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合署成立一周年: 中国援助外交“转型升级”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lo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就包括整合商务部和外交部等部门的对外援助工作有关职责,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以下简称“国合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一年来,以国合署内设机构的基本完善与援外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标志,中国的援助外交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虽然对外援助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外交的组成部分,但近五年来,为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与辅助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援助外交在中国经济外交中的整体地位逐渐上升并日益得到重视,对外援助整体方略的“转型升级”也被提上日程。新的国合署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伴随着该机构的成立与顺利运作,中国的援助外交无论是在制度结构改革上,还是在战略调整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国援助外交的制度变迁


  中国经济外交的全面开展依托于国内一整套结构复杂但层次分明的制度体系,其中也包含了援助外交的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外援助的决策工作由中央政府直接统筹,再分由有关部门执行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从1952年开始,负责对外经济和贸易事务的部门长期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主导性单位,因此中国援助外交的机构演变与该部门的历史沿革密切相关。
  1952至1961年间,中国的援助外交由当时的对外贸易部与财政部共同承担,二者分别负责成套项目的对外援助与现汇援助两大块业务。1961年起,对外贸易部的援助职能被分离出来,并改由新设立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对外经济联络总局承担。此后,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又于1964年转变为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接着在1970年改组为对外经济联络部。1982年,国务院推行机构改革,将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后设立对外经济贸易部,对外援助的职能也因此并入该部门。
  2003年对外经济贸易部改组成为商务部后,中国援助外交的“主角”就转变为了商务部,其负责牵头与外交部、财政部等多个机构统一管理中国的对外援助事务,从而形成了典型的“对外援助部际协调制度”。具体而言,商务部下设的援外司负责拟定并执行援外政策,起草援外法律法规,研究和推进援外方式改革、项目规划以及与受援国的谈判和协议的签署等。在此过程中,商务部需要与外交部、财政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部门进行经常性沟通并综合考虑这些部门的各类专业性建议,再作出相关决策。在对外援助的实施环节,商务部直属的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等机构负责执行成套项目、技术援助项目和一般物资项目等各种类型的援助工作;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负责政府优惠贷款项目的实施;驻外经商机构则承担搜集受援国需求、政府间协商和援外项目一线监管等工作。
  2018年3月,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合署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援助外交的制度形式由多部门协调制向独立机构统筹制顺利转变的完成。从职能定位来看,国合署整合了原商务部的对外援助工作和原外交部涉外协调等职责,从援助战略的拟定、援助方式的改革到援助方案的编制、具体项目的规划,再到项目实施的监督与评估等,都由国合署独力承担。当然,对外援助是一个庞大的业务体系,即使建立独立的统筹机构,援助外交仍离不开其他部门的支持。但与此前相比,在当前的对外援助制度结构下,其他部门只是扮演辅助性角色,国合署具有较高的自主性,总体上有利于集中援助外交的方向,也提高了中国对外援助的效率。
  运作近一年来,国合署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设机构与人员分工。目前该机构的领导班子由一位正署长与三位副署长组成,他们分别来自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这种领导班子的设计基本吸收了过去“对外援助部际协调机制”时期多部门分工的思路,也彰显了通过援助外交的转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确保了新制度结构下中国援助外交的专业性与明确的战略导向性。
  值得一提的是,设置独立的国家级援外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一国援助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世界主要的对外援助大国均设有类似的部门。但其中一部分国家的对外援助专职机构实际上仍由外交部代管。相比较之下,国合署直接向国务院负责,而不受制于其他职能部门,这不仅说明当前中国援助外交制度设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也凸显了中国政府对于对外援助的高度重视。

国合署助力中国援助外交取得新进展


  伴随着制度結构的改进,中国援助外交的整体方略也有所调整,这在过去一年间国合署的工作布局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而从国合署的运作效果来看,中国援助外交的转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对外援助的双、多边合作布局不断扩大。作为对外援助专职部门,国合署开展外交活动的对象集中于受援国政府、国际上其他援助国的对口部门以及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在过去一年间,国合署的外交行程相当密集:署领导会见外国政府对应部门或国际组织有关负责人超过40次,出访也有20余次。由于职能对口、独立部门运作效率较高,截至目前国合署已与上述诸多国家或机构达成合作协议或具体的援助计划。截至2019年3月初,国合署已代表中国政府与老挝、吉尔吉斯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签署了在民生、经济技术等领域的双边发展合作协议,与福特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盖茨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等多个政府间或非政府国际组织达成了实质性的项目协议或合作谅解备忘录。
  就援助对象的布局而言,在保持非洲与东南亚国家在中国对外援助布局中的优先性的同时,中国政府对中亚、东欧和南美洲国家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
  从与援助方的外交互动情况看,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是国合署开展援助合作的重点,截至目前与国合署进行过正式对话的国际组织已多达25个,其中既有全球或区域层面的多边援助机构,也包含非营利属性的民间组织。与此同时,国合署也在寻求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关部门的对话合作,已相继与澳大利亚、欧盟、英国与瑞士等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流。
  第二,援助方式有所改进,主要表现在项目导向性更加突出,三方合作也渐成趋势。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由中国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2017年5月中国又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该基金的管理采取项目申报制。2018年3月以来,国合署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下,已先后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签署了由后者实施的尼日尔妇幼健康项目等8个项目的立项协议;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签署了塞拉利昂孕产妇保健及宫颈癌防治项目协议等。项目导向性使对外援助更具针对性和精准性,援助效果也更易于凸显。   此外,在国合署的推动下,中国的对外援助三方合作也日益热络。前文提及的国合署与诸多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的有关部门的对话交流就是一大突出表现。这种援助方式有利于中国借鉴世界主要援助国的对外援助经验,增强中国对全球发展援助的参与力度和融入程度,进而提高中国在发展援助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中国的援助外交转型正面临内外挑战


  虽然在国合署的助力下,中国对外援助取得的成绩斐然。但不可否认,当前中国的援助外交转型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为制度建设的局限性与内外部舆论压力两方面。
2019年3月21日,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左)一行拜会尼泊尔总理奥利。

  第一,对外援助的制度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国合署的成立已是中国在援助外交制度建设上取得的重大进步,但与国际上一些对外援助大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内部机构建设而言,向海外派出的办事机构有利于深入了解受援国的需求与舆论,并对援助项目形成有效的监督,但目前国合署的海外办事机构尚未成体系地建立起来。从外部联系来看,虽然国合署已与不少国家或国际组织展开交流,但大部分并未形成稳定的双边(或多边)对话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国合署在援助外交上的能力发挥。
  第二,目前中国对外援助的内外部舆论环境并不完全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国内的舆论分歧集中于现阶段的中国是否应该扩大对外援助的问题上;国际的舆论压力则体现在其他国家对中国对外援助规模与国家实力匹配程度,以及对中国对外援助的意图的质疑。而这些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的对内解说与对外宣传的不足。
  据《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的数据,截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累计为3456.3亿元人民币。2017年,中国宣布在未来三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坛上,中国又承诺向非洲国家提供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显然,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的力度正在大幅度增强。但对于这些事实,很多国内民众由于不了解对外援助的内涵、不了解中国扩大对外经济辐射能力与软实力的迫切需求,因而产生了一些误解;外国政府与民众则因为无法获取全面的数据与信息而低看中国的对外援助规模,或曲解中国的意图。这些误读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援助外交的深入开展。
  总之,随着以国合署为主导的援助外交制度建设的日趋完善,以及对外援助战略方向与技巧的不断调整与改进,对外援助在中国经济外交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正在不断凸显。但另一方面,中国在开展援助外交上所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如何进一步完善援助外交的制度建设、妥善引导国内外舆论以扩大中国对外援助的正面影响,是实现中国援助外交成功转型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者罗仪馥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外交项目组博士研究生;作者李巍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受到复旦大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的资助)
其他文献
摘要: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为例,研究如何通过行业调研,构建“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专业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对接。通过对苏州地区旅游相关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从岗位需求出发,调查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进行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分析,最后整合成课程,从而构建课程、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行业调研;课岗证对接;课程体系;旅游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
摘要:淮麦35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周麦13和新麦9号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9—2010年度参加国家预备试验,平均产量7 749.0 kg/hm2,在50个参试品种中名列第2位,增产点率为889%。2010—2012年度进入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年分别为8 820.0、7 621.8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4.54%、4.83%,增产达极显著,增产点率为76.
摘要:SLC11A1基因与许多种胞内病原菌如沙门氏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利什曼原虫等病原菌的抗性和易感性有关,作为牛综合抗病的优良候选基因之一,它对于疾病的抵抗性是属于非病原特异性的。综述SLC11A1基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表达调控,重点综述牛和其他不同物种SLC11A1基因结构多态与疾病的相关性,有望对牛的抗病育种提出理论依据。   关键词:SLC11A1基因;结构特征;作用机制;疾病抗性;易
每天的读者来信中都会有一些信因为各种原因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署名叫艳艳的女孩儿,她随信寄来的画儿吸引住了我的目光。艳艳的画里只有一个没有画完的小女孩儿,可是,小女孩儿眼神里透出的无助,深深地触动了我。因为与李洪伟老师合作 “心里画”专栏的缘故,我开始对画图心里分析产生了兴趣。  我带着艳艳的画和她写给我的信,到李老师的工作室,向他讨教。  李老师拿着艳艳的画,微微皱起眉头,“这是个敏感并且没有主见
摘要:结合当前新疆马铃薯种植模式,设计出一种集挖掘装置、振幅可调式振动分离机构、速度可调式输送装置、液压驱动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等为一体的马铃薯收獲机,可通过电磁比例流量阀实现装置的输送速度、振动转速等参数的可调,通过调节板实现装置振幅参数的可调;使用ADAMS软件对V型振动分离机构进行仿真,得到V型振动分离机构在水平方向上以370 mm左右的位移进行往复运动,在垂直方向上以260 mm左右的位移进
2016年11月20日凌晨,急促的枪炮声在缅北地区的勐古、棒赛和木姐等地响起,不仅多名缅甸军警和平民在冲突中死亡,而且导致14000多名缅甸边民进入中国躲避战火。中方虽然多方斡旋,但是冲突并未很快停止,而且缅甸和平委员会主席丁妙温率领的代表团与缅北民地武联军在云南玉溪的谈判破裂,战火可能还会持续蔓延。  此次缅北冲突与以往相比,有两点明显不同:第一,冲突地点转移到了缅甸政府控制区,而且是民地武主动
★当小说发烧友邂逅高数苦逼青年    我对任何一个城市有书架有小说的地方都怀有纯粹的向往, 所以到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传说中给力的图书馆进行勘察。小说盛开的地方,看起来温暖得像天国。第一个月,我屁颠屁颠地泡图书馆,触碰偶尔描摹惊喜的书脊,翻一些无关紧要的文字。可能更喜欢那种窝在角落里读书的姿态,跟内容就没什么关系了。就这样一直下去也蛮好。  但是我错了。我渐渐发现,我习惯了在图书馆站两个小时都找不
作为亚太地区天然的地缘政治大国,自古代开始,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战略经营的重心放在北方。  新中国成立之初,“加入东方”是对外战略的重心,通过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团结其他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国家,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后来,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了战略重心,将加强与亚非拉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对外战略的重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
摘要:选用不同年代育成和推广的碧码6号、丰产3号、阿勃33、豫麦49、洛旱2号、矮抗58和洛旱11号等7个适宜旱作区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各品种干物质运转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早期品种的穗粒数较高,但产量较低;近现代品种的有效穗数、千粒质量较高,产量较高。不同年代小麦品种不同器官对籽粒的贡献率无明显规律,近现代品种总干物质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降低趋势,但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较多,表明近现
摘要: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正确地选择研究课题对毕业论文撰写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方法,对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2010级社会体育系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以及指导教师对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学生论文选题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以及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