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企业 求生还是求胜?-未来篇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a516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包业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升值并不能一下子全面改变产业的格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切都在进行中。中国企业现在做出的努力在未来能否收获期待的果实?中国有希望赶上印度吗?一切一切,似乎都没有定局,又似乎,是早已注定的。
  
  人才:永恒的发展话题
  
  要想实现高端突破,人才是不可缺少的。目前,中国每年毕业的计算机学科方面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美国和印度。但与这个事实相矛盾的是,企业经常高呼找不到合适的人,企业所需要的人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在人才问题上,外包企业更需要的是既懂管理又懂软件,并具有外包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端人才,而这类人才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相当紧缺。因此,各个企业都开始了自己的寻觅人才之路。
  相对于高薪外聘的方式,各企业更看重自身造血。目前很多企业成立了自己的人才培训中心。东软已在大连、成都和南海成立了东软的信息学院,学院教师都由东软的一线工程师担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该学院每年可为东软输送上千名软件人才。
  文思则采用与高校合作的形式来培养人才。虽然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大学,但文思的这种培训方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文思已与北京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4所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学生可自愿选择参与文思的课程培养,所需费用也由文思来承担。在文思招聘的人才中,也有60%是应届大学毕业生。
  刘军提出,中国外包中高端人才应该是在项目中培养起来。目前,华信有很多人才是在其自身的项目中得到培养的:从做初级的项目开始,慢慢在项目中成长起来,最后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针对人才缺口的问题,目前行业协会也开始帮助企业来培养人才。据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于滨介绍,该协会提出了“创新梯队工程”项目,旨在吸引更多的人才走入外包企业。这个项目让企业与一些“211工程”的大学结盟,首先由企业提出人才需求和意向大学的名单,由协会安排企业进大学办讲座,然后企业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选择后,企业委派导师进入大学为定向学生开展选修课(该课程由大三开始)。学生在大四可进入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毕业后三年内为就职期,在此期间可由企业组织统一参加硕士考试。
  
  印度企业:追随还是赶超?
  
  相对于欧美市场而言,中国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印度企业。印度软件外包企业的领先的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对于这一点,所有接受采访的软件外包企业都相当认同。刘军谈到:“目前,我们与印度外包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打个比方,同接100万元的订单,印度企业可以做完后还有20万元的利润,而中国企业做完后,可能会亏损10万元。”而且,在欧美市场上,印度企业凭借先行优势和技术实力,更受发包方的青睐。
  中国企业的翻身机会何在?是否就将这样跟在印度企业身后亦步亦趋?“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中国企业思考的问题:中国的软件外包是否要走印度走过的路?我们都知道印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但是现在的国际市场情况是否和印度起家时一致?难道,做出另外一个塔塔和Infosys就是中国外包业发展的目标吗?”邵凯想得显然相当深远。
  现在,在软件外包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站在转折点上,而其中,包含着很多印度都无法比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势。“和印度相比,中国发展软件外包业的天然优势就是规模巨大的内需市场。”高克明说。对于柯莱特的咨询业务而言,SAP、Oracle等軟件企业正把中国作为发力的对象,而中小企业的ERP应用正如火如荼,国内的市场还无比广阔。
  除此之外,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还面临着丰富的市场机会。第一是发包商的发展战略。发包商不可能把所有的业务都包给印度的接包商,因为发包商首先考虑的是风险的大小——很显然,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的风险是相当大的。据刘军介绍,目前,欧美大多数发包商会将部分业务转包给中国,目的在于培养竞争对手,可以压低印度外包企业的价格。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机遇。在初期,中国企业可能仅仅只是做一些比较低端的编码。但是通过长期的合作,双方可以慢慢开始维护由印度企业设计的系统。最后,发包商的系统一旦进行升级,由于前期中国接包商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理解,以及长期合作建立的信任关系,中国企业很有可能获得较为高端的订单。
  第二,以自己的优势行业带领外包发展。中国在一些细分市场上也有其独特的优势。王晔介绍道,虽然目前中国企业谈合同的能力、对客户业务的理解,以及与客户的沟通等方面,都与印度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中小企业市场以及移动市场上,目前中国企业领先于印度的企业。且印度企业只是做纯外包,而中国企业的业务是多方面的,比如英语为非官方语言国家的业务也给了中国企业一些机会。
  第三,正面看待竞争。很多人认为,Infosys等软件巨头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对目前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此王晔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印度外包企业的进入,让更多欧美市场的客户看到了中国的优秀人才,把更多的客户带到了中国市场。目前,在同样面对欧美市场时,中国企业可能只能拿到100万美元的订单,而印度企业拿到的可能是1000万的订单。从100万到1000万,中国的外包企业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壮大自己,是目前中国企业必须做的。
其他文献
在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后,连接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零售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涉及信息化建设的专业IT服务团队在企业营销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全球领先的IT咨询服务提供商润百便通过与优衣库的合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成功帮助优衣库推进了在中国进行实体店布局的步伐,并促使优衣库销售逆势而升。  零售行业在建设实体店的过程中,面临企业IT人员紧缺、专业知识缺乏的现状、如何
2009年是HP ProLiant服务器诞生20周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HP ProLiant服务器的发货量已经超过1800万台。上任后首次访问中国的惠普公司服务器暨存储产品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和工业标准服务器产品部总经理Christine Reischl表示:“惠普在x86服务器领域积累的20年的经验和技术创新,在新一代HP ProLiant G6服务器上得到了完美体现,比如节能、虚拟化和系统管理
英特尔赵军(Jun Zhao)    随着多核处理器在PC机上的普及,PC机上的计算方式也要 “改朝换代”了,串行计算将步入历史,而并行计算时代则逐渐走向主流。并行计算对我们的应用有什么影响呢?实现并行计算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    在单核处理器时代的初期,程序是以独占CPU的方式串行执行。随后,随着操作系统由DOS 到Windows 的变革,单核处理器在PC机上程序的执行有了里程碑式的进步,操作
因为美国动视暴雪娱乐公司(Activision Blizzard,以下简称暴雪)变更了《魔兽世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运营权,中国游戏市场风云突变。拿到《魔兽世界》运营权的网易将逼迫盛大让出中国网游第一的宝座,而失去《魔兽世界》的第九城市(以下简称九城)将会被搜狐旗下的游戏公司畅游反超,只能跌出中国网游第一阵营(前四)。  暴雪是何方神圣,居然能搅动中国网游的一江春水,决定中国各路网游诸侯的江湖排位?
惠普刀片成黑马 Q1利润同比增四成  本报讯 惠普截至2008年1月31日的Q1财报近日出炉。财报显示,惠普该季度收入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3%,考虑汇率变化后增长8%。根据会计准则,惠普第一财季运营利润增长42%。值得一提的是,惠普在美国以外地区的收入增长率较上一财季大幅提升,其中“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收入同比增长35%。  记者了解到,惠普3个集团业务中,依然以PSG(信
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连续几年快速增长的曙光综合各项因素,在年初调低了今年的销售预期,目标是与去年持平。日前,曙光交出了上半年答卷,销售总监王成江告诉记者,曙光业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曙光的区域销售,渠道健康发展带动区域销售实现了20%的增长;另一部分是行业销售,因项目延迟、行业调整等原因,上半年的销售有所下降。综合起来看,曙光上半年的整体状况比去年同比增长5%~10%。  曙光坚持行业与区域齐头并进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曹磊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目前整个IT系统的建设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网络、服务器、终端机和运行在上面的应用系统形成了整个业务运行的基础支撑环境,业务系统越来越依赖于IT系统,而作为整个IT基础设施中数量最多的终端机,是IT管理部门最为头疼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设备的更新和变化,对计算机设备的管理经常处于一种无序及手工统计的状态;另一方面,安全漏洞与日俱增
2008年,3G的中国商用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3G的到来将给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带来巨大的机会,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互联网将以迅猛的速度普及,与此相应,作为3G时代的网址——无线网址也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2008年~2012年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互联网将普及    欧美和日韩的发展经验表明,3G普及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在1~3年内,普及率会达到20%~30%左右,而在5年内普及率将达到60%~80%
由于IT技术处于不断演进中,“IT能给企业带来什么”这一问题也伴随着技术的演进而不断困扰着企业,很多用户都有这样一个感觉,随着无线、UC、视频会议……每增加一种新应用都需要一套设备、一笔投资来实现,而企业的基础IT构架就如同串糖葫芦一样,变成了一台一台设备的叠加。总之,在大众的心目中,虽然IT的迅猛发展缩小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在信息获取能力、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差距,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一笔又一笔的投
2007年,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再次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同时,技术的不断提升、渠道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国内众多消费电子企业的发展也面临挑战。2008年,我国消费电子产业能否续写辉煌?在产业融合的大潮中,消费电子产业又将作何变化?      赛迪顾问认为,未来几年,消费数码产品市场在创新产品的推动下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家庭视听产品将会经历从CRT时代向平板时代、从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从分立时代向关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