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快劳动基准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是促进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尚不存在一部成文的劳动基准法。本文拟就劳动基准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单行立法在我国劳动基准立法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劳动立法;劳动基准;单行立法]
一、理论依据
劳动基准是劳动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劳动关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是劳动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重要法律概念。本文认为,中国的劳动基准的范围,应是对劳动契约中当事人意思自治范围内的一切事项进行规定,即与“国际劳工标准”一样,采用最为广义的劳动基准范围;劳动基准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社会基本权,而对用人单位提供给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等具体方面做出的兜底性规定。
劳动基准立法,是以法的规范性来调整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也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其他法律关系,是国家用法律手段来保障劳动者的社会基本权,以法规条例的形式来推进劳动基准的有效实施。劳动基准立法的开展,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订立劳动合同的底线和基础,任何有损劳动者利益的违背劳动基准法的约定都将无效。劳动基准立法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价值追求,從保障劳动者最基本的劳动方面的权利进而对劳动者进行倾斜式的保护。
单行立法,是指分别制定多部单行性劳动基准法律法规,他们彼此独立又相互配合。单行立法,是在未有制定统一的劳动基准法的成熟环境下,针对劳动基准的不同类别,分领域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单行立法中的劳动基准规范较为细致、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立法可以有所侧重,适应性较强,更易满足各方面立法需求。
二、现状分析
在我国劳动立法中并没有直接使用“劳动基准”这一术语,从官方正式文件中也极少使用,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劳动基准方面的专门法律,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劳动基准法律法规,我国的劳动基准法律规范主要散见于《劳动法》等法律及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中,主要涉及工资、工时、休息休假、特殊群体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从多角度概览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现状,可发现,在劳动基准领域内存在多个问题:其一,劳动基准母法缺失;其二,劳动基准的多个分支的立法皆有待完善,各分支的配合较为松散;其三,个别领域立法相对空缺;其四,有些领域立法相对成熟,但法的实施未得到恰当落实。推进劳动基准立法,对于空缺的劳动基准立法领域,需从架构入手;对于相对成熟的立法领域,应重视法律实施;并且应进一步加强劳动基准各分支立法领域的配合,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从我国劳动基准的立法传统和立法现状来看,我国没有制定劳动法典的立法传统,也并不具备制定劳动法典的立法条件,不适宜以劳动法典的形式收揽所有的劳动基准法律法规。从我国的劳动基准立法进程来看,“工资工时法难产、工休法分散、劳动安全卫生法易名、特殊群体保护法进展缓慢”,劳动基准法律法规尚未成熟;对劳动基准法律法规的整体协调尚待加强。从我国的劳动基准立法的整体来看,我国劳动基准立法呈现分散庞杂之式,立法位阶总体较低,尚未形成体系化立法格局,具体法律法规结构不合理。
三、可行性探究
从我国劳动基准“立法条件不完善、立法研究较浅、立法技术较低、立法体系庞杂”的立法环境来看,单行立法体例更适合我国现今的劳动基准立法,更能满足劳动基准立法的需求。立足于单行立法体例,充分发挥单行立法的优势,引鉴统一立法的亮点,着手劳动基准立法。
第一,以清楚明确的立法理念为指导,安排劳动基准法体系的立法规划,控制其立法进程,区分轻重缓急,科学立法,方便日后修改。
第二,在劳动基准多个分支内进行立法,充分发挥单行立法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在工资、工时与休息休假、特殊群体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制定、整合和修改专门的法律法规,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
第三,有效发挥单行立法的可操作性,对劳动基准的各个领域,进行较为细致、具体的规定,有利于劳动基准法律法规的实施。
第四,鄙弃庞杂散乱的法律法规,提高劳动基准立法的整体性、配合性及逻辑性。从整体上提高劳动基准法律位阶,逐步形成在工资、工时与休息休假、特殊群体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基准主要方面形成有法可依的立法格局。在劳动基准各领域的法律位阶之下,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形成关联性强、层次清晰的体系布局。同时,优化劳动基准具体法律制度的内部结构,使劳动基准法律规则条理明确,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劳动基准单行立法体例,要减少直至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立法弊端,避免任意性立法。在合理有序的立法安排下,单行立法体例虽不具备统一立法的法典化形式,也能达到层次分明、自成一体之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丰宾.劳动基准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2004.
[2]沈同仙.“我国劳动基准的实施现状及对策”[J].当代法学,2007,4.
[3]王全兴,沈同仙,冯彦君,王文珍.“专家谈:劳动基准问题”[J].中国劳动,2011,5.
[4]王文珍,黄昆.“劳动基准立法面临的任务和对策”[J].中国劳动,2012,5.
[5]涂永前.“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现状与进路”[J].社会科学,2014,3.
关键词:劳动立法;劳动基准;单行立法]
一、理论依据
劳动基准是劳动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劳动关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是劳动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重要法律概念。本文认为,中国的劳动基准的范围,应是对劳动契约中当事人意思自治范围内的一切事项进行规定,即与“国际劳工标准”一样,采用最为广义的劳动基准范围;劳动基准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社会基本权,而对用人单位提供给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等具体方面做出的兜底性规定。
劳动基准立法,是以法的规范性来调整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也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其他法律关系,是国家用法律手段来保障劳动者的社会基本权,以法规条例的形式来推进劳动基准的有效实施。劳动基准立法的开展,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订立劳动合同的底线和基础,任何有损劳动者利益的违背劳动基准法的约定都将无效。劳动基准立法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价值追求,從保障劳动者最基本的劳动方面的权利进而对劳动者进行倾斜式的保护。
单行立法,是指分别制定多部单行性劳动基准法律法规,他们彼此独立又相互配合。单行立法,是在未有制定统一的劳动基准法的成熟环境下,针对劳动基准的不同类别,分领域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单行立法中的劳动基准规范较为细致、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立法可以有所侧重,适应性较强,更易满足各方面立法需求。
二、现状分析
在我国劳动立法中并没有直接使用“劳动基准”这一术语,从官方正式文件中也极少使用,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劳动基准方面的专门法律,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劳动基准法律法规,我国的劳动基准法律规范主要散见于《劳动法》等法律及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中,主要涉及工资、工时、休息休假、特殊群体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从多角度概览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现状,可发现,在劳动基准领域内存在多个问题:其一,劳动基准母法缺失;其二,劳动基准的多个分支的立法皆有待完善,各分支的配合较为松散;其三,个别领域立法相对空缺;其四,有些领域立法相对成熟,但法的实施未得到恰当落实。推进劳动基准立法,对于空缺的劳动基准立法领域,需从架构入手;对于相对成熟的立法领域,应重视法律实施;并且应进一步加强劳动基准各分支立法领域的配合,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从我国劳动基准的立法传统和立法现状来看,我国没有制定劳动法典的立法传统,也并不具备制定劳动法典的立法条件,不适宜以劳动法典的形式收揽所有的劳动基准法律法规。从我国的劳动基准立法进程来看,“工资工时法难产、工休法分散、劳动安全卫生法易名、特殊群体保护法进展缓慢”,劳动基准法律法规尚未成熟;对劳动基准法律法规的整体协调尚待加强。从我国的劳动基准立法的整体来看,我国劳动基准立法呈现分散庞杂之式,立法位阶总体较低,尚未形成体系化立法格局,具体法律法规结构不合理。
三、可行性探究
从我国劳动基准“立法条件不完善、立法研究较浅、立法技术较低、立法体系庞杂”的立法环境来看,单行立法体例更适合我国现今的劳动基准立法,更能满足劳动基准立法的需求。立足于单行立法体例,充分发挥单行立法的优势,引鉴统一立法的亮点,着手劳动基准立法。
第一,以清楚明确的立法理念为指导,安排劳动基准法体系的立法规划,控制其立法进程,区分轻重缓急,科学立法,方便日后修改。
第二,在劳动基准多个分支内进行立法,充分发挥单行立法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在工资、工时与休息休假、特殊群体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制定、整合和修改专门的法律法规,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
第三,有效发挥单行立法的可操作性,对劳动基准的各个领域,进行较为细致、具体的规定,有利于劳动基准法律法规的实施。
第四,鄙弃庞杂散乱的法律法规,提高劳动基准立法的整体性、配合性及逻辑性。从整体上提高劳动基准法律位阶,逐步形成在工资、工时与休息休假、特殊群体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基准主要方面形成有法可依的立法格局。在劳动基准各领域的法律位阶之下,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形成关联性强、层次清晰的体系布局。同时,优化劳动基准具体法律制度的内部结构,使劳动基准法律规则条理明确,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劳动基准单行立法体例,要减少直至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立法弊端,避免任意性立法。在合理有序的立法安排下,单行立法体例虽不具备统一立法的法典化形式,也能达到层次分明、自成一体之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丰宾.劳动基准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2004.
[2]沈同仙.“我国劳动基准的实施现状及对策”[J].当代法学,2007,4.
[3]王全兴,沈同仙,冯彦君,王文珍.“专家谈:劳动基准问题”[J].中国劳动,2011,5.
[4]王文珍,黄昆.“劳动基准立法面临的任务和对策”[J].中国劳动,2012,5.
[5]涂永前.“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现状与进路”[J].社会科学,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