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汉字是汉民族用于记录汉语、进行交流的书写系统符号,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汉字本身形体复杂、数量众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现象,造成了社会上部分期字的混乱,这种不规范现象不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改革开放。
关键词 当代汉字 规范化
1 汉字规范化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汉字规范化的法规和文件,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64年公布了《简化汉字总表》(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汉字总表》时作了某些调整),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65年1月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综合了前三项字表的规定,联合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更重要的是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文字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了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它的颁布旨在进一步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促进国际交流和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
2 汉字规范化及汉字使用规范化
所谓汉字规范化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的规范化包括使用的规范化和汉字系统本身的标准化整理两个方面。通常所说的“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就是指要把汉字系统整理成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文字体系。狭义的汉字规范化专指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是指全社会要根据国家及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正字法标准使用汉字。使用规范汉字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规范地使用和书写汉字,即按规定使用繁体字。不写被淘汰的异体字,不写旧字形字,不写《二简字》和不写错别字等。
3 使用规范汉字的意义和作用
3.1 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
汉字使用中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对外交往等有影响,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国正处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文件、政令等。绝大部分要用汉字记录、‘表述和发表。如果使用的汉字不规范,不但影响各级政府的形象,也会影响到对文件的理解,从而影响到对党和政府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而影响到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2 使国家安定,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其中汉语汉字历史悠久,使用人数众多。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为创造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完成统一后就明智地实行了全国用字“书同文”,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至今,汉字是功不可没的,因为不管地域跨度多远。时间跨度多大,方言差异多明显,只要写出方块字后,彼此就能明白。就能交流。一个民族如果住在不同地方。说不同话,用不同文字,自然彼此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和冲突,可见语言文字的分裂。也是导致民族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语言文字的统一。则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的安定。在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从而使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
3.3 是国家外交形象及对外交流的需要
在国际上。汉字是代表中国的法定文字。在对外交往中,必须使用国家法定的规范文字。这是国际惯例。也是维护国家民族尊严的一件大事。一个国家本国语言文字的地位是与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密切相关的。随着我国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希望了解中国,学习汉语和汉字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必然要掀起新一轮的对外交往热和学习汉语、汉字热。对外交往中使用不规范的汉字。不但可能影响办事效率。而且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或者有损于我们国家或单位及个人的形象。因此。汉字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是对外交流的需要。
3.4 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
中文信息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汉语书面语形式和口语形式这两种信息进行加工,实现中文的信息检索、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通俗点说,中文信息处理就是解决汉字和汉语输入和输出电子计算机的问题,这就要求所处理的语言文字是规范的,没有争议的。如果语言文字中存在着不合规范的现象,将给计算机的匹配识别带来困难。例如,人们在日常汉字书写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就给手写体汉字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设置了障碍。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对汉字本身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更高。汉字不仅要字体字形统一规范,而且笔画的位置都要严格符合统一的标准。这是汉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需要。
4 改进措施
4.1 国家要重视汉字规范教育
重视使用规范汉字的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杜绝使用不规范汉字根源最基础的方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汉字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和整理,并制定了一系列汉字规范化的法规和文件,特别是2000年10月31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是国家对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了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因此语言文字部门、教育部门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家要高度重视。要采取多种形式、方法来宣传、学习这部法律,使民众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认识到使用规范汉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使用不规范汉字的弊端和危害。认识到汉字使用中的非规范是违法的行为,让人们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避免使用不规范的汉字。因此重视汉字规范教育,提高汉字规范意识。是杜绝使用不规范汉字的基础。
4.2 政府要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
法治是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前提,政府职能部门应当明确政策和法律的规定,要加强法制措施,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的力度,找出现行汉字在使用中不规范问题的对策,使汉字在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得以遏制。
4.3 尽快制订新的通用汉字规范字表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半个世纪以来语言的变化已经相当显著。规范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在汉语借助汉字进入计算机的信息时代,以前的规范已经不够用了,许多新的规范必须制订,因此尽快制订一个新的通用规范字表,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这也是国家当前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是关系到科技发展、国家进步的大事。具体措施:(1)依据“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方针,对汉字进行正确简化。(2)根据“从俗、从简、书写方便”的原则,对异体字进行整理。
关键词 当代汉字 规范化
1 汉字规范化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汉字规范化的法规和文件,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64年公布了《简化汉字总表》(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汉字总表》时作了某些调整),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65年1月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综合了前三项字表的规定,联合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更重要的是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文字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了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它的颁布旨在进一步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促进国际交流和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
2 汉字规范化及汉字使用规范化
所谓汉字规范化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的规范化包括使用的规范化和汉字系统本身的标准化整理两个方面。通常所说的“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就是指要把汉字系统整理成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文字体系。狭义的汉字规范化专指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是指全社会要根据国家及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正字法标准使用汉字。使用规范汉字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规范地使用和书写汉字,即按规定使用繁体字。不写被淘汰的异体字,不写旧字形字,不写《二简字》和不写错别字等。
3 使用规范汉字的意义和作用
3.1 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
汉字使用中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对外交往等有影响,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国正处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文件、政令等。绝大部分要用汉字记录、‘表述和发表。如果使用的汉字不规范,不但影响各级政府的形象,也会影响到对文件的理解,从而影响到对党和政府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而影响到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2 使国家安定,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其中汉语汉字历史悠久,使用人数众多。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为创造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完成统一后就明智地实行了全国用字“书同文”,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至今,汉字是功不可没的,因为不管地域跨度多远。时间跨度多大,方言差异多明显,只要写出方块字后,彼此就能明白。就能交流。一个民族如果住在不同地方。说不同话,用不同文字,自然彼此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和冲突,可见语言文字的分裂。也是导致民族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语言文字的统一。则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的安定。在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从而使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
3.3 是国家外交形象及对外交流的需要
在国际上。汉字是代表中国的法定文字。在对外交往中,必须使用国家法定的规范文字。这是国际惯例。也是维护国家民族尊严的一件大事。一个国家本国语言文字的地位是与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密切相关的。随着我国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希望了解中国,学习汉语和汉字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必然要掀起新一轮的对外交往热和学习汉语、汉字热。对外交往中使用不规范的汉字。不但可能影响办事效率。而且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或者有损于我们国家或单位及个人的形象。因此。汉字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是对外交流的需要。
3.4 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
中文信息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汉语书面语形式和口语形式这两种信息进行加工,实现中文的信息检索、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通俗点说,中文信息处理就是解决汉字和汉语输入和输出电子计算机的问题,这就要求所处理的语言文字是规范的,没有争议的。如果语言文字中存在着不合规范的现象,将给计算机的匹配识别带来困难。例如,人们在日常汉字书写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就给手写体汉字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设置了障碍。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对汉字本身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更高。汉字不仅要字体字形统一规范,而且笔画的位置都要严格符合统一的标准。这是汉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需要。
4 改进措施
4.1 国家要重视汉字规范教育
重视使用规范汉字的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杜绝使用不规范汉字根源最基础的方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汉字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和整理,并制定了一系列汉字规范化的法规和文件,特别是2000年10月31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是国家对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了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因此语言文字部门、教育部门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家要高度重视。要采取多种形式、方法来宣传、学习这部法律,使民众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认识到使用规范汉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使用不规范汉字的弊端和危害。认识到汉字使用中的非规范是违法的行为,让人们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避免使用不规范的汉字。因此重视汉字规范教育,提高汉字规范意识。是杜绝使用不规范汉字的基础。
4.2 政府要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
法治是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前提,政府职能部门应当明确政策和法律的规定,要加强法制措施,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的力度,找出现行汉字在使用中不规范问题的对策,使汉字在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得以遏制。
4.3 尽快制订新的通用汉字规范字表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半个世纪以来语言的变化已经相当显著。规范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在汉语借助汉字进入计算机的信息时代,以前的规范已经不够用了,许多新的规范必须制订,因此尽快制订一个新的通用规范字表,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这也是国家当前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是关系到科技发展、国家进步的大事。具体措施:(1)依据“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方针,对汉字进行正确简化。(2)根据“从俗、从简、书写方便”的原则,对异体字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