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专法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j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3-082-01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法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呢?通过对教学工作的总结,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对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认识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是学好法律课的关键。从中专生受教育的情况看,当代中专生的对法律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媒体也接触到一些法律知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法律意识就很强。所以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开课前,可以对相应教学班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与学生实际比较接近问题让学生讨论,比如:当你借钱、借物给别人时,是否要求对方写借条?学校保卫科是否有权利拘传学生?当你买到伪劣商品时候怎么办?嫁入毕业后工作单位不允许女生结婚生孩子怎么保护自己?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现在或将来密切相关,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对学生不同答案进行整理,让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充分的辩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在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要自觉的遵守法律,善于利用法律武器趋利避害,维护自己及社会利益,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支撑起现代法制社会。从而使同学们提高了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2.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掌握法律知识的关键使对法条的理解和记忆。法律教学中,如果使单纯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法条,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教学中若能把法律规范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讲课内容提出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则会使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在讲刑法的时候,针对个别学生大家斗殴、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分析是违法还是犯罪以及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是什么。这样学生很容易地掌握违法和犯罪的概念。同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者家人、朋友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在讲解相关内容时进行相应的分析。由于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心理需求,增强了课堂感召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形式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多、细、散、杂的特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法条,只能导致“纸上谈兵”,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使用法律。在教学过程中,除尽可能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外,还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实际应用能力。
  3.1案例教学
  根据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础教材。在教师指导下,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简介,做出判断,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说理的能力。是学到的诸多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案例教学必须符合几个要求:
  (1)目的明确:解决什么问题,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选编案例。
  (2)真实可感:尽可能采取或模拟真实案列,使材料具体充实,实践性强。
  (3)构思巧妙:事实情节在真实的基础上既有主又有次,虚实结合。
  (4)文字生动有趣:以案例为基础加以改变,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分析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甚佳。
  3.2“多言堂”的教学方式
  其实也就是惊醒教学之间的角色转换。每讲完一章后,搞一次“自由问答”活动。这种问答可以是学生问老师、老师问学生、学生之间相互问答。面对那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师不认真准备,也有被问住的可能。学生更是需要课上认真学习,课下积极准备,从而力争提问有价值,回答有水平。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了分析能力,控股了所学的知识。
  3.3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实践中强化法条记忆,,培养和展现学生应用法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法律运用能力,同时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
  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回家之便,为村民义务提供法律咨询,同时要带回信息反馈,写出书面报告。
  与司法部门取得联系,组织学生旁听。在旁听中检验自己运用法律的能力,写听审报告和新的体会。
  组织模拟法庭。以综合检验和巩固所学法律知识,在模拟法庭的多种角色变换中体验发的规范与社会作用。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学生切身体会到法律的公正性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又可以看到法律的尊严和效果,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逐步培养起法律至上的意识,从而产生对法治的渴求。同时又拓宽知识面,学到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巩固了书本知识,尝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也为以后步入社会积累了经验和打下基础。
  社会发展需要全方面素质的人才,提高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搞好法律教学是重要的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乐学,会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应对策略之一就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设计意图  “转动”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非常熟悉,也非常好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基于孩子的兴趣和《指南》的精神,我用废弃的乒乓球剪成月亮形状当月亮船,放置到有水的垫板上,用倾斜垫板的方法使月亮船受力,在垫板上连续转动起来。这一现象带给孩子意想不到的惊奇,让他们产
期刊
“一位哲学家说,人类是擅长制造城市的动物,人类所有的伟大文化都是从城市所产生的;世界史就是人类的城市时代史。”一花一世界,本刊及《新闻业务》周刊将“记者与城市”作为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3-086-01     兴趣是一个人爱好某种事物的一种带肯定情绪的意识倾向,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品社课大多数课文都是优美的故事,且课文多带有丰富多彩的图画。如何在品社课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如何发挥其独特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1 充分认识英语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1 英语教学在整个教学体
在经典理论教学中引入研究性课题,能从发展的角度推进经典理论课程的教学,强化学生知识及能力、素质的培养,密切结合大学教育中教学与科研两大基本任务,探索一条适合现代教育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尝试做小实验,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3.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小青蛙和小露珠》,相关图片,电茶壶,茶壶盖,小托盘,镜子,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猜猜是什么  师:宝贝们,荷叶上这些“晶莹透明像水晶,光滑圆润像珍珠”的东西是什么?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小露珠的故事,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3-087-02     一.一个日记人的定位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自己就喜欢写日记,工作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写日记:从在纸上写,到在电脑上写;从写博客,到现在又写微博。微博,是我目前最喜欢、最适应的日记形式。它对我写日记最大的变化是,一有感受、想法,就随时写下来,而不是等待一天结束再专门写日记。而且直接在网上
城市报道与报纸的市场竞争休戚相关,城市焦点新闻更是各大媒体紧盯的目标,不再仅仅着眼于“曝黑幕、看惊奇”,已逐渐转移到媒体理念的胜利。因此城市报道的格局和理念,也不断
1 高校图书馆参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是传播信息、知识 ,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