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为目标,合理合法实施教育惩戒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惩戒是矫治学生失范行为的法定教育方式,这一性质决定了其作用和实施原则。教育惩戒对学生个体的作用在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对学校教育环境的作用在于维持教育活动秩序、维护校规校纪权威。中小学校及其教师要遵循合理合法的实施原则,有效发挥教育惩戒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合理性原则在于实施教育惩戒要体现教育性,合法性原则在于依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运用恰当的形式和程序实施教育惩戒。
  关键词
  教育惩戒;合理合法;中小学教育活动
  作者简介
  余雅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秘书长;叶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回应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明确了教育惩戒是中小学校及其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并对教育惩戒的适用情形、具体形式和实施程序作出规定。《规则》的发布意味着教育惩戒的合法性得到确认,为解决中小学校及其教师不敢惩戒、不愿惩戒、不会惩戒这一突出问题提供了合法途径,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虽然《规则》的发布使得教育惩戒的实施有法可依,但是这并不表示中小学校及其教师一定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合理合法实施教育惩戒、发挥教育惩戒应有的作用。一方面,作为全国统一适用的规章,《规则》的落地需要地方和学校,乃至班级出台一系列具体的配套规则;另一方面,具体实施教育惩戒的主体—学校和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和管理能力以及法治素养,才能够合理合法实施教育惩戒。然而,我国中小学约23.7万所,学校数量庞大,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小学专任教师约1,272.05万人,教师数量同样庞大,个人能力素质参差不齐。①特别是在法治素养方面,学校和教师都较为欠缺。因此,学校、教师合理合法实施教育惩戒,面临一定的困难。
  如何合理合法实施教育惩戒,有效发挥其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这是《规则》出台后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学校和教师要以《规则》的出台为契机,更加深刻地认识教育惩戒的性质、作用和实施原则,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在体现教育性的基础上依法实施教育惩戒。
  一、教育惩戒的性质:矫治学生失范行为的法定教育方式
  教育惩戒的性质决定其作用和实施原则。若要合理合法发挥教育惩戒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就需要先明确教育惩戒的性质。
  首先,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方式。“康德认为儿童接受教育要经历三个步骤,管束、教化、道德陶冶,其中管束是他律阶段,要求实施必要的惩罚以使儿童学会服从。”[1]“斯宾塞提倡快乐教育的同时,没有放弃惩戒教育,青少年在体验愉快或痛苦的过程中进行价值选择,从而获得最直接的价值认知。”[2]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3]可见,从学理角度来看,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方式。
  其次,教育惩戒是一种法定的教育方式。“法律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教育惩戒的概念,但这一概念已经约定俗成,被社会和教育界普遍认同,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实践,也是教育权的题中应有之义。”[4]从逻辑上推论,教育權作为一种法定权利,教育惩戒也应当具有合法性。《规则》的出台,则是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明确赋予教育惩戒合法性,意味着教育惩戒成为一种法定的教育方式。
  最后,教育惩戒是矫治学生失范行为的法定教育方式。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范行为施与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5]。《规则》第二条对教育惩戒这一概念作出规定: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从惩戒和教育惩戒的概念可以看出,教育惩戒是教育活动中的特定方式—否定性制裁;教育惩戒的结果是矫治学生失范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因此,教育惩戒是以学生失范行为的矫治为核心要义的法定教育方式。
  二、教育惩戒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教育惩戒是矫治学生失范行为的法定教育方式,这决定了教育惩戒具有矫正学生失范行为的作用。但教育惩戒不止具有矫正学生失范行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对学生个体和学校教育环境有着更深刻的影响。
  (一)教育惩戒对学生个体的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也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然而,中小学生基本都是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思想上对许多错误行为缺乏认识,行为上缺乏控制力,难免会出现失范行为。这时就需要通过惩戒使其认识并改正错误,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1.教育惩戒有助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根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一样,呈现阶段性特征。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观点,“在儿童道德发展的早期,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甚至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道德推理能力是幼稚的,不能准确地借助于假设进行道德判断,当然也就不能准确地定位他的道德行为”[6]。在这种状况下,实施教育惩戒有助于促使儿童认识和遵守规范。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是第一阶段,是整个道德发展的起点。在这一阶段,儿童“以行为对自己身体上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7]。教育惩戒内含对于行为好坏的判断,因此有助于规范儿童行为,进而促进儿童是非观念的形成。   一是实施教育惩戒应过罚适当。不同性别、年龄的学生群体都具备其群体特征,每个学生个体又都具有独特的身体和心理特质。因此,实施教育惩戒时必须根据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质采取恰当的措施,以利于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一方面,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必须考虑学生群体特征,制定具体的惩戒规则。一是考虑学生所处年龄阶段。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特点。对于同样的失范行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受到的惩戒应当有所区别。二是考虑学生性别。男女生存在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对惩戒的承受能力和应对态度不同。对于同样的失范行为,男女生受到的惩戒也应当有所区别。
  另一方面,教育惩戒需要与学生个体特质相匹配,“因材施惩”,这样才能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果仅依据违纪行为本身及其后果,来决定惩戒的形式及其严厉性程度,或许能够符合行政法上的公正性原则,但是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说,则未必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5]不顾学生的个体特质而实施惩戒,可能使结果适得其反。特别是在决定是否公开惩戒时,学校和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
  二是实施教育惩戒应从轻处理。首先是慎用教育惩戒。实践中经常出现不当惩戒致使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例,虽然出发点是教育性,但是落脚点却与教育性相违背。中小学生虽然心智发育尚不成熟,但是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知错就改。因此,并非学生一犯错,学校和教师就要实施惩戒,能够正面教育引导的应尽量不实施惩戒。学生首次犯错时,教师可以宽容,对其进行教育,如果再犯同样错误则实施惩戒。其次是尽量使用较轻的惩戒形式。教师要正确认识教育惩戒的教育性,把握好“惩”作为手段与“戒”作为目的二者的辩证关系,重目的而轻手段。“只要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应选择较轻的处罚,或给予学生选择处罚方式的权利。”[16]最后是合理减轻或解除已经实施的惩戒。对于已经实施的惩戒,《规则》第十四条规定:“学生受到教育惩戒或者纪律处分后,能够诚恳认错、积极改正的,可以提前解除教育惩戒或者纪律处分。”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应当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视学生认错态度和改错表现减轻或解除已经实施的惩戒。
  3.合理确定教育惩戒的对象
  教育惩戒的对象“一方面是失范行为本身,另一方面是出现失范行为的学生”[17]。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应当合理确定失范行为和受惩学生范围。
  合理确定失范行为。学生做出失范行为时,应当受到相应惩戒。对于失范行为的认定,《规则》第七条作出了六款具体规定。此外,我国出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以及学校和班级制定的相应校规、班规,均可用于规范中小学生的行为。当学生违反上述规定时,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失范行为认定。需要强调的是,教育惩戒针对的是学校生活中因道德品质有失而导致的失范行为,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不应指向学生的智力水平、相貌、性格等非学生个人控制因素”[18]。《规则》第十二条第五款也规定,不得“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
  合理确定受惩学生范围。以往一些教师在惩戒学生时会采用“连坐”的方式,这既不合理,更不合法。教育惩戒的前提是有失范行为产生。如果因一人犯错而惩罚所有人,非但不会产生任何育人效果,反而会对没有犯错的学生造成伤害。《规则》第十二条第四款也对此作出规定,不得“因个人或者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应当坚决禁止这种“连坐”行为。惩戒只能针对出现失范行为的学生,谁犯错谁受惩戒。
  (二)合法:依据《规则》运用恰当的形式和程序实施教育惩戒
  1.教育惩戒的实施形式应法定
  “教育惩罚实施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往往是惩罚的不当使用,而不是惩罚本身的问题。”[19]错误使用惩戒形式会给学生造成伤害,与教育惩戒的出发点相背离。因此,实施教育惩戒,必须遵循形式法定原则,“应严格限制惩戒权行使的自由裁量程度,严禁惩戒主体自创或自设惩戒形式、手段”[20]。在懲戒形式上,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可以基于教育目的,依据专业性评判来选择法定的惩戒形式,不得超越。
  一方面,可以制定校规和班规,细化惩戒形式,但是不得超越已有规定。《规则》虽然规定了三类教育惩戒形式,但毕竟部门规章难以穷举全部惩戒形式,因此,《规则》第五条规定:“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这也就允许学校合法“创新”教育惩戒形式,但需要严格论证、审慎采用。校规和班规中的惩戒形式,可以细化但不得超越《规则》中已有的规定。校规和班规的制定要充分发扬民主,除了学校、教师和家长,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规则制定中。“如果受教育者违背的是他自己制定的或他同意制定的规定,那么就缺失了产生对抗情绪的心理基础。”[21]
  另一方面,在校规和班规中明确区分惩戒和体罚,并禁止体罚。我国法律对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了禁止性规定,但并未对概念进行界定,导致了认识上的混乱,将教育惩戒等同于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造成了社会对教育惩戒的误解,而由体罚引起的学生伤害事故更加深了人们对教育惩戒的错误认识。《规则》没有清晰划定体罚的边界,难以穷尽全部体罚形式,很难据此在实践中真正禁止体罚。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教育教学经验,在校规和班规中,通过充分列举的方式,明确哪些行为属于体罚,从而在教育惩戒实践中杜绝体罚行为。
  2.教育惩戒实施程序应正当
  实施教育惩戒,必须程序正当,以保证惩戒的公正性。正当程序能够限制惩戒的实施,防止学校和教师滥用惩戒,降低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可能。《规则》在列举三类教育惩戒的形式时,对相应的实施程序作出了简单规定。随后的条款,也从申辩、听证、申诉、救济等方面对教育惩戒的实施程序作出规定。   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一般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告知。告知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警告。警告是实施教育惩戒的前提程序。学校和教师应当向学生宣传讲解校规校纪,并警告学生不要违规违纪。如果学生在受到警告后出现失范行为,学校或教师则可以实施惩戒。二是通知。学校或教师实施惩戒前,应当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以下事项:学生行为违反哪条规定;实施惩戒是依据校规中的哪一条或哪几条;依据校规将对学生实施何种形式的惩戒;学生及家长可以采取哪些后续措施;其他需要通知的事项。教师实施即时性惩戒,如果来不及通知家长,事后应当另行通知。
  申辩和听证。正式实施惩戒前,应当给予学生陈述和申辩的机会。学生或者家长申请听证的,学校应当组织听证,以免在没有调查清楚事实的情况下对学生实施不当惩戒。对于长期停学和开除这类严重惩戒,学校作出惩戒决定前需要组织听证。举办听证的时限不能太短,以留给学生充分的准备辩护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影响学生接受教育。参与听证的人员不能仅有家校双方,还应当有第三方参与,以保证听证的公正性。
  申诉。学生或家长对于惩戒决定不服时,可以在校内申诉。《规则》第十七条对校内申诉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学校应当受理申诉,组织复查,并给出回复。
  救济。无救济就无权利。当学生及家长申诉无效时,可以寻求法律救济,以获得权益的恢复和补救。《规则》第十八条规定:“学生或者家长对学生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学校主管教育部门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参考文献:
  [1]鲁潇.中学德育中教育惩戒的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于书娟,毋慧君.斯宾塞的惩戒教育观及其德育启示[J].教育评论,2017(12):160-164.
  [3]檀传宝.德育原理:第三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7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让教育惩戒有尺度、有温度—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就《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答记者问[EB/OL].[2020-12-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2012/t20201229_507960.html.
  [5]勞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75.
  [6]周晓峰.惩戒:德育难以企及的教育境界[J].教育科学研究,2007(9):50-52.
  [7]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1.
  [8]陈至立.辞海第七版[EB/OL].[2021-01-20].https://www.cihai.com.cn/baike/detail/72/5337668.
  [9]原魁社.从价值观的生成规律看道德赏罚的德育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2015,35(18):39-41.
  [10]胡守棻.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82.
  [11]张婷.教师教育惩戒的伦理价值检视及其理性实现[J].当代教育科学,2016(14):56-60.
  [12]叶飞.关于教育惩戒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20(9):15-18.
  [13]班建武.修复性正义: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的教育维度[J].中国德育,2017(9):9-10.
  [14]李卓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尺度如何拿捏—余雅风:《征求意见稿》是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一个突破[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12-29(3).
  [15]劳凯声,蔡春,寇彧,等.教育惩戒:价值、边界与规制(笔谈)[J].教育科学,2019,35(4):1-10.
  [16]余雅风.校规制定的底线与追求[J].人民教育,2014(8):29-30.
  [17]余雅风,叶壮.论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弹性及限度[J].教师发展研究,2020,4(2):1-7.
  [18]刘继萍.教师惩戒之“恶”源于何处?—也谈教师惩戒的失控与规制[J].中国德育,2009(9):75-77.
  [19]檀传宝.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04(2):23-26.
  [20]余雅风,张颖.论教育惩戒权的法律边界[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6):96-102 2.
  [21]傅维利.论教育中的惩罚[J].教育研究,2007(10):11-18.
  责任编辑︱何 蕊
其他文献
张以庆,湖北电视台纪录片导演、独立制片人、高级记者,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主要代表作品有《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幼儿园》等。《幼儿园》获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你个子真是很高,为什么会长这么高呢?”镜头外,提问者笑着问。镜头对面,坐着接受访问的小男孩说:“因为,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的帮助下长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自建校以来,致力于探索如何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和谐的家校关系,促进每个学子的生命成长。根据“人格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设计出以育人理念为文化基础、以多元课程为内容核心、以家长学校为工作抓手的家校共育系列校本活动,在完善学校机制、丰富共育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健全人格培养等方面初见成效。  一、育人理念是家校共育活动设计的文化基础  在北京市城乡新区一体化建设
人是所有事物的量度,万物之灵长,就在于人有一颗灵动的心。教育的目的是保护学生心理不受伤害,帮助他们提升能力、产生思想、生成智慧,促进其心理健康、品格完善、心灵自由。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培育时代新人的时代主题。  分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而非唯一尺度。在功利主义驱使下,学校、家长、社会营造了一个分数至上的“误区”,学生深陷其中,即使压抑个性也要追逐考分,从分值上获得短暂的快乐,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
万事开头难,母乳喂养也一样。除了树立“母乳喂养最好”的坚定信念,专家的指导也会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1. 怎么知道宝宝饿了?    饿了的时候,宝宝会表现得警觉或主动,用嘴巴做出吸吮的动作或转动头部寻找乳头。哭泣其实已是饥饿的后期“表达”。    2. 尽可能地早喂母乳。    理想的情况是,宝宝娩出后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内开始,即使做不到,那最迟在第一个12 小时之内。    3. 按需,既
本期,我们将继续帮助准妈妈们进行呼吸练习,提高相关肌肉的力量,放松背部,作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宝宝的降临。    平衡练习    动作描述:将运动垫卷成筒状,然后站在卷起的运动垫上,尝试在不平衡的物体上找到身体的中立位置并保持平衡。在能平衡的情况下,完成抱肘体转及单臂向后慢慢绕环。  小贴士:在平衡练习中,保持身体的平衡是第一位的。练习中,你随时可以停住,在身体重新获得平衡后再继续进行。    深层腹
收件人:health@bphg.com.cn  发件人:湖北南漳宝宝妈妈  问题:孩子眼睛内斜,想知道多大矫正比较好  我的宝宝1岁了,在他4个多月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的眼睛有点内斜,但不是很明显。当时我的心里很难受,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带他到医院眼科检查,医生说这是先天性的,斜视在5度左右,要等他大一点的时候再来看。我很担心由于我们对斜视的不了解而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机,所以想请问《父母必读》的专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对于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国防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提醒着我们,国不可一日无防,要居安思危。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国防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结合中小学各学科知识传授的实际情况,把国防知识普及、国防意志磨炼、国防观念培植融入教育教学,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增
在追求效率的时代,从容成为了一种奢侈。  当泡吧和按摩理直气壮地代表了一种高贵的休闲的时候,它也诠释了现代人心灵的又一个角落。  此时,好妈咪的评价标准也在悄然地变化着:  那些在被分割成碎片日子里忙得忘记了自己的妈发们是拙劣的;  那些在应对工作和打理生活之间旅刃有余的妈妈们才是睿智的——  孩子、工作、家庭,社会交往,除了为眼中的孩子忙碌,还要有机会享受原来的二人世界,甚至划出一些完全属于自己
6 月出镜宝宝Faith Electra Haynes(美籍,小名朵朵)girl    妈妈:王芳( 教师)  满6 个月时体重:8.0 kg,身高:66 cm    【妈妈经验谈】    添加辅食:来自家庭医生的建议  朵朵从出生到6 个月一直都是纯母乳喂养。6 个月一到,我就赶忙给孩子添加了辅食,米粉、蛋黄、南瓜糊、水果汁……每天换着样儿给她吃,生怕缺少了营养,影响了她的成长。一周后,我们的家
手是宝宝认识物体的重要器官。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中约有5万个神经细胞控制着人体躯干,其中用于控制双手的神经细胞就占到了40%!常言说的“心灵手巧”,是很有道理的。多活动手指,不仅可以刺激宝宝脑部的发育,让宝宝变得更聪明,而且可以很好地促进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  在寒冷的冬天,正好可以在室内和宝宝一起做做手指活动。    手指活动好处多多!  1.促进脑部发育。手上有很多和脑部关联的刺激点,手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