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中芬太尼诱发患儿咳嗽与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性

来源 :临床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中芬太尼诱发患儿咳嗽与全麻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骨科四肢手术的患儿159例,男98例,女61例,年龄3~12岁,ASAⅠ级。开放上肢静脉,进行全麻诱导,5 s内静推芬太尼3μg/kg,1 min内发生咳嗽者纳入咳嗽组(FIC组)(n=61),未发生咳嗽者纳入非咳嗽组(NFIC组)(n=98)。记录术后24 h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及严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芬太尼诱导咳嗽和PONV的相关性。结果 FIC组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NFIC组[33例(54.1%)vs 36例(36.7%),P<0.05]。两组PONV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芬太尼诱发咳嗽是患儿PONV的危险因素(OR=1.508,95%CI 1.263~1.981)。结论在患儿骨科手术中,芬太尼诱发咳嗽者PONV发生率也高,但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与未发生咳嗽者无明显区别。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
目的系统评价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 SNB)与肌间沟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nerve block, ISB)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
网络等新媒体迅速崛起,其独特的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强的传播特点,也给传统平面媒体带来压力,作为 历史比较悠久的版面之一的副刊,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面对舆论生产和传播
"纲要"是一门历史科学,侧重于对历史知识的阐述,它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整合式"教育模式是
河西的地域观念在唐代发生了变迁。唐朝前期的河西是指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即今甘肃西部及青海北部地区。但安史之乱后,河西之地逐渐没入吐蕃。随着唐廷对收复失地的无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