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增殖体肥大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对临床确诊的59例儿童增殖体肥大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影像学表现:鼻咽顶后壁软组织不同程度增厚,向前向下突向鼻咽腔,边缘光滑呈圆弧状、波浪状,气道不同程度的受压变窄。中度肥大41例,病理性肥大18例。结论鼻咽部侧位片可作为临床诊断增殖体肥大的首选检查方法,建议必要时结合其他方法明确诊断,准确评估,合理治疗,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增殖体肥大;X线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17文章編号:1004-7484(2013)-07-4095-02
儿童增殖体肥大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增殖体位于鼻咽腔顶部,由于儿童咽腔狭小,患儿难以配合,鼻咽镜检查效果往往不理想,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诊断增殖体肥大的主要方法有鼻咽部侧位X线片、CT和MRI扫描。由于鼻咽部侧位X线片具有操作简单、显示清晰、直观性强、收费低廉、患儿易配合等优点,成为诊断儿童增殖体肥大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确诊的59例儿童增殖体肥大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目的是提高儿童增殖体肥大的诊断正确率,为临床处理提供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儿童增殖体肥大的患儿59例。男35例,女24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为6.9岁。主要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鼻塞、流口水、打鼾等。
1.2检查方法使用GEX光机投照,AGFACR进行图像处理,拍摄鼻咽部侧位片。投照时下颌稍抬起,耳眶线与地面平行,深吸气后摄片。
1.3诊断标准采用国内外作者通用的测量方法[1-2]测定A/N比值,即增殖体厚度与鼻咽腔气道宽度之比。A增殖体厚度即增殖体下缘最突点至枕骨斜坡颅外面切线间的垂直距离。N鼻咽腔宽度即翼板根部和斜坡颅外面连接点至硬腭后上端的直线距离。两者比值即为A/N。诊断标准:A/N<0.60正常。061-0.70为中度肥大,≥0.71为病理性肥大。
2结果
影像学表现:鼻咽顶后壁软组织不同程度增厚,向前向下突向鼻咽腔,边缘光滑呈圆弧状、波浪状,气道不同程度的受压变窄。中度肥大41例,病理性肥大18例。
3讨论
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顶与后壁交界处的淋巴器官,与腭扁桃体、舌扁桃体、舌根淋巴和咽后壁淋巴组织组成的咽淋巴环。由于增殖体以及腭扁桃体位于呼吸道的第一道防御部位,长期受到各种炎性刺激,容易造成其病理性的增生肥大。增殖体肥大,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鼻塞、流口水、打鼾、鼻窦炎、化脓性或非化脓性中耳炎、听力障碍等症状。临床以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憋气等在内的症状为诊断儿童增殖体肥大的主要依据[3]。
正常增殖体在X线侧位片上,是位于咽顶壁和后壁呈前窄后宽的软组织影,下缘呈浅弧形,表面光滑。该影的厚度可因年龄、体型而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厚度变薄。当增殖体肥大时,软组织影明显增厚,形成一凸面向下之软组织影,周围骨组织无破坏及增生,超过13mm者就有诊断意义[4](小儿正常1.5-11mm,平均为5.2mm),部分患者伴有鼻咽腔气道狭窄或封闭[5]。测量鼻咽部增殖体A/N比值,以直观的数值描述增殖体形态、厚度及鼻咽气道的狭窄病变程度,是目前临床诊断儿童增殖体肥大的客观指标,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制定明确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鼻咽侧位片检查方便,费用低廉,辐射剂量低,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投照成功率高,能清晰显示增殖体的形态大小及气道的狭窄程度,能为临床提供相对直观可靠的影像资料,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是对并发症的诊断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对患儿的病情做出全面评估。CT检查,对增殖体的厚度测量较准确,图像结构无重叠,对并发症能做出明确的诊断,缺点是年龄较小患儿不容易配合,辐射剂量较大,检查费用较高。MRI扫描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平面、多角度、多参数成像,显示增殖体更直观、可靠,没有射线损伤,但患儿不易配合,检查费用昂贵。
总之,鼻咽部侧位片因其操作方便,患儿易于接受,可明确儿童增殖体肥大的阻塞部位及鼻咽上气道的狭窄程度,影像清晰直观,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可作为临床诊断增殖体肥大的首选检查方法,建议必要时结合其他方法明确诊断,准确评估,合理治疗,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仁.X线诊断测量[M].第1版.南昌:江西省人民出版社,1979.99.
[2]邹明舜.儿童增殖腺-鼻咽腔比率测定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3):190.
[3]叶京英,张亚梅,李静.2006年全国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专题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2):113-114.
[4]韦建明,马华安.儿童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与临床[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4,13(1):25.
[5]杨全,李晓兰,张翱.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线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1):72.
【关键词】儿童;增殖体肥大;X线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17文章編号:1004-7484(2013)-07-4095-02
儿童增殖体肥大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增殖体位于鼻咽腔顶部,由于儿童咽腔狭小,患儿难以配合,鼻咽镜检查效果往往不理想,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诊断增殖体肥大的主要方法有鼻咽部侧位X线片、CT和MRI扫描。由于鼻咽部侧位X线片具有操作简单、显示清晰、直观性强、收费低廉、患儿易配合等优点,成为诊断儿童增殖体肥大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确诊的59例儿童增殖体肥大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目的是提高儿童增殖体肥大的诊断正确率,为临床处理提供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儿童增殖体肥大的患儿59例。男35例,女24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为6.9岁。主要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鼻塞、流口水、打鼾等。
1.2检查方法使用GEX光机投照,AGFACR进行图像处理,拍摄鼻咽部侧位片。投照时下颌稍抬起,耳眶线与地面平行,深吸气后摄片。
1.3诊断标准采用国内外作者通用的测量方法[1-2]测定A/N比值,即增殖体厚度与鼻咽腔气道宽度之比。A增殖体厚度即增殖体下缘最突点至枕骨斜坡颅外面切线间的垂直距离。N鼻咽腔宽度即翼板根部和斜坡颅外面连接点至硬腭后上端的直线距离。两者比值即为A/N。诊断标准:A/N<0.60正常。061-0.70为中度肥大,≥0.71为病理性肥大。
2结果
影像学表现:鼻咽顶后壁软组织不同程度增厚,向前向下突向鼻咽腔,边缘光滑呈圆弧状、波浪状,气道不同程度的受压变窄。中度肥大41例,病理性肥大18例。
3讨论
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顶与后壁交界处的淋巴器官,与腭扁桃体、舌扁桃体、舌根淋巴和咽后壁淋巴组织组成的咽淋巴环。由于增殖体以及腭扁桃体位于呼吸道的第一道防御部位,长期受到各种炎性刺激,容易造成其病理性的增生肥大。增殖体肥大,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鼻塞、流口水、打鼾、鼻窦炎、化脓性或非化脓性中耳炎、听力障碍等症状。临床以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憋气等在内的症状为诊断儿童增殖体肥大的主要依据[3]。
正常增殖体在X线侧位片上,是位于咽顶壁和后壁呈前窄后宽的软组织影,下缘呈浅弧形,表面光滑。该影的厚度可因年龄、体型而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厚度变薄。当增殖体肥大时,软组织影明显增厚,形成一凸面向下之软组织影,周围骨组织无破坏及增生,超过13mm者就有诊断意义[4](小儿正常1.5-11mm,平均为5.2mm),部分患者伴有鼻咽腔气道狭窄或封闭[5]。测量鼻咽部增殖体A/N比值,以直观的数值描述增殖体形态、厚度及鼻咽气道的狭窄病变程度,是目前临床诊断儿童增殖体肥大的客观指标,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制定明确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鼻咽侧位片检查方便,费用低廉,辐射剂量低,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投照成功率高,能清晰显示增殖体的形态大小及气道的狭窄程度,能为临床提供相对直观可靠的影像资料,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是对并发症的诊断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对患儿的病情做出全面评估。CT检查,对增殖体的厚度测量较准确,图像结构无重叠,对并发症能做出明确的诊断,缺点是年龄较小患儿不容易配合,辐射剂量较大,检查费用较高。MRI扫描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平面、多角度、多参数成像,显示增殖体更直观、可靠,没有射线损伤,但患儿不易配合,检查费用昂贵。
总之,鼻咽部侧位片因其操作方便,患儿易于接受,可明确儿童增殖体肥大的阻塞部位及鼻咽上气道的狭窄程度,影像清晰直观,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可作为临床诊断增殖体肥大的首选检查方法,建议必要时结合其他方法明确诊断,准确评估,合理治疗,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仁.X线诊断测量[M].第1版.南昌:江西省人民出版社,1979.99.
[2]邹明舜.儿童增殖腺-鼻咽腔比率测定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3):190.
[3]叶京英,张亚梅,李静.2006年全国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专题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2):113-114.
[4]韦建明,马华安.儿童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与临床[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4,13(1):25.
[5]杨全,李晓兰,张翱.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线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