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阅读策略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wd_cl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生素质发展,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的具体展开方式要从听、写、说、读四个基本突破口入手,使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四个不同的部分锻炼了学生四组不同的能力:“听”,听懂了人家的话语,知道了人家要表达的含义;“说”,是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诉说自己的想法;“读”,阅读大量的文章、书籍等,了解不同人的想法和学到不懂的道理;“写”,是用准确的语言来写自己的内心活动。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虽然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教学过程,但事实上教师却总是把控着学生思维,将学生客体化。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方式大多是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来学习知识。教师应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主观能动的,教师在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虽说是以“启发性”的方式,但其实没有将启发性落到实处、做到最佳。在学生没有回答上教师的问题时,教师通常采用的方式便是给予学生极具有暗示性的话语告诉学生的答案,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答案说出来,这样没有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也忽略了学生的想法。长期下来,学生会懒于思考,习惯性地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
  (2)教学方式单一。语文学科涉及许多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小学正处于对整个世界的构造非常好奇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与语文内容相关的各种有趣的小知识,或者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来吸引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许多语文课堂上,教师仅仅讲述教材、讲述习题、讲述学生需要明白的地方,教学的方式非常枯燥无聊,不具有生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习知识,缺乏趣味性,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很好。
  二、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育的相关举措
  (1)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主动性。语文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发展面。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与学生互动,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时,其学习的内部动能就会增强,进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举个例子,在教授《观潮》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问学生是否见到过大潮,之后让学生自己想象大潮应该是怎样的。接着,先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述大潮的景象,之后再進入课文中,用问题的情景模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这篇文章,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充分利用好现代化工具,增加教学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新型的现代化教育工具被应用到课堂中,如多媒体等,这些现代化的工具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这也可以认为是一门新的教学手段,遇到新鲜的事物,学生会非常的感兴趣。另外,利用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呈现阅读所描述内容的画面和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地想象这样的画面,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例如,在教授《现代诗二首》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的模式展现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之后再讲解这篇文章,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描绘时采用的方式,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景象。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将会有更多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融入现代小学的语文的教学中。在小学生的主要课程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培养小学生思维习惯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介绍了一系列方法,相信更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直是困扰教学、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实践表明,课业负担的加重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使学生厌烦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高效率,不断改革创新,寻找一个良好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当中,积极主动学习、健康发展。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课业负担;健康发展;教学改革  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不仅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
期刊
创新意识是指个人对人类创新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创新意向。只要是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创新。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 保护好奇心,提供创新机会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强烈的好奇心是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宝贵心态。“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如:小鸟会笑吗?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总是红红的?小溪会唱歌吗?这些好奇心就是创新意
期刊
英语学科在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一下开展赏识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以期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一、活用幽默教学语言,开展赏识教育  教学过程中,幽默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牛津译林版九年级上册“Knowyo
期刊
一、自管自育管理的现实背景  莘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寄宿制高中学校,为实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目标,结合本校的实际,我校曾采用以教师全程管理为主的学生规范化管理:除了上课以外,平时自习课有教师在教室坐班指导;就寝有生活指导教师管理;学校派行政领导巡查。因此整个学校一片寂静、一片“太平”。  但这样教师成了“监工”,学生成了“学奴”,同学们学习被动,老师们也不堪重负,学校经费开支也日益增大
期刊
初中音乐是在初中教育中对学生進行审美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主要方式,然而,实际上初中音乐教育却遇到了种种困境。虽然音乐教学对学生情感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而学校教育偏颇却使得音乐教学本身并不被重视,始终处于“鸡肋”的状态。初中不能没有音乐教学,但又不重视音乐教学。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1)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初中音乐课要想达到教学目标,离不开教学工具的使用,也离不开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指出了语文学科教学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优势和突出特点。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自主的优势呢?  一、要注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高质量的学习。自主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自信、行为自律、生活自理、交往自尊、人格自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做为一
期刊
诗词歌赋历来是文人墨客最钟情的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古人闲暇时、失意时、孤寂时、聚会时,都喜欢吟诵几首,或寄情山水,或自我慰藉,或睹物思人,或畅叙幽情。  诗歌鉴赏作为高考语文必考的一种题型,也是很多学生的弱项。由于时代的不同,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同样如此,方法和技巧是最关键的,任何难点都是有法可依的。只要我们注重基础的积累,依法分析,诗歌难题依
期刊
在日常教学中,真正要让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仅有满腔热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沟通起师生心灵的那座桥梁。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有一种“从来没有人如此贴近我的心”的感觉和愿望,对学生的教育难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么,如何用真心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呵护每个孩子的天空?  一、
期刊
新课标把劳动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劳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为最基础的学科有着较强的劳动特点,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都渗透了劳动教育因素。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扩展劳动教育内容,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劳动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课程中数学学科不仅有着
期刊
汉语拼音是语文学科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最根本的工具。汉语拼音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孩子识字和说话的拐杖,又是孩子认知的桥梁和纽带,在孩子的听、说、读、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人说“如果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那么拼音教学就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其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智力因素,习惯、思想、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