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培养学生的闲暇体育意识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它不仅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它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途径,但不应该是唯一的途径,要确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关注学生的闲暇体育,这也是当前我们普遍忽视的问题。
  一、定义
  闲暇体育是人们自觉自愿参加的,有一定运动量和强度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没有外在压迫感和内在压抑感,即不以全神贯注,又可漫不经心,在运动中得到满足和快乐,同时个性得到自主的发展。
  二、意义
  (一)我们都知道,个体的生理机能要增强,必需要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反复刺激,才能不断提高机能的水平。一堂体育课的时间是35—40分钟,在理想状态下学生的练习密度为40—45%,运动强度指数为:1.4—1.5,按每周3堂课计算也就45分钟,这样计算的话要,想要依靠体育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程度是很小的。为此学生的闲暇体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阶段依照标准的教学课时学生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为闲暇体育创造的极好的时间保障,学生可以通过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游戏、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无意识的体育锻炼,在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后,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实现这一理念一直是学校体育的难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不是由某一制度或政策决定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在小学生的思想中没有终身体育这样的意识和概念,学生为什么会进行体育活动,因为他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玩的的高兴),学生感到快乐的事情他肯定会继续去做,时间长了也就成了习惯,继而升华为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措施
  (一)培养氛围
  比赛对学生来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学校可以比赛为组织形式,除了举行秋冬季田径运动会外,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开展学生能在闲暇易于开展活动的单项比赛,如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跳绳、踢件、铁环等,在时间上将各类体育竞赛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赛带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点带面,局部促进整体,以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有研究表明,人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化现象,无论是理想、价值观念等,个人都会受到群体中他人的影响,必然成为影响所有成员的巨大力量,甚至能使原先体育态度淡漠的人转变态度。而一定的体育行为,一旦成为学校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就将通过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个体内化自己的行为,从而与周围的心理环境协调起来。为此学校成立水平相对较高的各个运动队的同时,还应关注运动水平、能力一般,但又有运动趋向的学生群,学校可以开设以提高和普及为目的的兴趣小组,让他们同样享受运动的乐趣。
  (二)运动技能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后,在教材上实行国家、地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以前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脱节,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的体育课中所传授的技能、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学生不能从体育课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为此我们为了使学生在闲暇时间里进行较好的体育活动就必需在体育教学中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中贯穿技术技能相对简单,学生有一定兴趣,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容易开展的内容进行教学。一方面将趣味性和技能性都强的内容当作教学的重点,发挥这些教材固有的趣味性和技能性,使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等内容,另一方面,对技能性不强,但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更多的作为调节教学的辅助内容来运用,如在准备活动,调节情绪或休息放松时运用。
  (三)家庭、社区 空间保障
  学生的闲暇体育活动,相当部分的时间是脱离学校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度过的,为此,我们更要重视学生在家庭、社区里的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他们活动的最主要的空间,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学生的闲暇体育活动,相当部分的时间是脱离学校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度过的,从客观上需要社会力量稳定的投入和支持,而小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闲暇体育活动,有利于更好的促进社会化的闲暇体育活动。学校区别于其他企事业单位有着在社区体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明显优势:学校一贯重视开展学校体育,学校有能力保证大量的学生体育活动群体,保证以学校为中心开展社区体育的主力军队伍。另外,以孩子为核心带动家庭加入社区体育组织是建立学区体育模式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四)运动评价 督促保障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建立有意识的体育行为,他们从事的体育行为只是在游戏成面上,在时间上是有间歇性,活动的内容也具有不确定性,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行为和意识,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在闲暇时间的的体育活动,加速学生有意体育行为的养成,我们将学生的闲暇体育纳入体育课的评价内容,一方面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进行评价,让学生有意识的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活动项目进行引导,如学生参与集体项目的得分较高,个体练习的分值较低,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内容上相对固定。
  要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仅仅依靠体育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学校作为增进学生健康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爱玩、爱动的天性,重视学生的闲暇体育对学生体制健康的作用,积极的引导和促进学生的闲暇体育,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行为、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学一门必不可少必修课程。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初中生的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思想品德的系统教育课程,是中学生接受德育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新课改情况下这门课程的有效性学习便成为了非常值得关注并且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生  初中生正处在接触外界、接触世界的开始阶段,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开始形成阶段。他们的精神世界还比较空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