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而后勇:谈对青少年耻感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tx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课上,寂静的课堂中时不时传来清脆的磕瓜子的声音。老师说:“现在是上课时间,请不要吃东西。”但声音依旧。放眼望去,原来是一女生正磕得起劲。老师于是对她提出警告,但并不起作用。五六次的劝说无效后,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冲过去一把抓起桌上的瓜子,扔到后面的垃圾桶里。但当她走回讲台后,却发现那女生正捡起掉落在桌上的几颗瓜子,笑眯眯地磕着。老师简直要气炸肺了,却又无可奈何。
  化学课上,一男生不停讲话,老师在数遍警告无效后愤然说道:“某某同学,你脸皮怎么这么厚!”没想到,这位男生居然不慌不忙地说:“老师,我脸皮没你厚。”老师很惊愕,问:“我脸皮怎么比你厚了?”答:“你说我一两次就算了吧。老说我不是你脸皮比我厚吗?!”老师无语。
  这样的事就发生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虽然这两个例子也许是个案,但现在在学校中类似于这样不知羞愧和羞耻的事情时有发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以为耻;满嘴污言秽语不以为耻;男女生在公共场合做出种种不雅不堪之举,从不脸红;打架斗殴、损坏公物、迟到早退、旷课,家常便饭;老师批评教育,无所畏惧;顶撞辱骂老师,反而是出风头的好时机……因此,我们很多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教!”
  的确,当这样的现象不再是极个别的而是普遍的现象时,就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就应该进行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考。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没有羞耻心?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层面讲,改革开放以来,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使得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不讲诚信、贪污腐败、不择手段等不良风气大行其道,社会风气急速变坏;从文化层面上讲,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做人要含蓄、内敛,不喜张扬,但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九十年代以后,人们更加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内敛、含蓄成了老实无用的代名词,人们更推崇的是个性化,宣传自己成为时尚。为了宣传自己,博取眼球,一些人在许多场合或网络上做出种种惊人之举,甚至不惜展现出许多丑陋的东西。有些公司甚至让员工在大街上跪行、乞讨,喊着侮辱性的口号,以此来泯灭员工的自尊心和羞耻心,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他们公司的文化。再从教育层面上看,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看重的都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应进行的耻感教育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却重视不够。以上因素,现在许多孩子对真善美、假丑恶认知的低下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才会使得有些孩子不知羞耻二字为何物了。
  羞耻心是人类对自己言行的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否定性情绪体验,是对自己道德行为的惭愧和悔恨,具体表现为羞愧感和耻辱感。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就是一种“耻的文化”。早在春秋时期,孟子就说过“人无羞耻心,不可教也。”齐国政治家管仲甚至把礼义廉耻看成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四个维度。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贯穿其中的正是耻于失去信义、违背真理,耻于背叛、投降,耻于贪生怕死、玷污人格,耻于腐败的耻感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所以才有了文天祥、包拯、海瑞、秋瑾等一大批的中华儿女为后人所称颂。但遗憾的是,今日之中国,这种耻感文化正被淡化,无耻之风却风头正劲,大有形成一种无耻文化之势,且已影响到青少年一代,情形令人堪忧。有感于国人在海外旅游时的种种不文明之举,汪洋副总理在一次会议上发出要对国人进行耻感教育的感慨。《新京报》上也有人发文痛斥国人的“无耻误国”。一个没有羞耻心的人,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一个没有羞耻心的民族和国家,也不会赢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对国人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耻感教育应是当务之急。
  如何对青少年进行耻感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人才能明辨是非。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里,那些羞耻心不强的人往往是文化素养不高的人。无知者无畏,无知又无畏者无耻。所以才会做出种种不文明不道德之举。对此,我们的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中华文明的精髓和人文精神传承给我们的孩子们。
  其次,要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养。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懂得自尊、自重。对那些自尊心不强的孩子,不要轻易斥之为“无耻”,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与高尚,从而培养他的荣誉感,让他成为一个行而知耻的人。
  第三,要营造知耻的环境和氛围。要培养起一个人的羞耻感,必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环境的结合。一个初中生居然做出在埃及神像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其行为令国人蒙羞,正是三者教育环境缺失的一个典型。我们的媒体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大力宣扬科学的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荣辱观,让正能量宣传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对违法犯罪、道德败坏、不文明之举应加大批判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知荣辱的氛围。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开展各种活动,通过实践和树立典型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营造出一个知羞明耻的环境,并运用集体舆论来催发孩子们的羞耻心。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同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素养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将是一生的。
  知耻而后勇。一位专家对此有着经典的诠释,他说:“一个人有了羞耻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小到个人修养,大到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正直人生的目标。人有了羞耻心,才会自爱、自尊、自重,做错了才会自责、愧疚。有了羞耻心,才能制止不良愿望、动机,约束自己不道德的行为,直至痛改前非,将功补过,从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做一个高尚的人。”衷心希望全社会都来重视孩子们的耻感教育,让我们的国家多一些文明的人,高尚的人,为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份责任和义务。
其他文献
消防水系统是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范火灾隐患、第一时间控制火灾险情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能,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提高
现代城市中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舒适方便的建筑环境,也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我国目前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方面还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十年来伴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引领,十年后的今天轰动幼儿教育界的一大宝典同时问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和《指南》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起着平行而又关联的作用,指引着我们在培育人才道路上的前进方向。静下心来理理思绪,在我们平时工作中一直触碰到的幼儿园教育课程的选择又是否真正贯彻了它们的思想和理念呢?又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呢?  一、 幼儿园课程选择中的多
摘 要:抛掷实心球,已是很多地区中考体育的必测项目。为有效地提高它的教与学,教师要根据一线教学积累,对其投掷时的持球、预摆、发力出手等进行认真研究,以提高学生体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实心球;抛掷;动作技巧;体育水平;健康成长  实心球自2000年起,就已成为大部分地区中考体育的测试项目之一,其全称是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抛掷实心球。多年来,由于它不是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而只是提高投掷能力
摘 要:健康的人格,是做人的根本。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是教师教育学生成才的必经之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要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结合英语教学内容、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等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学生;英语教学;健康人格;快乐成才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
成功的体育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练习。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去练习。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如何把体育课上得生动,使学生由“要我学,要我练”变为“我
预决算管理能够节约人力物力,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在施工之前要做好预算,通过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它能帮助企业进行建筑成本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