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未必是帕金森病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诊中,经常有患者发现自己手抖或头部颤抖就误以为自己得了帕金森病。其实引起肢体或头部颤抖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帕金森病外,最常见的“抖抖病”是原发性震颤。
  原发性震颤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该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平均起病年龄为45岁左右,青少年和5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目前认为,该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而中枢神经系统内散在的网状结构或核团异常震荡是该病的发生机理。震颤是该病的唯一症状,临床上以上肢远端的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头部、口面部、下颌的震颤。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双侧上肢,可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影响上肢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较为少见,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原发性震颤的治疗原则是症状轻者无须治疗,唯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时才给予药物治疗。原发性震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良性的可治性疾病,病程进展缓慢。因此,出现不自主肢体抖动时,不必过度惊慌、焦虑,也不要武断地认为自己得了帕金森病而胡乱服药。只有到正规医院的神经科明确诊断,让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颤抖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摘自《新民晚报·家庭周刊》)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以来,渝中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重庆与世界》杂志精心策划“走进渝中”,每期推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灵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把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走势,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一、注重以人为本,辩证
采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技术(MFA)对乙烯生产中急冷水酸碱度控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在正常工况控制下,控制偏差维持在设定值±0.15以内;在受到较大扰动时,可在4-6h内消除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