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来我院接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50例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50例患者使用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可有效进行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米非司酮 青春期 功能性 子宫出血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无排卵性子宫出血,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神经及内分泌作用紊乱所致。长时间、大量的出现子宫出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食欲不振、失眠、心悸等不良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会对患者的生育功能产程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和戊酸雌二醇进行了相关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50例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50例患者使用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即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止血治疗,bid,10mg/次[1],连续给药1周,对照组患者使用戊酸雌二醇进行药物治疗,即6mg/d,随出血量减少后逐渐减量,每3d减至1/3,直至1mg/d,对于出现贫血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两组患者止血完成后均使用孕激素进行3周序贯治疗,待出现撤退性出血后,继续使用孕激素序贯治疗3个月。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疗效评价,治愈:治疗后,患者恢复规律性月经,且持续≥6次[2];显效:治疗后,患者恢复规律性月经,且持续3~6次;有效: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少量出血,给予对症治疗后可完成周期治疗,且待患者治疗后恢复规律性月经,持续≤3次,无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无法有效止血,无法完成正常的周期治疗,有效率=(痊愈患者数+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止血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Z=-2.683,P=0.007,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止血时间的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比较(x±s)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头晕、突破性出血、体重增加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不良,尚未建立完善的正反馈机制所导致的。目前该病临床治疗的原则是“先进行有效止血,再调节患者的月经周期和促进排卵,最终让患者恢复规律性的月经周期”。米非司酮是临床上常用的孕酮受体拮抗剂,其在妇科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治疗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 整体治疗 作用于患者的下丘脑和垂体部位,抑制LH和FSH的释放,从而有效抑制患者卵泡的发育,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体内的雌激素水平;② 局部治疗 直接诱导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细胞凋亡,减少了子宫内膜的血流状况,从而有效减少患者的子宫出血。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米非司酮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琳.米非司酮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101-102.
[2] 杨美霞,方志红.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J].中国性科学,2013,22(8):6-8.
【关键词】 米非司酮 青春期 功能性 子宫出血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无排卵性子宫出血,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神经及内分泌作用紊乱所致。长时间、大量的出现子宫出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食欲不振、失眠、心悸等不良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会对患者的生育功能产程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和戊酸雌二醇进行了相关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50例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50例患者使用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即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止血治疗,bid,10mg/次[1],连续给药1周,对照组患者使用戊酸雌二醇进行药物治疗,即6mg/d,随出血量减少后逐渐减量,每3d减至1/3,直至1mg/d,对于出现贫血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两组患者止血完成后均使用孕激素进行3周序贯治疗,待出现撤退性出血后,继续使用孕激素序贯治疗3个月。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疗效评价,治愈:治疗后,患者恢复规律性月经,且持续≥6次[2];显效:治疗后,患者恢复规律性月经,且持续3~6次;有效: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少量出血,给予对症治疗后可完成周期治疗,且待患者治疗后恢复规律性月经,持续≤3次,无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无法有效止血,无法完成正常的周期治疗,有效率=(痊愈患者数+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止血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Z=-2.683,P=0.007,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止血时间的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比较(x±s)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头晕、突破性出血、体重增加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不良,尚未建立完善的正反馈机制所导致的。目前该病临床治疗的原则是“先进行有效止血,再调节患者的月经周期和促进排卵,最终让患者恢复规律性的月经周期”。米非司酮是临床上常用的孕酮受体拮抗剂,其在妇科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治疗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 整体治疗 作用于患者的下丘脑和垂体部位,抑制LH和FSH的释放,从而有效抑制患者卵泡的发育,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体内的雌激素水平;② 局部治疗 直接诱导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细胞凋亡,减少了子宫内膜的血流状况,从而有效减少患者的子宫出血。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米非司酮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琳.米非司酮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101-102.
[2] 杨美霞,方志红.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J].中国性科学,2013,2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