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嘉兴学院工科专业学生课程设置的特点,指出了目前考核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院校的改革,提出了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工科专业 考核方法
一、引言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之处,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收集反馈信息,以便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考试方法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进行改革?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育界曾有不少争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意见是:考试组织要严密,方法要灵活,试题覆盖面要宽,类型要多样,既要重视知识的考核,又要注意能力的考查。我认为该主导意见更加适用于工科院校,相对来说,工科院校就学生考核方法改革的需要显得更迫切。
在工科高校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是一个既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所谓敏感,是因为成绩评定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业状况,评奖评优,学业生涯规划,以及关乎学校学风、校风、社会效益等问题。而所谓复杂,是因为工科高校课程门类繁多,专业性强,并且有多种教学环节要评定。工科高校教师虽学历层次较高,但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师范类教育背景,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科学系统化培训,他们在评分上的做法基本上是直感和经验性的[1]。因此,认真讨论高校学生成绩考核的改革,提高这一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无疑对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改革和提高教育的总体效率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以嘉兴学院为例,结合几年来在工科学院从事教学管理岗位的实践经验,对工科类专业考核方法改革进行初步探讨与研究。
二、嘉兴学院工科学生成绩考核现状
1.背景介绍。
嘉兴学院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学科门类广泛,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文学、医学、法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教学资源丰富,是一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综合性大学。学校重视教学,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充分负责的态度,制订了适合不同专业要求并符合社会需求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各教学单位各专业严格按制订的教学计划授课教学,教学计划细致合理,分为两大类,理论课教学计划表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计划表,学生必须根据计划拿到全部学分方可毕业,并在毕业的基础之上学位课程达到绩点要求才能取得学位。而本文初探的考核方式改革主要是针对理论课教学计划表中所开设的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根据知识架构、关联性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设于四年制本科教学的各个学期,而对这些课程的定性有着不同的意义,主要包括:按课程要求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按课程类别划分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模块课,按课程性质分则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结合本文的主题,我们将重点讨论按课程性质划分的这两类课程。
2.“考试考查”概念及简单区别的不科学性。
我们重点谈谈“考试考查”这一环节,所谓“考试考查”,这是对课程考核性质的一个认定,通俗地讲,即根据该课程的大纲要求、学分,将某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将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认定为考试和考查,这是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发起的,一直延续至今[2]。学生很自然会这样理解,考查课相应的教学内容、要求、考核手段等,都会比考试课简单,因而从观念上简单区分了考试、考查课,其实这是不合理的。考试课的考核方法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重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查课仍采用传统的以卷面考试形式进行考核,则一方面加重了学生考试压力,另一方面因考查课的错误定性,导致学生敷衍考试,寄希望于老师能在考前划重点,甚至给考题,对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无任何好处,因此必须寻求一种区别于考试课考核的方法,既灵活又能达到考核目的,才会更加科学。
3.现阶段工科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及现状。
学校对工科学生成绩考核基本上采用传统试卷形式考试、大作业(小论文)考核。
试卷形式考试主要适用于考试课,包括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学生的最终成绩按平时成绩 期末卷面成绩,根据一定比例组成最后的总评成绩认定,这种认定方法被视为较合理公平的一种方法。然而在目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其矛盾与不足日渐显现:开卷考试由于标准答案参考价值不高,任课教师阅卷尺度很难把握,成绩认定有不公平的隐患,导致学生经常申请查卷;闭卷考试较难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综合能力,千篇一律,学得比较死,又很难体现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大作业(小论文)考核主要适用于考查课,这种方式相对比较灵活,也颇受学生欢迎,这种方法比较注重过程化管理,任课教师对平时的课堂教学要求比较高,将常规性的小型的考核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阶段性的小论文测试或是随堂的随机出题测验成了家常便饭,这种方法比较灵活,总评成绩也将是各种小测试成绩的综合,我认为这种方式的考核比较科学,然而目前普及程度不够,大多数教师认为这种考核模式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需要在平时花费大量的精力,加上教师除教学以外还有很多科研工作要做,因此为了求快,图省事,对考查课的考核仍然采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方式仍然很普遍。
因此如何把握好课程考核的尺度,探求多种考试形式的复合,使之既符合工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又通过有效的考核提高枯燥的专业课学习兴趣,是本文討论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现有考核模式问题存在的根由
1.学校的“高压”政策导致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越来越严格,量化标准明确,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工作量锐增,担任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同时必须承担一定量的科研工作,导致教师忙于科研工作和其他事务,投入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教师自然就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考虑如何出题更科学、更能发挥学生能力,采用何种考试方法更能客观公正地衡量学生的真实能力,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热情明显不够。 2.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厚,为应付考试而考试。
部分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十分模糊,原因是报考某专业为父母意愿或是因为分数而被迫选择,所以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加上工科专业本身课程内容较枯燥,知识牵涉面广,灵活性、关联性强,多种原因导致学生怠学,学习效果极差。有些课程完全可以打破常规,采用报告或是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然而因这部分学生缺少查阅资料、总结资料的能力,加上任课教师过度担心总体考核结果不理想而影响个人声誉,为避免失败,仍采用保险系数高的传统的开、闭卷形式进行考试,新考核模式尝试力度不够。
四、考核方法初探
1.改进考核方法,注重实践能力考核。
近年来,学校提倡并鼓励考试改革,各教学单位各专业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实际,选择不同的考试方式,如闭卷、开卷、答辩、口试、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实践操作等,同时为确保考试的严肃性、科学性,凡课程考试形式和以往不同,各任课教师都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改实际情况,申请考试方法改革报有关部门审批即可。我认为学校在考核改革中政策导向很正确,各任课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然而对工科学生光从单门课程考核形式上的改变还是远远不够的。结合实际工作,同时参考同类院校的一些做法,初探了以下两种模式的考核,一为“课程组合型”考核,即将两门或是两门以上的课程实行捆绑,根据各门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考核内容做出快速反应,工科专业注重实践操作,因此此方法可在实验室内进行,结合实验数据,成果完成时间,从而综合评定课程的考核成绩,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与应用的能力,学生在得到满意成绩的同时也能增强个人的成就感。二为“竞赛型”考核,近年来,学校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学生对各类竞赛的参与热情很高,而针对工科专业的各类竞赛尤其多,因此鼓励学生并正确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竞赛中较高级别的获奖作为某门课程的考核依据,也不失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考核方法,一方面学生是因为兴趣实践,本身综合能力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2.建立健全考核结果评价和监督机制。
对考核课程的考试成绩要结合课程期终考试和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要逐步放大,根据课程性质,百分制、等级制两种评分方法交错实行。同时,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督导作用,结合学校期中教学检查精神,在学期中随机抽查上学期的考试课程试卷,根据试卷批阅规范,参照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对判卷过程进行核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报,客观地对考试结果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
五、結语
本文探讨了工科专业的学生当前考试(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改进考核方法,注重实践能力考核;
第二,健全考核结果评价和监督机制。
这些方法和措施,有利于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及当前课程的设置,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同时,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必要的保证。
总之,考核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它需要领导的重视、教师的投入和学生的支持,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宓洽群.大学教学原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180-182.
[2]叶泽芳.分阶段考核的研究.中国电力教育出版社,2000:15-16.
[3]李海.工科院校学生成绩考核改革.现代大学教育,1998(04):25-28.
[4]周志华.考教分离与分阶段考核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03.6(第22卷)34-35.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工科专业 考核方法
一、引言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之处,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收集反馈信息,以便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考试方法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进行改革?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育界曾有不少争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意见是:考试组织要严密,方法要灵活,试题覆盖面要宽,类型要多样,既要重视知识的考核,又要注意能力的考查。我认为该主导意见更加适用于工科院校,相对来说,工科院校就学生考核方法改革的需要显得更迫切。
在工科高校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是一个既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所谓敏感,是因为成绩评定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业状况,评奖评优,学业生涯规划,以及关乎学校学风、校风、社会效益等问题。而所谓复杂,是因为工科高校课程门类繁多,专业性强,并且有多种教学环节要评定。工科高校教师虽学历层次较高,但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师范类教育背景,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科学系统化培训,他们在评分上的做法基本上是直感和经验性的[1]。因此,认真讨论高校学生成绩考核的改革,提高这一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无疑对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改革和提高教育的总体效率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以嘉兴学院为例,结合几年来在工科学院从事教学管理岗位的实践经验,对工科类专业考核方法改革进行初步探讨与研究。
二、嘉兴学院工科学生成绩考核现状
1.背景介绍。
嘉兴学院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学科门类广泛,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文学、医学、法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教学资源丰富,是一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综合性大学。学校重视教学,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充分负责的态度,制订了适合不同专业要求并符合社会需求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各教学单位各专业严格按制订的教学计划授课教学,教学计划细致合理,分为两大类,理论课教学计划表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计划表,学生必须根据计划拿到全部学分方可毕业,并在毕业的基础之上学位课程达到绩点要求才能取得学位。而本文初探的考核方式改革主要是针对理论课教学计划表中所开设的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根据知识架构、关联性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设于四年制本科教学的各个学期,而对这些课程的定性有着不同的意义,主要包括:按课程要求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按课程类别划分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模块课,按课程性质分则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结合本文的主题,我们将重点讨论按课程性质划分的这两类课程。
2.“考试考查”概念及简单区别的不科学性。
我们重点谈谈“考试考查”这一环节,所谓“考试考查”,这是对课程考核性质的一个认定,通俗地讲,即根据该课程的大纲要求、学分,将某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将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认定为考试和考查,这是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发起的,一直延续至今[2]。学生很自然会这样理解,考查课相应的教学内容、要求、考核手段等,都会比考试课简单,因而从观念上简单区分了考试、考查课,其实这是不合理的。考试课的考核方法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重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查课仍采用传统的以卷面考试形式进行考核,则一方面加重了学生考试压力,另一方面因考查课的错误定性,导致学生敷衍考试,寄希望于老师能在考前划重点,甚至给考题,对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无任何好处,因此必须寻求一种区别于考试课考核的方法,既灵活又能达到考核目的,才会更加科学。
3.现阶段工科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及现状。
学校对工科学生成绩考核基本上采用传统试卷形式考试、大作业(小论文)考核。
试卷形式考试主要适用于考试课,包括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学生的最终成绩按平时成绩 期末卷面成绩,根据一定比例组成最后的总评成绩认定,这种认定方法被视为较合理公平的一种方法。然而在目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其矛盾与不足日渐显现:开卷考试由于标准答案参考价值不高,任课教师阅卷尺度很难把握,成绩认定有不公平的隐患,导致学生经常申请查卷;闭卷考试较难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综合能力,千篇一律,学得比较死,又很难体现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大作业(小论文)考核主要适用于考查课,这种方式相对比较灵活,也颇受学生欢迎,这种方法比较注重过程化管理,任课教师对平时的课堂教学要求比较高,将常规性的小型的考核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阶段性的小论文测试或是随堂的随机出题测验成了家常便饭,这种方法比较灵活,总评成绩也将是各种小测试成绩的综合,我认为这种方式的考核比较科学,然而目前普及程度不够,大多数教师认为这种考核模式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需要在平时花费大量的精力,加上教师除教学以外还有很多科研工作要做,因此为了求快,图省事,对考查课的考核仍然采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方式仍然很普遍。
因此如何把握好课程考核的尺度,探求多种考试形式的复合,使之既符合工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又通过有效的考核提高枯燥的专业课学习兴趣,是本文討论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现有考核模式问题存在的根由
1.学校的“高压”政策导致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越来越严格,量化标准明确,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工作量锐增,担任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同时必须承担一定量的科研工作,导致教师忙于科研工作和其他事务,投入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教师自然就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考虑如何出题更科学、更能发挥学生能力,采用何种考试方法更能客观公正地衡量学生的真实能力,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热情明显不够。 2.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厚,为应付考试而考试。
部分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十分模糊,原因是报考某专业为父母意愿或是因为分数而被迫选择,所以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加上工科专业本身课程内容较枯燥,知识牵涉面广,灵活性、关联性强,多种原因导致学生怠学,学习效果极差。有些课程完全可以打破常规,采用报告或是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然而因这部分学生缺少查阅资料、总结资料的能力,加上任课教师过度担心总体考核结果不理想而影响个人声誉,为避免失败,仍采用保险系数高的传统的开、闭卷形式进行考试,新考核模式尝试力度不够。
四、考核方法初探
1.改进考核方法,注重实践能力考核。
近年来,学校提倡并鼓励考试改革,各教学单位各专业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实际,选择不同的考试方式,如闭卷、开卷、答辩、口试、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实践操作等,同时为确保考试的严肃性、科学性,凡课程考试形式和以往不同,各任课教师都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改实际情况,申请考试方法改革报有关部门审批即可。我认为学校在考核改革中政策导向很正确,各任课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然而对工科学生光从单门课程考核形式上的改变还是远远不够的。结合实际工作,同时参考同类院校的一些做法,初探了以下两种模式的考核,一为“课程组合型”考核,即将两门或是两门以上的课程实行捆绑,根据各门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考核内容做出快速反应,工科专业注重实践操作,因此此方法可在实验室内进行,结合实验数据,成果完成时间,从而综合评定课程的考核成绩,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与应用的能力,学生在得到满意成绩的同时也能增强个人的成就感。二为“竞赛型”考核,近年来,学校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学生对各类竞赛的参与热情很高,而针对工科专业的各类竞赛尤其多,因此鼓励学生并正确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竞赛中较高级别的获奖作为某门课程的考核依据,也不失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考核方法,一方面学生是因为兴趣实践,本身综合能力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2.建立健全考核结果评价和监督机制。
对考核课程的考试成绩要结合课程期终考试和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要逐步放大,根据课程性质,百分制、等级制两种评分方法交错实行。同时,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督导作用,结合学校期中教学检查精神,在学期中随机抽查上学期的考试课程试卷,根据试卷批阅规范,参照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对判卷过程进行核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报,客观地对考试结果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
五、結语
本文探讨了工科专业的学生当前考试(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改进考核方法,注重实践能力考核;
第二,健全考核结果评价和监督机制。
这些方法和措施,有利于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及当前课程的设置,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同时,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必要的保证。
总之,考核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它需要领导的重视、教师的投入和学生的支持,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宓洽群.大学教学原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180-182.
[2]叶泽芳.分阶段考核的研究.中国电力教育出版社,2000:15-16.
[3]李海.工科院校学生成绩考核改革.现代大学教育,1998(04):25-28.
[4]周志华.考教分离与分阶段考核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03.6(第22卷)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