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对语文教学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改革,关于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开始获得人们更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最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学生自主的学习远比老师“填鸭式”的教育更有成效。因此,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课堂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综合性课堂;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综合性的自主学习不仅顺应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还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变,使语文教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努力构建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熟知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和重要意义,努力构建综合自主学习课堂,这是语文教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一、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含义和内容
(一)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含义
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把学生的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在语文学习中有一定的提高,而是促进了其它各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主要内容
1.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
老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得广泛的语文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积累,用于以后的写作中。多读一些古今名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课外知识,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语感,方便对语文知识的把握。所以说,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主要内容。
2.综合性研究型的学习方法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不只是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也不只是语文与其他文科学科的简单相加,它是综合地运用语文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出一套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在不同的领域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综合性研究型的学习方法是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又一重要内容。
3.综合课上所学和课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关键内容是进行一定的课后语文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例如:倡导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地方的民族风情、观察美丽的湖光山色、研究方言的地域特色,自己做出一定的总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现实知识的积累,便于在作文写作中恰当合理地运用素材,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这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关键内容。
二、构建中学语文自主综合性学习型课堂的重要举措
(一)营造良好的综合性自主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综合性自主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力保障,想要营造一个这样的氛围,老师的作用是主要的,老师要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认真对待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尊重、爱戴老师,形成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决定了课堂氛围的好坏。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信任老师,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克服对学习的恐惧,方便学生各自大胆说出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不同见解,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综合性自主学习热情
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努力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进行中学语文的学习。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了解知识,解开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传授学生进行综合性自主学习的方法
对于老师而言,把具体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为考试做准备,不如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自主学习。语文学科中出现的内容涉及面广,是一门鲜活生动的学科,死板、老套、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性质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同学,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语文知识。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对老师未讲解课程进行预习,有利于学生发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日后老师讲解的过程中着重记录和提出疑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多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发现和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老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在师生的互动中,构建了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
(四)建立学习小组的综合性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进行综合性自主学习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和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把握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个同学的知识量多少和眼界的开阔程度不同,对问题的看待角度也不相同,建立学习小组有利于小组成员每个人的不同感受进行交流、沟通,促进相互之间的增长;另外,小组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都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就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将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讲解,安排小组内部和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排名,推动综合性自主学习进程。
(五)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方面的提高,这就决定了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用语文素养提升人生素养。例如:带领学生阅读大量名著和名人传记,并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仿写,让学生在阅读和模仿的过程中与名家进行对话,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程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民生,通过有组织的调查,了解社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整理、撰写一些关于社会发展的文章,让学生在生活中实现对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自主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关键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作用,通过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传授自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综合性自主学习的兴趣来实现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使得学生准确掌握综合性自主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大力提高语文学习素养,使之成为语文学科中的综合性自主学习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银琼.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2]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郑燕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4
[4]吴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及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综合性课堂;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综合性的自主学习不仅顺应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还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变,使语文教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努力构建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熟知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和重要意义,努力构建综合自主学习课堂,这是语文教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一、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含义和内容
(一)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含义
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把学生的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在语文学习中有一定的提高,而是促进了其它各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主要内容
1.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
老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得广泛的语文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积累,用于以后的写作中。多读一些古今名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课外知识,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语感,方便对语文知识的把握。所以说,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主要内容。
2.综合性研究型的学习方法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不只是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也不只是语文与其他文科学科的简单相加,它是综合地运用语文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出一套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在不同的领域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综合性研究型的学习方法是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又一重要内容。
3.综合课上所学和课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关键内容是进行一定的课后语文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例如:倡导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地方的民族风情、观察美丽的湖光山色、研究方言的地域特色,自己做出一定的总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现实知识的积累,便于在作文写作中恰当合理地运用素材,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这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关键内容。
二、构建中学语文自主综合性学习型课堂的重要举措
(一)营造良好的综合性自主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综合性自主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力保障,想要营造一个这样的氛围,老师的作用是主要的,老师要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认真对待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尊重、爱戴老师,形成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决定了课堂氛围的好坏。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信任老师,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克服对学习的恐惧,方便学生各自大胆说出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不同见解,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综合性自主学习热情
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努力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进行中学语文的学习。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了解知识,解开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传授学生进行综合性自主学习的方法
对于老师而言,把具体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为考试做准备,不如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自主学习。语文学科中出现的内容涉及面广,是一门鲜活生动的学科,死板、老套、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性质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同学,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语文知识。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对老师未讲解课程进行预习,有利于学生发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日后老师讲解的过程中着重记录和提出疑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多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发现和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老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在师生的互动中,构建了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
(四)建立学习小组的综合性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进行综合性自主学习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和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把握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个同学的知识量多少和眼界的开阔程度不同,对问题的看待角度也不相同,建立学习小组有利于小组成员每个人的不同感受进行交流、沟通,促进相互之间的增长;另外,小组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都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就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将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讲解,安排小组内部和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排名,推动综合性自主学习进程。
(五)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方面的提高,这就决定了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用语文素养提升人生素养。例如:带领学生阅读大量名著和名人传记,并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仿写,让学生在阅读和模仿的过程中与名家进行对话,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程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民生,通过有组织的调查,了解社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整理、撰写一些关于社会发展的文章,让学生在生活中实现对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自主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关键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作用,通过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传授自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综合性自主学习的兴趣来实现中学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使得学生准确掌握综合性自主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大力提高语文学习素养,使之成为语文学科中的综合性自主学习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银琼.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2]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郑燕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4
[4]吴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及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