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一度的亲本分类方法研究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vea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集对分析理论与模糊聚类原理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亲本分类分析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20个亲本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指导杂交组合配制,培育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10个小麦新品种培育成功的事实,从育种实践的角度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应用前景及其优点和尚需改进的方面。
其他文献
以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F1代纤维品质性状多以加性效应为主;2.5%跨长、整齐度
在田间遮雨棚中研究了两种灌溉模式和两个冬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和运转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吸收的氮来自土壤的占75.77%~83.09%,到成熟期为79.31%~83.74%。灌浆期间灌水增加植株各器
以已进行18年的小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小麦吸收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对小麦有增产作用,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含氮
对MZZ3(改良中综3号)、MZZS4(经4轮MSI改良的中综4号群体)完成了2轮改良半同胞(Hs)相互轮回选择。结果表明,两群体以籽粒产量为主要选择目标,经两轮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与各测验
对中综4号(ZZ4)完成了4轮改良S1-半同胞联合家系选择(简称MS1-HS)和↓轮改良S1后代选择(简称MS1)。结果表明,以籽粒产量为主要目标的MS1-HS选择,每轮群体自身产量获得3.6%的遗传
为了比较不同试验点在区域试验中鉴别力的大小,提出了AMMI模型中地点得分向量长度的衡量方法,并与传统联合线性回归模型中的斜率进行比较。以1995—1996和1997—2000年度黄淮南
通过对小麦光敏雄性不育系A31与恢复系1376杂交所得的F2分离群体育性的分析研究表明,F2分离群体共582株的平均结实率为42.16%,变异范围为0~86.67%,由于受异源胞质的影响,F2群体中可育
利用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作为遗传工具,进行水稻恢复系的轮回选择。试验证明:(1)由于构建基础群体时加入了一定比例具有保持系性质的常规品种,以及在后续世代中不断将经过后
采用生态学中的deWit替代系列法研究了当前山东省高产广适性冬小麦品种鲁麦21和仅适应局部地区种植的冬小麦品种烟农15在混播条件下的竞争结局,并对其生长特性,资源分配模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