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教师实验技能的若干策略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33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化学教师的实验技能?作者通过参加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技能操作比赛后认为应该要: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努力创新探究课堂;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室开展教研;不断自我充电。
  关键词:实验技能;化学实验;实验操作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2-008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2.030
  2014年5月24日,扬州市举行了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操作比赛,笔者有幸参加了现场比赛。通过比赛,我发现部分教师实验操作不规范、不严谨,失败率较高,在比赛中出现了实验盲区;部分教师解决具体问题时缺少相应的临场对策,比赛中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如实验时间不够、剩余的白磷不回收等。就这次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技能操作比赛中的表现,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赛前备战——众里寻他千百度
  由于城乡各学校具体条件的限制,初中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不一定能开齐,因此在赛前部分教师就议论:化学实验会做高中的实验吗?理论考试会很难吗?有创新性实验题吗?教师的赛前状况,反映出我们一线的教师平时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实验研究、改进与创新的不足,以至于缺少自信。
  二、赛中实战——衣带渐宽终不悔
  1. 缺失扎实的专业知识
  比赛分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笔试部分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实验室将CO2持续通入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并不能实现“浑浊→澄清”的转变;使用由饱和石灰水与水体积比1∶2混合的不饱和石灰水时,上述变化较明显。其原因是( )
  A. 在饱和石灰水中生成CaCO3的量大于CaCO3的最大溶解量
  B. 不饱和石灰水的碱性偏小,有利于平衡向Ca(HCO3)2方向移动
  C. 石灰水的浓度越小,其实验现象越明显
  D. CaCO3转化为Ca(HCO3)2的反应存在反应限度
  此题缘于CO2持续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异常实验现象,涉及饱和石灰水中Ca2 的浓度、CaCO3的溶度积和溶解度、CaCO3转化为Ca(HCO3)2的反应平衡问题,需要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澄清石灰水的浑浊问题。本题正确的结果应是AD。我们许多教师已经渐渐遗忘了高中教材和大学教材,其知识体系只停留在中考水平。这样的知识体系已无法满足现代学生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想供给学生富含养分的涓涓溪水,教师的学识就要如同滔滔长江之水。
  2. 缺失缜密的实验设计
  本次比赛其中有一道实验操作题:
  设计并进行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有氧气存在的实验(10分)。
  供选试剂与器材有:20%双氧水、二氧化锰、白磷、热水(约60℃,在讲台上)、大试管、长颈漏斗(30cm长)、单孔胶塞、乳胶管、药匙、培养皿、小刀、滤纸、玻片、镊子、水槽、包装用塑料绳等。
  比赛出现的问题:部分选手缺少实验方法的整体构思,实验次序混乱,操作连贯性差。具体问题:白磷的取用不规范(白磷的着火点比较低,40摄氏度时可自燃,所以要在水下切割)、制取氧气的20%双氧水未稀释,反应太快不易控制(初中制氧气最好选用5%--6%的双氧水)、剩余白磷的未回收引起水池中白磷自燃。
  本实验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1)控制变量法:运用白磷在热水中不能燃烧和通入氧气后可以“水火相容”的对比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必须有氧气存在。
  (2)具体操作:白磷的取用和分割、20%双氧水溶液的稀释、5%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并用大试管收集氧气、将收集的氧气倒插入热水中的白磷进行“水火相容”对比实验、白磷的回收及其它剩余物的处理。
  反思:实验方法的构思不足是由于缺乏对实验过程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许多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并不高,没有从内心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没有注重实验方法和原理的思考,科学的化学实验方法思考不足。
  3. 缺失细致的实验操作
  其中的一道实验操作题是:
  制作“黑面包”(10分)。
  供选试剂与器材:蔗糖、浓硫酸、烧杯、玻璃棒、滴管等。
  部分老师使用浓硫酸时畏惧感强,胆战心惊。具体实验操作的匮乏反映平时的演示实验就是纸上谈兵;有些老师不先在蔗糖中加水,不用玻璃棒搅拌,不控制浓硫酸体积,实验的细节不细致。此实验最好3分钟内完成,但部分老师耗时多且“黑面包”膨胀现象不明显。
  三、赛后反思——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本次参赛教师经历了各县市的选拔,都是各县市初中化学教师中的教学骨干。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影响初中化学教师操作技能水平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青年教师实验操作基础薄弱,钻研实验的觉悟不高,经常讲实验、画实验。二是教育主管部门缺少实验技能的专门培训和指导,同时很多校领导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认为化学实验消耗大还有危险,逐渐形成领导怕花钱、教师怕实验的恶性循环。教师缺乏严谨的操作流程和自我发展的动机,是制约我市初中化学教师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主要原因。初中化学教师若能以赛促练、练中成长,努力做好以下策略,则一定能成为实验技能过硬、独当一面的初中化学名师。
  (1)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提升教师的实验技能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倡导探究性教学,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指明了方向。认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处理好每一个实验细节,把化学实验当作讲授科学知识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演示操作必须规范,发挥其示范作用,使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但少数教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还不如直接给出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读、记,效果更显著。因此少数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在课堂上“讲”实验,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违背了新课标的理念。戴安邦先生认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课能使学生学到各种操作技能,是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不去研究、改进、创新实验,还有什么能促进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2)努力创新探究课堂,提升教师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中奇妙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教师可以把教材中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进行改革创新。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去观察猜想奇妙的现象,再去分析探究,再利用科学的化学原理进行解释。例如:在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时,可以利用“可乐喷泉”这个小魔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学生准备的曼妥思糖和雪碧汽水完成了神奇的喷泉实验,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雪碧汽水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后揭示喷泉实验的原理。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再做一些类似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其实,课本中有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用来创设一些趣味实验:如开学第一课可以用“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引入,再如讲燃烧的条件时可用“烧不坏的手绢”、“水火相容”来演示,还有氢氧爆鸣实验、“黑面包”等都可以创设为趣味实验。但创设趣味实验不只是表演,图新奇好玩,而是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在趣味实验后,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找出新奇现象的化学反应本质,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利用知识解释现象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在课堂探究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并鼓励学生改进实验、勇于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室开展教研,提升教师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室是开展化学实验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我校化学组的教研活动主阵地。优秀的初中化学教师应多做实验、多研究改进实验。不仅自己需要研究改进实验,更需要在校内外教研中集体探讨改进实验,教研活动中的集体研究更能促进个体化学教师实验技能的发展。初中化学教师要抓住教研活动中学习与交流的机会,积极参与相互启发,促进对实验内容及实验技能的理解和把握,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技能。例如: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被我们改进成了探究实验。把滤纸放置在表面皿上,然后在滤纸的中央滴上两滴待测溶液,拆一张音乐卡,把音乐卡的两条导线分别接触滤纸中间的湿润部分,能导电的就能发出悦耳的音乐,改进体现了化学实验的微型化、生活化。通过在实验室集体做实验、研究改进实验实现了化学教师的自我发展,也直接提升了化学教师实验技能。
  (4)不断自我充电,提升教师的实验技能
  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是天才。”实验操作技能是一种显性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来掌握它。但是隐性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的培养不是简单言语所能奏效的,必须通过大量有效的实验探究来培养训练。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转换角色变为学习者,需要教师不断充电: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新课程需要化学教师不断地积累实验知识、激发实验灵感、丰富实验技能、培养实验自信,化学教师只有主动地进行一些实验创新活动,才能早日成为具有精深的化学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初中化学名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戴安邦. 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的有效形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4,(3)
  [3] 胡云霞.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比赛有感[J].中学教学参考,2014,(6)
  [4] 李亨垣. 教师实验技能操作比赛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
  [5] 周信军,王金龙.品味过程反思不足促进提高[J].化学教育,2011,(5)
其他文献
摘要:提出了基于学习任务特点与学习条件规划的操作框架;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式”(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在确立学习任务基础上,对学习任务类型特点和学习条件进行了分析,并规划教学流程。  关键词:化学式;学习任务;教学分析;教学规划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0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
摘要:举例说明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提高化学教学趣味性,展示化学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趣味性;实验;学科魅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1-001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1.007  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
摘要: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核心要素。而创新精神,理性的质疑和批判则更是焦点。化学实验以其主动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教学设计提供的一组化学创新实验示例,为寻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实验创新;实验探究;科学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7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摘要:《化学反应速率》在必修1、选修4中均有学习内容,从高考要求看,似乎必修内容学完就能应对了。那么选修中《化学反应速率》内容的到底要不要教?高考不考的内容是否可以不教?如果要教,应该怎样教?教到何种程度?该内容的学科价值何在?文章就以上内容做了阐述,并得出结论:对于该部分选修内容不但要教,而且要教学到位,确保化学教育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学科价值;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
When I was sixteen years old, my father bought me a set of used golf clubs. “I think you’ll be good at this sport, and golf is something you’ll enjoy,” he said. I’ll never forget those clubs. They wer
摘要:新课程理念重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文章以“金属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精巧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金属的性质;思维能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3-004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设计精巧的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欲,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化学实验室为化学教学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化学实验员在工作中不但要发扬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更要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用新课程理论来指导工作,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为化学教学服务的理念和意识。   关键词:服务理念;实验员;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2-003
摘要: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而且通过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疑点可提,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  关键词:氢氧化钠变质;自主课堂教学;科学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4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China to Offer6 Global7 Students Online Courses in English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ill offer a number of high-quality8 courses in English to global students. It will be on the internationa
摘要:类比推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化学知识存在深、杂、混、特等特点,常存在缺少完整的类比系统,难以确定对应的类比源,对类比对象相似性认识模糊,过于追求类比结果的形式化,并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等缺陷。通过对类比的难点成因进行深度分析,探寻类比推理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以期高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发明精神。  关键词:化学教学;类比推理;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