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小乡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989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心区域的功能开发成效越来越显著,开发进程已经趋于完善。中心城区的城市化已经基本完成,城市管理者逐渐把规划、建设的目光投向城市周边乡镇,但乡镇规划与乡镇特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亟待解决。本文简述了生态理论的内涵,明确了在规划建设中生态理论贯彻的意义,并结合生态理念的特点及中央给出的指示,提出规划建议,促进规划合理、完善。
  【关键词】生态理念;乡镇建设;规划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与人口的发展,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央已提出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方针。在生态理念下进行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生态理念的内涵
  生态理论就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内生态的保护、平衡与发展的观念,涉及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同时这一理论也应用到小城镇内人与人直接社会环境的平衡与发展。
  首先,生态理论是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人与自然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平衡与发展为目标,将人类的发展引向科学化、可持续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是人与人和谐的保障。
  将生态理论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即为生态建筑,狭义的理解为在建筑领域,应用科学及生态技术,保障建筑最小程度上对自然环境不造成影响,保障人与自然的共同平衡与发展;广义上来看,生态建筑就是将生态学与建筑学相结合,确保建筑物的可持续使用发展,建筑物与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2、乡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中生态理念应用的意义
  十八大报告上我党提出关于生态建设的重要指示:生态理念的树立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决定中华民族在未来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部署。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退化的发展难题,将生态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为是建设美丽中国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日益增长的人口与住房、房屋数量激增,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在乡镇规划、设计中贯彻生态理念,仅一座建筑或房屋就能为周边自然生态的改善做出很大贡献,全球的建筑行业如果都具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并付诸实践,对生态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影响效果也会越发明显。
  3、乡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中生态理念的结合与应用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一座城市的乡镇,由于其距离交通枢纽较远,城市化程度還不算过高,可以说是城市的最后一片净土,为都市群众远离喧嚣,拥抱宁静提供了不错的选择。政府、旅游部门也由此帮助乡镇居民发展起了旅游业、农家院等,帮助提升乡镇居民收入。因为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乡镇的规划与建设,既要提升乡镇居民住房的舒适度、满意度,也要保留乡镇特色,既要保护乡镇生活的宁静,也要促进乡镇交通的便捷化发展。
  在应用生态理念对建筑设计改善的过程中,首先明确生态理论应用的特点。
  第一点,以自然为本。在建筑的设计环节中,要把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放在首位。随着人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自然为本的终点还是以人为本,为人类提供适宜居住的自然环境。
  第二点,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自然界的万物千变万化,中国大地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及生态平衡,世界各国也是如此,相同经度上不同纬度的地域环境也不会相同,所以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要考虑地域性差异,不能千篇一律,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环境的改善,还可能致使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
  第三点,协调性。这一特点体现在建筑设计时建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协调、和谐发展,最大程度的保障建筑建设时的成本、效益,最小的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与破坏。
  2015年9月中央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明确了我国生态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等重要内容,并提出如何加快生态体系建设,为我国生态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倡导建筑设计、规划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并且要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解决生态问题为导向,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提升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生态理论应用的特点,配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要求。在乡镇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生态规划的布局,完善城镇系统,深入落实人本思想,提取广大乡镇群众的意见及建议,规范土地征用流程。颁布完善的乡镇保护条令,保护水资源、农田资源、自然景物的洁净、完整。要有合理、高效的科学依据、科学指导,做好土地的规划与开发工作,对规划不合理的乡镇进行整改。
  其次要加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镇的绿色发展。乡镇的建设要依托生态理论,以满足乡镇居民生活需求,提升乡镇环境承载力为前提,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为基础,保护生态换进,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最后提升、完善区域特色产业,推动乡镇内涵建设。乡镇的规划建设依托生态理论,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建立健全乡镇资金体制,发展乡镇特色产业。积极推动乡镇向现代乡镇发展,发掘并利用地域文化,推动低于文化走出去,继续加大乡镇家庭旅游业发展,但也要注意规模把控、定价管理。最后做好现代技术与区位优势相结合,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零污染、零排放企业的入驻,为乡镇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就业岗位,也是对乡镇剩余闲置土地的高效应用。
  总结:
  城市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乡镇由于其地理位置、居民文化程度、交通条件等相对落后,其发展水平也相对迟缓,但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与规划、建设同样重要。管理者在规划建设中要贯彻落实生态理念,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相权衡,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卫新.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3).
其他文献
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又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迫切需要.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
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对编程语言的运用较为广泛,根据用途及使用功能的差异,不同的软件及编程语言其编程效果也略有不同.其中Java编程语言是现代编程运用最为广泛的编程语言之
忙碌的现代人最烦开会,能看新鲜事物,又能各抒己见的会却颇引人。开会为来看吉利虽然民办的中国微型汽车网刚刚挂靠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名下,2001年的家用经济微型汽车学术
他的一生中,不断做出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疯狂决定,如同一位无限膨胀梦想的冒险家 Throughout his life, he has made many crazy decisions that ordinary people can not u
【摘要】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利用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进而协调城乡关系,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城市化建设中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小城镇的发展出发,结合小城镇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究其规划发展的问题与策略,以期对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所幫助。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发展历程;规划  1、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
在大连经营美容院的梁女士,随友人在越南河内考察了一天,就决定在河内开设美容院。作为美容专业人士,梁女士发觉,越南属于亚热带,紫外线强,皮肤容易变黑和长斑。“越南女性爱美,却不太会美,因此,越南将是一个‘治疗型’美容的大市场”。  2001年,梁女士带着100万人民币来到河内开了“新美清”美容院。3年来,“新美清”超越了日本、韩国和法国的竞争对手,成了当地最有名的美容院。    越南美容市场潜力大 
煤老板虽然气象部门郑重地发布了降温警告,太原的温度感觉起来仍然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拐过街口一个金球上面马踏飞燕的城市雕塑,我们的出租车就驶上了规划中太原市未来最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各行各业,并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在计算机技术范畴中,通信技术的特征和优势显著,是加快全球信息
【摘 要】只有培养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教育才是完整的物理教育。物理实践能力是在一定的物理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的迁移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条件化、结构化和熟练化的物理知识是学生物理实践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物理技能是学生物理实践能力形成的核心要素;学习迁移是学生物理实践能力形成的基本环节;物理实践活动是学生物理实践能力形成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物理实践能力 物理知识 物理技能 学习迁移 物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二者融合而产生的新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也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地应用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成为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