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条的变化无穷无尽,世间上的事物都可以用线条变现出来。在《美术课程标准》传授的新理念、新方法下,怎样才能让学生大胆地运用线条作画,轻松地牵着会说话的线条去散步呢?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平时的教学,从简单到复杂地认识线条,运用线条,感受线条,从而进行线条画的创作。
【关键词】线条画;线条造型;感受线条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说过“画画就是牵着线条去散步。”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牵着会说话的线条去散步呢?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是人类最先掌握的绘画语言。在画面上,它可以随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文化素质、性格、经历不同而产生变化,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产生或刚强或优柔、或畅快或持重、或明朗或暗晦、或跳跃或平静的效果。线条是绘画的基础之一,也是学生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己的一种绘画语言。
一、认识线条,从简单到复杂地建立学生画画的兴趣和自信心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如长线、短线、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线、弹簧线、城墙线,还有两种性质组合的线,如弧线与直线的结合、弧线与锯齿形线的结合等等。
我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学生从幼儿园刚来到学校,还没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我会以游戏的形式带领同学们认识这些线条,给线条一个统一的名称,以便日后更好的教学。“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请注意老师的食指。”高举食指,在空中比划出各种线条,从直线开始,慢慢到一些复杂的线,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线,并画到黑板上,于是同学们就会在这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线条。在三、四年级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的画通常都会画在画纸的角落上,不敢大胆地表现画面,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听‘画’”。老师说出各种的线,让学生在闭上眼睛的情况下,画出各种线条。
刚开始的时候,同学都表现得很紧张,怕画错,怕画得不好,还偷偷的睁开眼睛看。这时候,我适时表扬几位大胆作画的同学,我说:“我要表扬敢乱画的同学”。学生听了,立刻作出了反应,大胆地“乱画”起来。这时我发现,原来规规矩矩并且死板的画面立刻“乱”了起来,那些“乱”线条组成了一幅幅有趣的作品。我让学生睁开眼睛一看,纷纷表现出惊讶与好奇的表情,但他们还是没有领会到底画什么?这时,我让学生旋转着画纸,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它像什么?(可以在图形的里面或旁边添加),经我一说,学生的想象闸门顿时被打开,争先恐后地回答各自不同的见解,“什么小脸蛋、热带鱼、不倒翁、花、帆船、蘑菇、桥、帽子、小动物等等”,为了使画面达到具体、形象化,我根据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用简笔画形式很快勾勒出各异有趣的物象,老师的直接示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想跃跃欲试。我觉得这样建立了他们绘画的信心在美术活动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孩子,当他们毫不困难地、潇洒自如地拿起画笔来表现自己时,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最有信心的时候。涂鸦是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教师应强化他们画线条画的这种能力,使他们一开始就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从而树立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境。
二、运用线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线条画是最受孩子欢迎的画种之一,多用签字笔、钢笔、圆珠笔、油性笔等工具作画,工具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表现内容丰富,线条画是作为感受和认识的一种记录,也是孩子绘画练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通过运用线的造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客观的物体并没有线条环绕着它们,但奇怪的是,人们却可以用线条解释所看到的物体,并且每个人都能看清和弄懂——这就是用线塑造形体的奇妙之处。
例如,岭南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给树爷爷画像》这一课,我先让孩子观察树爷爷,注意观察的要点:粗粗、高大的树干;树枝长在哪里;有许多片叶子(即高高大大的树干,树干上有大树枝,大树枝上长小树枝,小树枝上长出许许多多的叶子),然后让孩子用语言讲述大树的形状,语言的描述可增加孩子对大树的印象,表达对大树的感觉。结果由于每个孩子对大树的感觉不同,有的在意粗糙的树干,有的欣赏婆娑的叶子,但每张画都是真正的大树、而且生机勃勃,形态可爱。讲评:好看的大树,有粗粗的树干、多多的树枝、密密的叶子(疏、密、粗、细的对比)不好看的大树,树干和树枝区别不大、叶子不够茂盛。世界上每个物体都有具体的形状,用线塑造形体之前,必须认真观察和描述所要表现的物体,观察的越细致,描述就越清楚,塑造就越容易和准确。孩子因年龄关系,我们不要求他们准确地用线描绘物体,但必须把对象的感觉大概表现出来。通过反复的练习、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力。
(二)通过线条创作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幼儿美术教育的明确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线条画教学的目的最终也是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来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对蕴涵在线条画教学中的多方面的教育机会必须予以关注,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反应和需要,及时发现可育之处。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创造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只有有了教师正确而认真的引导,学生的线条绘画才能更好地掌握造型能力,掌握好画面的节奏,从中发现乐趣,才能使线条画变成一种自由快乐的学习,从而激发孩子绘画的兴趣。
例如:岭南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巨人和小矮人》这一课,我先简述小矮人的故事,着重描述小矮人的具体形象及几个有趣的场面,小矮人把巨人运进城的场面,巨人与小人对话做游戏,巨人参与海战等,接着提示幼儿注意画面要出现格列佛的“大”,小人国的一切都小和多的对比关系。结果孩子们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了,他们根据自己喜爱的内容来设计场面,利用线条把心中所想的表现出来。无论在造型上、构图上、情节上都体现艺术性、趣味性和创造性。孩子们有了创造线条的能力,有了线条对比的观念,有了塑造形体的方法,自然就有了创作的愿望,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大多数都有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把看见的、知道的、听过的,通过运用线条来表现在画面上。这时他们的全部精力放在构思故事内容、捕捉有趣的场面、抒发自己的情感,一张充满童趣的幼儿画就是这样诞生的。
三、感受线条,提高学生绘画的表现力
线首先以形的状态存在,其次线条还蕴涵丰富的情感。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长或短,或平稳,或多或少,或跳跃,或流畅,或凝重,或刚毅,或柔弱,评论中国书法的线条多采用如“刚强”、“柔媚”、“雄浑”等诸如此类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看到尖锐的、爆炸式的点、线、面,我们似乎看到了火山在喷发,让我们感觉这个人的性格很火爆,粗矿;而旋转、跳跃性的点、线、面,就象一个奔跑的孩子,活泼又激动;当线条波动很小又很流畅的时候,就给人一种平静、安逸的舒适感,觉得这个人的性格很温和,文静,随和……
例如:岭南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用线条、色彩画感觉》这一课,其中用线条画感觉这部分,要求学生会用不同线条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首先,让学生搜集资料寻找身边的线条,讨论这些线条给人得感觉,可以用身体来模仿线条。然后,欣赏名家的作品,讨论,谈感受。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语言的提示、听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甚至尝不同的味道、摸不同质感的物体等各种感官上的刺激设计一些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表现力。比如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有感情的线条,如刚强有力的线、温柔的线、奔放的线、平静的线、烦躁的线、潇洒的线、犹豫的线等等。
线条在绘画作品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往往是支撑和表现艺术形象重要的绘画语言。纵观中外美术史,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岩画、壁画,都是以线造型。中国绘画中“十八描”充分体现了线条的多样性与表现力,中国书法更是把线条的魅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线条不但可以表现极强的形式美感,而且还能反映出丰富的情感。有的线条流畅舒缓,如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自由痛快,有的线条秀丽妩媚,阿娜多姿。线条的表现力之强由此可见。因此,随着线条画教学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我们不再让孩子单纯地进行线条训练,而它却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线条画;线条造型;感受线条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说过“画画就是牵着线条去散步。”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牵着会说话的线条去散步呢?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是人类最先掌握的绘画语言。在画面上,它可以随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文化素质、性格、经历不同而产生变化,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产生或刚强或优柔、或畅快或持重、或明朗或暗晦、或跳跃或平静的效果。线条是绘画的基础之一,也是学生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己的一种绘画语言。
一、认识线条,从简单到复杂地建立学生画画的兴趣和自信心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如长线、短线、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线、弹簧线、城墙线,还有两种性质组合的线,如弧线与直线的结合、弧线与锯齿形线的结合等等。
我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学生从幼儿园刚来到学校,还没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我会以游戏的形式带领同学们认识这些线条,给线条一个统一的名称,以便日后更好的教学。“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请注意老师的食指。”高举食指,在空中比划出各种线条,从直线开始,慢慢到一些复杂的线,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线,并画到黑板上,于是同学们就会在这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线条。在三、四年级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的画通常都会画在画纸的角落上,不敢大胆地表现画面,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听‘画’”。老师说出各种的线,让学生在闭上眼睛的情况下,画出各种线条。
刚开始的时候,同学都表现得很紧张,怕画错,怕画得不好,还偷偷的睁开眼睛看。这时候,我适时表扬几位大胆作画的同学,我说:“我要表扬敢乱画的同学”。学生听了,立刻作出了反应,大胆地“乱画”起来。这时我发现,原来规规矩矩并且死板的画面立刻“乱”了起来,那些“乱”线条组成了一幅幅有趣的作品。我让学生睁开眼睛一看,纷纷表现出惊讶与好奇的表情,但他们还是没有领会到底画什么?这时,我让学生旋转着画纸,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它像什么?(可以在图形的里面或旁边添加),经我一说,学生的想象闸门顿时被打开,争先恐后地回答各自不同的见解,“什么小脸蛋、热带鱼、不倒翁、花、帆船、蘑菇、桥、帽子、小动物等等”,为了使画面达到具体、形象化,我根据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用简笔画形式很快勾勒出各异有趣的物象,老师的直接示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想跃跃欲试。我觉得这样建立了他们绘画的信心在美术活动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孩子,当他们毫不困难地、潇洒自如地拿起画笔来表现自己时,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最有信心的时候。涂鸦是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教师应强化他们画线条画的这种能力,使他们一开始就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从而树立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境。
二、运用线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线条画是最受孩子欢迎的画种之一,多用签字笔、钢笔、圆珠笔、油性笔等工具作画,工具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表现内容丰富,线条画是作为感受和认识的一种记录,也是孩子绘画练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通过运用线的造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客观的物体并没有线条环绕着它们,但奇怪的是,人们却可以用线条解释所看到的物体,并且每个人都能看清和弄懂——这就是用线塑造形体的奇妙之处。
例如,岭南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给树爷爷画像》这一课,我先让孩子观察树爷爷,注意观察的要点:粗粗、高大的树干;树枝长在哪里;有许多片叶子(即高高大大的树干,树干上有大树枝,大树枝上长小树枝,小树枝上长出许许多多的叶子),然后让孩子用语言讲述大树的形状,语言的描述可增加孩子对大树的印象,表达对大树的感觉。结果由于每个孩子对大树的感觉不同,有的在意粗糙的树干,有的欣赏婆娑的叶子,但每张画都是真正的大树、而且生机勃勃,形态可爱。讲评:好看的大树,有粗粗的树干、多多的树枝、密密的叶子(疏、密、粗、细的对比)不好看的大树,树干和树枝区别不大、叶子不够茂盛。世界上每个物体都有具体的形状,用线塑造形体之前,必须认真观察和描述所要表现的物体,观察的越细致,描述就越清楚,塑造就越容易和准确。孩子因年龄关系,我们不要求他们准确地用线描绘物体,但必须把对象的感觉大概表现出来。通过反复的练习、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力。
(二)通过线条创作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幼儿美术教育的明确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线条画教学的目的最终也是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来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对蕴涵在线条画教学中的多方面的教育机会必须予以关注,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反应和需要,及时发现可育之处。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创造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只有有了教师正确而认真的引导,学生的线条绘画才能更好地掌握造型能力,掌握好画面的节奏,从中发现乐趣,才能使线条画变成一种自由快乐的学习,从而激发孩子绘画的兴趣。
例如:岭南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巨人和小矮人》这一课,我先简述小矮人的故事,着重描述小矮人的具体形象及几个有趣的场面,小矮人把巨人运进城的场面,巨人与小人对话做游戏,巨人参与海战等,接着提示幼儿注意画面要出现格列佛的“大”,小人国的一切都小和多的对比关系。结果孩子们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了,他们根据自己喜爱的内容来设计场面,利用线条把心中所想的表现出来。无论在造型上、构图上、情节上都体现艺术性、趣味性和创造性。孩子们有了创造线条的能力,有了线条对比的观念,有了塑造形体的方法,自然就有了创作的愿望,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大多数都有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把看见的、知道的、听过的,通过运用线条来表现在画面上。这时他们的全部精力放在构思故事内容、捕捉有趣的场面、抒发自己的情感,一张充满童趣的幼儿画就是这样诞生的。
三、感受线条,提高学生绘画的表现力
线首先以形的状态存在,其次线条还蕴涵丰富的情感。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长或短,或平稳,或多或少,或跳跃,或流畅,或凝重,或刚毅,或柔弱,评论中国书法的线条多采用如“刚强”、“柔媚”、“雄浑”等诸如此类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看到尖锐的、爆炸式的点、线、面,我们似乎看到了火山在喷发,让我们感觉这个人的性格很火爆,粗矿;而旋转、跳跃性的点、线、面,就象一个奔跑的孩子,活泼又激动;当线条波动很小又很流畅的时候,就给人一种平静、安逸的舒适感,觉得这个人的性格很温和,文静,随和……
例如:岭南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用线条、色彩画感觉》这一课,其中用线条画感觉这部分,要求学生会用不同线条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首先,让学生搜集资料寻找身边的线条,讨论这些线条给人得感觉,可以用身体来模仿线条。然后,欣赏名家的作品,讨论,谈感受。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语言的提示、听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甚至尝不同的味道、摸不同质感的物体等各种感官上的刺激设计一些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表现力。比如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有感情的线条,如刚强有力的线、温柔的线、奔放的线、平静的线、烦躁的线、潇洒的线、犹豫的线等等。
线条在绘画作品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往往是支撑和表现艺术形象重要的绘画语言。纵观中外美术史,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岩画、壁画,都是以线造型。中国绘画中“十八描”充分体现了线条的多样性与表现力,中国书法更是把线条的魅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线条不但可以表现极强的形式美感,而且还能反映出丰富的情感。有的线条流畅舒缓,如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自由痛快,有的线条秀丽妩媚,阿娜多姿。线条的表现力之强由此可见。因此,随着线条画教学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我们不再让孩子单纯地进行线条训练,而它却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