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之巧借修辞表现景物情致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目标】
  学会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描摹景物。
  【技法指津】
  一、巧借比喻来写景抒情
  比喻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一般有明喻、暗喻、借喻等几种类型。在记叙文中,如果能借助比喻来写景状物,就能使景物更为生动、形象。如:“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里,作者将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对百草园的热爱之情。
  二、巧借拟人来写景抒情
  拟人就是指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句来描写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可使其人格化。如:“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里,作者极尽拟人之妙,体现了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中的无限乐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巧借排比来写景抒情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它们不为脚下有一片沃土而恳求上苍的恩赐,不为披一身新绿而祈求天降大雨,不为漠风的肆虐而弯下腰杆,更不为终究要倒下化为泥土而企盼时间倒流……就是化为泥土,它们也舞在沙漠上、舞在狂风里。”(于文胜《阅读大漠》)在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读出它们(大漠中的绿色植物)是在以一种自立顽强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四、巧借衬托来写景抒情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就叫衬托。在记叙文中,如果运用衬托手法写作,就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在记叙文中,同学们还可以运用如夸张、通感、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来抒写景物情致,但不管怎么写,都要为文章中心而服务。
其他文献
【阅读前言】  借代指的是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指出所描述的对象,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准确地把握借代修辞,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有些人  □张晓风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即使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
期刊
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只有加上一个轻轻的微笑,才能减去一些失意的痛苦;生活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长路,只有多一些坦然的微笑,才会少一些跋涉的艰辛;生活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只有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与感动。
期刊
记叙文写作之  【写作目标】  掌握将记叙文写得波澜起伏的常用方法,并试着在记叙文中制造波澜。  【技法指津】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如同记流水账,使人感到乏味、单调,不忍卒读。而富于变化的文章则情节波澜起伏,结构曲折多变,读起来使人感到兴味盎然,手不释卷,让读者随着情节的起伏、人物的悲喜或屏息凝神,或蹙眉动容……那么,怎样才能让记叙文的情节变得波澜起伏呢?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
期刊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A.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④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B.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
期刊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莫声儿地在不知不觉中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让你久久不能忘怀那份瑟缩,那份冷酷。  春天,平平常常地来,自然而然地去,没有喧哗,没有锣鼓,甚至最早在枝头绽开的桃花、杏花,还有更早一点的梅花、迎春,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来惊喜。哦!春天最早的花!  人们的眼
期刊
A.夫骥之齿①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②胕③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④迁延,负辕不能上。B.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⑤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自知己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注]①齿:年龄。②湛:浸湿。③胕:通“肤”,皮肤。④阪:斜坡。⑤纻:一种麻衣。  思考练习  1.解释文中黑体词语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
期刊
【写作目标】  了解首尾呼应法的类型,并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首尾呼应法写作。  【技法指津】  首尾呼应是指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出现,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严密无懈的整体,从而使内容显得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恰当地使用首尾呼应法写作,才能增强文章的回环美呢?  通常情况下,首尾呼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情况:  一、运用倒叙法的记叙文,首尾呼应在
期刊
【阅读前言】  所谓拟人,就是指把事物人格化,即把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通常情况下,拟人的修辞手法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把非生物拟人化。如: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2.把生物拟人化。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把抽象概念拟人化。如:真理从来不会弯腰。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阳光
期刊
【写作目标】  了解卒章显志法的类型;并学会在记叙文中妙用卒章显志法行文。  【技法指津】  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卒”乃“完毕”“结束”的意思;“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者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图。换句话说,卒章显志就是指在文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结尾时才将写作意旨交代清楚,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作“篇末点题”。  “卒章显志法”在作用上与“开门见
期刊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与动物有过亲密接触,有自己养的可爱的小狗,有邻居家顽皮的小猫,还有水里游的金鱼,天上飞的麻雀等。在与它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总会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每每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快乐、幸福和感动。  我家养了一只小巴西龟和一只小金鱼,别看它们属于不同的种族,它们之间那浓厚的友谊一说出来,定会让你们大吃一惊。  这只巴西龟实在太可爱了!两颗芝麻般大小的眼睛,忽闪忽闪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