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就是“回家打妹妹”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贸易制裁还击贸易制裁,看来是非常正义的。但是且慢,它是谁的正义?主张贸易战的人看起来是为了实现贸易自由,为他们声称,贸易战可以迫使对方取消贸易制裁,但是,他们其实只是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另一面的翻版。
  儿时有个伙伴,他父亲在城里当工人,妈妈带着他和他妹妹在农村生活。这个伙伴有一招杀手锏:如果妈妈太严格,他就趁妈妈不在家时打妹妹。他妈妈因此经常对他让步。有一次,我和他在学校发生了一点儿冲突,老师偏袒了我。他生气地哭喊:
  “我要回家打妹妹!”我们非常震惊,一时不知他打妹妹和老师偏袒我有什么关系。
  这是思维惯性,他认为既然打妹妹妈妈会让步,那么现在威胁打妹妹,老师也应会让步。但是,他妹妹又有何辜啊?
  其实,国际间贸易何尝不是如此。
  随着经济萧条,各国各种妨碍自由贸易的言论和政策纷纷出合。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各种贸易制裁、反倾销调查不断。比如,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2009年4月20日上书,指责中国轮胎制造业对其造成了产业损害,并要求限制进口中国产轮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此进行了调查,并公布了轮胎特保案的救济措施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加征3年的从价特别关税,第一年55%,第二年45%,第三年35%。
  这是符合某个利益集团但却损害美国其他行业的利益的做法。阻碍中国轮胎进口固然对美国的轮胎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本来就处在风雨飘摇中的美国汽车业而言却是巨大的打击,甚至汽车相关产业、潜在消费者也都会受损。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逻辑是:我要从贸易保护中受益,哪管他人是否受损。多年来,美国批准的各种贸易制裁案真是不少。因为横行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只看得到贸易保护给某些行业带来的好处,看不到它给更多的行业带来的危害——他们认为贸易制裁吃亏的只是外国生产者,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所有的贸易制裁都同时有两方吃亏:外国生产者以及本国进口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可外国企业不能接受,比如五矿商会和橡胶工业协会就提出,如果轮胎案遭受不公正裁决、中国应采取反制措施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很多商会的支持。
  以贸易制裁还击贸易制裁,看来是非常正义的。但是且慢,它是谁的正义?
  对中国的轮胎业来说,也许获得了正义,但是,对其他行业来说呢?有人建议,对美国的音像产品、软件产品进行贸易制裁。那么使用美国音像产品、软件产品的行业和消费者就会遭受损失。为什么这些行业和消费者要为轮胎业的正义承担成本呢?主张贸易战的人看起来是为了实现贸易自由,因为他们声称,贸易战可以迫使对方取消贸易制裁,但是,他们其实只是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另一面的翻版。他们忘了贸易报复不但伤害了对方的企业,也同时伤害了本国的企业和消费者。
  实际上,那个伙伴的思维错误延伸到了成人世界。只不过被换上了各种包装而已。每一次贸易制裁,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报复,都有一个被忽略的“妹妹”,这个妹妹就是无辜的、从自由贸易中获利的企业和消费者。首先,发起贸易战的一方说:“为了保护我的妹妹,我要制裁你的妹妹。”接着,应战方说:“好啊,你打我妹妹?那我就不管谁的妹妹,一起打!”双方打得不亦乐乎,妹妹们苦不堪言却又无法抗议,因为这是在“保护妹妹”的正义旗帜下进行的。
  “打妹妹”真的能达到迫使对方解除贸易制裁吗?恐怕只会使“打妹妹”思维深入人心。每个产业都有理由对政府说:“看,来自外国的进口产品对我们造成了多大的威胁啊,我们为何还不打妹妹呢?”
  真正有利于自由贸易的观念是:永远不要“打妹妹”。即使在对方首先做出无理的贸易制裁的情况下。贸易制裁固然是很不公平的,但不要制造新的不公。如果因为对方关税高,就报复性地提高关税,那不但报复了对方,也报复了自己。那些明智地率先降低关税的国家总是获得利益,那些主张报复的国家则总是受损。
  香港曾经因为是个自由港、从不曾“打妹妹”,只坚持自由贸易,不管与它进行贸易的国家是否也像它一样,因此诞生了奇迹搬的繁荣,成了自由贸易造福人类的象征。
其他文献
中医有其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一套体系,如经络完全没必要一定要在显微镜下看到,当一个假设看就行了。深受唯理主义影响的人,常会说出“你说有经络,你指给我看看”的话,这是不得科学的真义。  一位是隔三岔五喉咙发炎的喉疾男,一位每日起床就准时大打喷嚏人称XX园十六座闹钟的鼻炎女,还有一位喜欢逢事都郑重其事无事化小事小事化大事紧张兮兮的神经主妇,再加上一位暂时未能控制自己人生被大人们认为是体质虚弱的幼稚儿……我
期刊
有人说个人的发展靠踏实努力。而有些人却能在洞察时代变革的动向中,抓住时代赐予的机会,就像王石,当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并肯定深圳的贸易往来时,正在倒卖玉米的他觉得这将是一次历史的大转机,转做进口香港产品销内地的生意。通过外汇的差价为自己赚得第一桶金。其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处于当下正在寻找机会的你,是否具有敏锐的嗅觉,能够察觉我们这个时代的机遇呢?  透过以下测试对你的分析解读,看看你在把握时
期刊
秋天已降临北京,柿子树枝丫间的果实已硕大如拳。路边的板车满载着核桃,叫卖的小贩用刀剥开外皮,才露出平日见惯的硬壳来。  可惜并非所有人都可品尝收获的滋味。  近来有报道言有人状告著名空头股评家,原由是因信其言少赚了几十万(还不是亏了哦)。同样,社科院的学者们出了本《房地产蓝皮书》,断言房价三年要降50%。有网友回应:“如果专家敢把自己的房子全部卖了,等房价下跌50%再买回来,我才佩服他们!”而现实
期刊
“一家祖孙三代,可以同时在一张保单内投保,具有省钱、省心、省事等多项优点……”这是目前市场上正在热卖的新型保险产品的宣传语之一,核心是一张保单就可以解决一个家庭内所有成员的保障需求。  究竟这是保险公司研发出来的又一项创新理念和产品还是保险营销市场中的又一个“叫卖”手段而已?    [名词解释]    “全家保”(也可以称为“一家保”)指的是“一张保单保全家”的投保形式,客户可以以主要经济收入者为
期刊
即便在2008年最困难的时候,Nick也没有放弃公募基金,三百多万的账面资产一度缩水近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Nick解释说:“买那家的基金已经很多年,去年亏最多的时候还是比最初投入的资金多。也有人劝我落袋为安,不过那些钱除了基金也没什么好投的。那家的客户服务还算贴心,打了几次电话跟我沟通,想来想去索性一闭眼不去理会。”后来的行情给了他不少安慰,“等行情好转的时候,我那支基金涨得不算慢,将近一年时间
期刊
我从小家境优越,是家里的独子,如今家族企业已经发展到十几亿的资产。如此的家庭背景,与很多人相比。我的事业起点很高,发展也很顺利。不过,情感道路一直走得很不顺。由于很怕别人和我在一起是因为我的家庭背景,因此我找女朋友总是不让她们知道我家的真实情况。  前段时间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家庭条件也很好,在北京有4套房产,也是独生子女。就在我们准备谈婚论嫁的时候,女友提出财产公证。这让我感觉不太舒服。觉得这样的
期刊
根据调查数据,经济较为稳定的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中年人士较为偏爱重大疾病险,他们的事业正处于攀升阶段,健康的身体是事业的后盾,这部分人通常是家庭经济主要来源;年纪相对较轻,工作年限不长的朋友则更偏爱意外伤害险,身体机能的优势让他们对“重大疾病险”感觉遥远;经济基础相对殷实的人通常以保障全家生活为目的购买保险,一些教育金也更受他们的欢迎,家财险也是他们考虑的范畴;至于具有投资性质的险种,则被一些擅长投
期刊
不要以为消费就是花钱那么简单,从一个人的消费观念便能判断一个人积累财富的能力大小。有没有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越是有钱人,在某些消费方面似乎越是谨慎甚至小气。在此,不妨透过星星专家的解读,找出自己的消费落差,强化消费效率的同时,更为自己在日后的财富积累中获取参考值!    水瓶座[1.20-2.18]  水瓶座的理性思维确实帮助他们树立了比较合理的消费观点,他们不会像白羊座那样冲动,也不会像双子座那样
期刊
策划/王重吟  最近总能遇到“正在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人:  一位卖电机的企业家,2008一年时间便身家过亿,添置了八辆车,从七人商务到SUV、从红旗盛世到宝马7系……泊在车库里大多难以一见天日。这些车带给他无尽的麻烦,员工抱怨老板太过奢侈却不给加薪、家人抱怨应该把车换成房子,可他坚持别人无权对自己的钱指手画脚。  前几日,企业家忽然说要把车卖了,只留两辆常开的,因为一个朋友告诉他“如果是藏车,这
期刊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A股在今年前7个月持续上涨,8月份在信贷收紧担忧下遭遇快速回调。及至9月,又开始了一波修复行情。有些基金,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表现突出,一旦市场“变脸”,业绩立马一落千丈。也有基金,上涨的时候不瘟不火,排名或许不是非常靠前,但下跌时表现让人欣慰,长期业绩优秀。两相比较,后者更符合基金长期投资的定位,也能让持有人更加安心。怎样才能让投资更为成功?面对市场转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