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基础教育高奏的主旋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由之路。小学计算机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校校通”工程和“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的创建”实施以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蓬勃发展起来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对增强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一、从兴趣入手,抓好开头,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与探究,兴趣非常重要。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查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
  在信息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将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方法多样等特点与学生敏感而好学、争强又好胜的特点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法是: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学生首次进机房,放映介绍计算机应用的精美视频,展示用计算机制作的电子板报、动画片头、商业广告等,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学欲。接着,有意识地告诉他们哪个是主机、显示器等硬件,以及如何开机、关机,什么是操作系统等。为学生保持持续、高涨的热情开好了一个头。类似这种“头”不仅在学习本课程的开始运用,在普通节次教学中也频频亮相,图文并茂的知识载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与自由,课堂教学也由单一的知识取向转变为知识、技能和学习过程的三维取向,从中体现了教师、学生和媒体间的整合,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因而乐此不疲,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以兴趣为抓手,教法灵活,激发主动参与意识。
  教师应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充分发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创设课堂高潮是每个教师所应有的素质。
  1.手段多样,刺激欲望。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尖端技术,电脑设备相对较昂贵,大多数小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少,总觉得电脑不是轻易能碰得的(怕弄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或实物烘托主题。可以使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非常简单,一般只要操作键盘或鼠标即可。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阅读书刊,网上购物,查找不懂的问题,等等,一味说教,他会觉得你可能在吹牛,演示一下,他们不得不相信。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一些诸如键盘、鼠标、硬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也就消除了学习计算机的恐惧心理。如: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我就打开一台主机,让学生看一看机子内的状况,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氛围,感受多样化、趣味化的交互界面,进一步刺激和强化学习的欲望。
  2.师生转换,自主学习。
  教学中,师生角色应经常进行转换。信息传输渠道的多样化,使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取的信息有可能成为教师的欠缺,因此,敢于做学生的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考验和锻炼。辅导一些学习能力强、表现欲突出的学生走向讲台,使其体验教师的甘苦,自己则在台下看自己设计的教法还需怎样改进,这种角色的体验中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
  三、分层教学,协作双赢,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将授课班按学生水平分为高低A、B两组。对A组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B组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在学习《认识“我的电脑”》操作时,对A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窗口操作技能;对B组学生要求在熟练掌握了鼠标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学会键盘的快捷键的窗口操作方式。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适当地给予指导,灵活调整学生的合作方式。一次,我发现有两名同学始终在那儿互相埋怨,合作得不愉快。经了解,一名同学也想进行B组的操作,而另一名同学仅想进行熟练操作,互不相让。于是,我迅速将两名同学进行了重新组合,结果,他们都表现得非常投入、认真,合作得非常成功。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等待、观望,而是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合理的指导,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环节的教学。
  四、利用资源,主动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局限于学会几个操作步骤,而要抓住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敢于探索和创新。在指导学生学习《认识Word》时,当他们熟悉了基本的文字输入、修改、修饰、排版后,不过早地给予肯定,而是展示已经排好的复杂版面,让他们按格式完成。对其中一些本不属于课本内容也未作讲解的复杂的设置,如样式的使用、页眉页脚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即使有询问,也是略作提示。学生带着疑惑不断探求,不断发现,体会到了成功后的快乐。由于教学环境轻松,学生养成了敢于突破、勇于冒险的精神。使教学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形网状结构的特点,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性学习的认知路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我们树立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的教育不局限于课本,充分利用广泛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学生就能成为学习的主宰者,他们学习的过程就会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制作网站已成为人们展示自己、交流心得的重要手段,掌握一种网页制作方法也成为人们的时尚之选。FrontPage以其功能强大、容易上手、界面亲切而著称。  关键词: FrontPage 创建站点 文字 图片 超链接    现在流行网页制作软件有很多,如Macromedia公司的Dreamweaver、微软公司的Fro
摘 要: 当前,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面临低效的窘境,有效解决此难题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之举。本文依此提出职高计算机低效课堂教学的解决思路,包括:重塑理念——高效课堂的理论考量;项目教学——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职高计算机课堂 低效课堂教学 解决思路 重塑理念 项目教学    在当前的职高计算机课堂中,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指向课堂效率提高的有效性教学策
【教材分析】  本教材对于知识点的介绍非常详细,适合初接触计算机软件的学习者使用。对于高职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书上的介绍过于详细。我先花一个半月时间较快介绍完知识点后,剩余时间以完成项目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本案例主要介绍学生对项目的实施细目。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高职四年级学生  已授科目:Flash、Photoshop  【教学目标分析】  1.巩固新授知识点,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本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显示器和电视机电路同异的比较,着重介绍了新型多频显示器中的一些特殊电路。适合在计算机、电视机原理基础课教学中作为补充内容。  关键词: 信号处理 多频扫描 二次电源电路 显示器原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显示器原理”进入了些职业教育和高校的课程。与该课程相关的教师多数对电视机的原理较为熟悉,但对显示器的一些特殊电路还不甚了解。对显示器的一些特殊电路与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与学生地位平等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必须重视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自主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对教师教学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目标,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现如今,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学的时效性,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成了教育者极为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高数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有效性 提高方法    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