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历史导入策略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各种导入方式,以便在导入环节的几分钟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本文介绍了几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入教学
  历史课在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我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模式,寻求历史课导入方式、方法。根据体会,结合历史教学的经验,对历史教学的导入法作一些探讨。
  “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教学导入法语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同电影的序幕,让观众一眼看到精彩的故事;又如音乐的秦,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历史课常用的导入法设计多为前后联系式,当然,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内在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大多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平淡呆板而禁固了学生的思维。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那么定会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学中注重研究导入方式。在备课中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方法,有些课有三种导入方式,在上课时根据班级情况再灵活运用。导入方式重视抓住学生兴趣,重视投入小而收效大,抛弃了以前纯粹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陈旧方法。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实物导入新课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相较于文字形式的知识,实物会给人的视觉带来更大的冲击力,因此,人们对于展现在眼前的实物往往会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历史教学中,展示一些实物,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因此,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实物导入新课也是一种经常用到的方法。例如,我在讲“美国独立战争”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展示了一面美国星条旗,很快学生的眼光被吸引了过来。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星条旗上有多少颗星星、多少道条纹。经过观察,学生发现共同13道条纹和50颗星星。我给学生解释,星条旗上13道条纹代表的是美国独立之前北美的13块殖民地,而50颗星星则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就这样,通过实物展示和解释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又如,在讲到“文艺复兴”的知识时,我给学生展示了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通过对画作的分析引出画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进而引出“文艺复兴”。
  二、妙创情景,生动直观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題、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
  如在讲述《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在幻灯上投影出秦的疆域图,让学生说出它的大致范围,然后又投影西汉的疆域,请学生两相比较。然后指出在西汉统治时,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都是西汉的统治范围,这一地区是在西汉统治时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称之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样在两汉时期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呢?通过本课的讲述,我们就能知道原因。这样的导入,既联系了地理知识,把历史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精用时事,联系史实
  在教学中,根据新闻时事,联系具体的史实来导入新课,既可以使学生看到历史无处不在,学习历史能增长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能力,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述《昌盛的秦汉文化》时,可引用报上摘录的新闻来导入新课:据报导, 探险家们在美洲密林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汉人村,村民都讲汉语,保持了民族特色。据考证,这里的汉人可能是秦始皇时代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漂洋过海留下的后代。在日本也有类似的传说,现在日本还有一座徐福墓的遗址。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秦汉时期,封建迷信思想怎样在统治阶级中盛行呢?
  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它的运用除了上述作用外,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恰师生情感的作用。
  四、细渗理论,强调观点
  对于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还不能进行纯粹的历史理论教育,必须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将历史理论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达到教学目的。在历史教学中,我也注意将历史理论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渗透到导入方法中去,这样的导入方法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比如在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是这样导入的:大家知道拿破仑吗?对拿破仑的评价有多种,有的说他是暴君,有的说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也就是说,他既有功也有过,那我们先看看他的功,再去谈谈他的过。通过这种导入法,既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初步明白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最基本的方法。
  五、利用成语导入新课
  在汉语中,很多成语是由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历史真实事件演变而来的,例如围魏救赵、卧薪尝胆、四面楚歌、约法三章、三顾茅庐、破釜沉舟、闻鸡起舞、草木皆兵等,这些成语故事不但短小精悍,而且都为学生所熟知。因此,我们在设计历史导入环节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通过给学生讲授一些成语故事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兴趣,进而为新课的讲授打好良好的心理基础。
  总之,导入形式,方法各异,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了使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融趣味于严肃。导入法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可单独使用,可揉合着用。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像,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但导入法的选择,都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听得懂,感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课堂导入在教学环节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导入类型;优化设计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的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
当今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无数的人民教师呕心沥血,倾其所有,恨不得把所有的精华传授给自己的学子。为了他们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更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时间对学生一遍又一遍地传道、解惑,如此的敬业奉献有时却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得不到爱生们的青睐与好评甚而反感。这样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的事做多了也引起我的反思。要是能恰当地运用“留白”的做法,或许能“事半功倍”,而且自己能轻松些,何乐而不为呢?说干就干,我试着用
摘 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中小学生,他们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猛发展期,是为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因此,他们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寻求解决其问题的对策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应对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对教育的成败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儿童入学前,生活的主要范围是在家庭,因而家长的品格、作风、气质、兴趣爱
上了这么多年的历史课,从最初对它没感觉,到开始产生兴趣和喜欢,再到对历史有了一定领悟和理解,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学历史就是要知道过去,明白现在,预知未来。也就是说学生在学历史的时候应该要把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结合在一起思考。比如说:习主席现在提出的“中国梦”,不就是要恢复当年历史上中华民族的辉煌吗?这就告诉我们,历史绝对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有生命的。面对历史,我们可以哭、可以笑;可以追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