到这个地步,除他之外,我还未见第二人。
叶锦添先生的著作《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我是2008年在台北看到的,一口气看完,很精彩。叶锦添以一种自传性的方式,历数了他创业以来所做的各种工作,以及他的心路历程,一直到《赤壁》的设计。在这本他独创的“自.传.体”随笔创作中,叶锦添提出“告别文字、图像胜出”的图像时代宣言,他在跨国展览、设计的经验中指出,未来世界里,“图像”才是全球共通的语言,他并找出背后的时代理路。另一方面,他在回忆中细数成名前的心路历程。孤独、被忽略的童年,文化失根的香港,欧洲流浪,为了创作来到台湾,曾经三餐不继、住在木板隔间出租公寓里,但坚持高度、坚持视野,最后终于走出贫乏,跃上国际。
我知道他在设计《红楼梦》和《风声》的服装。依然很期待,叶锦添的设计给我最大的鼓舞,就是东方设计有突破点,并且有无限发展的空间,这本书值得看,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学习到很多设计的观念,对设计师来说,这本书也是一部重要的经典了。
叶锦添获得了奥斯卡的殊荣之后,依然保有一份沉潜热情的心性,深切地与自我相处,与自然相融,对周遭的人、事、物,敏锐地接受与表达。与我合作过的美术指导中,小叶并不是最顺当的一位,他常常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状况”。但他是最勤于跟我作抽象沟通的一位,这对导演有时是一种挑战,却又是很大的启发。拍片务实非常重要,但“务虚”可能更重要, 它是品位的渊源。
——李安
叶锦添的创作是感觉的艺术,也是人的艺术。许多时候他都是从人的角度来思考、感受,然后付诸设计。故他的作品每每能从精工细琢之中令观者感受到欣赏美的喜悦,从实感之中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馨。可以说他的创作是入世的,可触可感的。
——吴宇森
叶锦添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2
定价:59.00元
我喜欢看电影,也因为自己是做设计的原因,很注意电影里面的服装。十多年前,看法国电影导演吕贝松拍的《第五元素》,感觉电影里服装非常突出,既符合角色性格,又古怪趣致,是法国设计大师让·保罗·高提艾设计的。反观我们自己的古装戏服,好像几百年来都一个样子,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因此总是有一个期待,希望有设计家能够突破古装的传统,在古装基础上给予新意的创造。
这个感觉,我曾经跟两个导演讲过,他们是武侠电影的宗师胡金荃和情色电影大师李翰祥。这两个大导演到洛杉矶找到我,参观完了我教书的设计学院之后,我们在咖啡厅聊天。谈到他们的电影,他们自然问我有什么自己的意见,我很坦率地说:“如果说还有点什么遗憾的,那就是古装戏服千篇一律。”李导演大笑起来,点头称是;胡导演则说要等待新人才出来啊。
这个我期待中的人横空出世,就是叶锦添。我自从看到他的设计,第一感觉是太精彩了,第二就是有出路了。东方服装的突破,恐怕一不能够简单的做加法,二不能够太泥古不化,三是不能够太沿袭西方戏剧服装的套路,这3点,叶锦添都做得很好。我看他因为设计《卧虎藏龙》的服装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时候,高兴之余,也想起李导演和胡导演,他们如果现在还健在,一定会为出现叶锦添这样的大设计师而高兴的。叶锦添的设计跨媒材、跨领域、跨国际,舞台、银幕上都可以看到他的设计,从设计影响力来说,他可以视为最成功的人物了。我有感他的设计精髓在于东方主义的演绎,是东方的,但不是复古的,高调形式,低调表现,丝丝入扣,细腻可人,能够做到这个地步,除他之外,我还未见第二人。
叶锦添先生的著作《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我是2008年在台北看到的,一口气看完,很精彩。叶锦添以一种自传性的方式,历数了他创业以来所做的各种工作,以及他的心路历程,一直到《赤壁》的设计。在这本他独创的“自.传.体”随笔创作中,叶锦添提出“告别文字、图像胜出”的图像时代宣言,他在跨国展览、设计的经验中指出,未来世界里,“图像”才是全球共通的语言,他并找出背后的时代理路。另一方面,他在回忆中细数成名前的心路历程。孤独、被忽略的童年,文化失根的香港,欧洲流浪,为了创作来到台湾,曾经三餐不继、住在木板隔间出租公寓里,但坚持高度、坚持视野,最后终于走出贫乏,跃上国际。
我知道他在设计《红楼梦》和《风声》的服装。依然很期待,叶锦添的设计给我最大的鼓舞,就是东方设计有突破点,并且有无限发展的空间,这本书值得看,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学习到很多设计的观念,对设计师来说,这本书也是一部重要的经典了。
叶锦添获得了奥斯卡的殊荣之后,依然保有一份沉潜热情的心性,深切地与自我相处,与自然相融,对周遭的人、事、物,敏锐地接受与表达。与我合作过的美术指导中,小叶并不是最顺当的一位,他常常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状况”。但他是最勤于跟我作抽象沟通的一位,这对导演有时是一种挑战,却又是很大的启发。拍片务实非常重要,但“务虚”可能更重要, 它是品位的渊源。
——李安
叶锦添的创作是感觉的艺术,也是人的艺术。许多时候他都是从人的角度来思考、感受,然后付诸设计。故他的作品每每能从精工细琢之中令观者感受到欣赏美的喜悦,从实感之中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馨。可以说他的创作是入世的,可触可感的。
——吴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