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冠心病(CHD)防治工作中,早期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但它们未能完全解释冠心病过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因此寻找非传统的危险因素成为冠心病众多临床研究中的热点.我院对72例CHD患者血清尿酸(UA)及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进行检测,探讨两者在CHD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病率的增加,肾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肾性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的恶化的主要的危险因素[1-2].统计显示:80%~90%的CKD患者合并高血压[3].要使其血压达标,往往需要数个降压药联合应用,有时也难以奏效[4-5]。
输尿管下段结石长期以来主要依赖X-线腹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经腹部超声(TAS)、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方法加以确诊.经腹部超声因简便、价廉,已成为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但它易受肠道气体、腹壁脂肪后方衰减及女性子宫的干扰,检查输尿管下段结石时,还须充盈膀胱,就诊时患者往往膀胱未充盈或充盈不佳,经腹部超声对很多输尿管下段结石显示困难,且容易漏诊。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诊断,大大提高了宫颈病变筛查的阳性诊断率[1].我院采用TCT配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联合检查,对早期宫颈病变早期进行筛查,现报道如下。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不断增加,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本研究对56例CHD患者血浆hs-CRP和DD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在CHD中的变化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于食管而产生的胸骨后烧灼感、嗳气、返酸等症状或并发症.酸(碱)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笔者应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商品名瑞波特)联合莫沙必利(商品名瑞琪)治疗GERD患者28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