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认为,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大胆地创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表现出对学生充分的放心,大胆给予学生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单纯地由教师自己去演讲,去解释,去传送知识,而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认识和运用,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冰心说过,我们可以给孩子以指导,不能给他们以思想。学生不能等同于园丁手下的花朵,工程师手下的产品。要使学生能主动寻找、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充分施展能力,由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有计划地主动参与自身的发展,逐步实现其身心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
下面是我对怎样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一点看法: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精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数列时,以这个问题引入: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有8行8列,构成64个格子。国际象棋源于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觉得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事,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是一件挺容易的事,认为国王一定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这时老师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知识,你会发现,这个数字大得惊人,国王是无法满足发明者的上述要求的。学生学习兴趣高涨,都想看看发明者到底想要多少颗麦粒,教师紧紧抓住学生求知心切,思维活跃这一有利时机,揭示课题,讲授新课。
二、在“体验”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必须教给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不失时机地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例如在给出双曲线方程研究双曲线的性质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给出椭圆方程从哪几个方面研究椭圆的性质,然后结合双曲线方程类比椭圆性质的推导过程给出双曲线的性质。在推导过程中,学生由于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推导起来就不那么困难,觉得自己的推理有理有据,因而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充分利用这种类比的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在学习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提取、合成、储存,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从方法入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知道知识的发生、发展,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再掌握新的知识。另外,在学习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同一班级教学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感到很轻松,有的学生却力不从心。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学习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多鼓励、引导、启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对学习优秀的学生不但要求他学会,还要学好、用好,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很快脱颖而出。课上提问,较难的问题可先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使他们的发言对其他学生有所启发,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则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
三、要多鼓励、多关心学生,甚至参与孩子的学习,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
在学习问题上少批评、讽刺,打骂更是要不得。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所小学里,从学生名册中随意地挑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对老师说,根据他们的研究判断,这些学生天资聪慧,能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将来会有大出息。几个月后,年终考试成绩表明,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竟高出其他学生好几分,为什么随意点出的学生的成绩会明显上升呢?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们受到专家们的“权威性判断”的影响,并给予这些学生以影响,他们赋予了这些学生以较高的期望,他们不但以语言,还以“鼓励的眼神”和“向他前倾的体态”等来“明示”、“暗示”这些学生,“你们比别人聪明”、“这个难题你能解答出来,你再想一想”,这一切都会使这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动脑思考,努力学习,因而受到不断的、更加多的鼓励。另一方面,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后,自己也以为自己是“聪明孩子”、“我能行”、“我是比别的同学聪明”,于是他们更加用功了,学习成绩也不断上升。这就是“期待效应”或称“暗示效应”。这对我们家长的启示是:要多鼓励孩子,如说一些“你长大了、懂事了”、“你能赶上去的”、“这次没考好,我们相信你能努力,你会进步的”等鼓励的话语。同时,平时在家听到孩子在说英语、做动作等时,要夸他“有进步”、“好孩子”,或是做出拍拍孩子、抱一抱他的动作,即对孩子要表现出满意感、亲切感,发挥家长的“期望效应”。 学生掌握了知识,得到了好成绩,进而受到表扬,这样可以增强他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在某门课上成绩一般,兴趣不太大,但因偶然的机会,他在测验或某次提问中,取得了极好成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了成功的体验,就会像换了个人似的努力地去学习。因此,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获得好的成绩或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来实现的。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首先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知道学生的所需、所求、所想。研究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通过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组织才能、发展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特殊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的人才。
下面是我对怎样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一点看法: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精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数列时,以这个问题引入: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有8行8列,构成64个格子。国际象棋源于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觉得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事,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是一件挺容易的事,认为国王一定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这时老师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知识,你会发现,这个数字大得惊人,国王是无法满足发明者的上述要求的。学生学习兴趣高涨,都想看看发明者到底想要多少颗麦粒,教师紧紧抓住学生求知心切,思维活跃这一有利时机,揭示课题,讲授新课。
二、在“体验”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必须教给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不失时机地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例如在给出双曲线方程研究双曲线的性质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给出椭圆方程从哪几个方面研究椭圆的性质,然后结合双曲线方程类比椭圆性质的推导过程给出双曲线的性质。在推导过程中,学生由于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推导起来就不那么困难,觉得自己的推理有理有据,因而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充分利用这种类比的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在学习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提取、合成、储存,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从方法入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知道知识的发生、发展,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再掌握新的知识。另外,在学习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同一班级教学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感到很轻松,有的学生却力不从心。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学习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多鼓励、引导、启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对学习优秀的学生不但要求他学会,还要学好、用好,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很快脱颖而出。课上提问,较难的问题可先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使他们的发言对其他学生有所启发,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则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
三、要多鼓励、多关心学生,甚至参与孩子的学习,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
在学习问题上少批评、讽刺,打骂更是要不得。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所小学里,从学生名册中随意地挑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对老师说,根据他们的研究判断,这些学生天资聪慧,能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将来会有大出息。几个月后,年终考试成绩表明,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竟高出其他学生好几分,为什么随意点出的学生的成绩会明显上升呢?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们受到专家们的“权威性判断”的影响,并给予这些学生以影响,他们赋予了这些学生以较高的期望,他们不但以语言,还以“鼓励的眼神”和“向他前倾的体态”等来“明示”、“暗示”这些学生,“你们比别人聪明”、“这个难题你能解答出来,你再想一想”,这一切都会使这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动脑思考,努力学习,因而受到不断的、更加多的鼓励。另一方面,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后,自己也以为自己是“聪明孩子”、“我能行”、“我是比别的同学聪明”,于是他们更加用功了,学习成绩也不断上升。这就是“期待效应”或称“暗示效应”。这对我们家长的启示是:要多鼓励孩子,如说一些“你长大了、懂事了”、“你能赶上去的”、“这次没考好,我们相信你能努力,你会进步的”等鼓励的话语。同时,平时在家听到孩子在说英语、做动作等时,要夸他“有进步”、“好孩子”,或是做出拍拍孩子、抱一抱他的动作,即对孩子要表现出满意感、亲切感,发挥家长的“期望效应”。 学生掌握了知识,得到了好成绩,进而受到表扬,这样可以增强他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在某门课上成绩一般,兴趣不太大,但因偶然的机会,他在测验或某次提问中,取得了极好成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了成功的体验,就会像换了个人似的努力地去学习。因此,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获得好的成绩或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来实现的。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首先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知道学生的所需、所求、所想。研究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通过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组织才能、发展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特殊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