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日渐繁重和复杂,在各地中小学校的体育课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使学生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我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就学生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安全责任意识;体育课堂安全;纪律教育;心理健康
1.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体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一中心,各校都根据本地实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各地中小学校的体育课中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使学生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被提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在此形势下,体育教师似乎都患上了“安全恐惧症”,上课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跳高、跳山羊等带有一定危险性的教学项目大幅缩水 。学校体育工作如何进行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既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又要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的安全意识必不可少,安全措施更是重中之重。
2.研究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3.研究成果与分析
保障学生安全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在学校体育日渐受到重视的同时,人们对安全措施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一些运动项目的教学都有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和方法,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往往被忽视,然而正是在这些细小的问题上存在着安全隐患。
3.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让学生多一份责任意识,促进体育课堂安全。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服从管理意识差。鉴于这种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担当某些管理角色,给学生多一份责任意识,协助老师处理一些课堂教学中的事项。实行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体验一下“当家人”的滋味。在“当家”过程中,让他们认识到,管好别人,先管好自己,特别是从他人的缺点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时,他们的自省意识得到加强,从而促使班级纪律得到改善,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安全措施,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2.1建立课堂常规,强化纪律教育
(1)体育课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铅笔等硬物,不能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
(2)教育上课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遵守运动规则,严禁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
(3)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所以准备活动要做的很充分,易傷部位早预防。
(4)严肃课堂纪律未经允许不能擅自离开队伍,见习生要随堂听课不远离队伍。
(5)进行健康调查,有心脏疾病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减少运动量,有运动障碍的学生尽量不做群体性项目。
3.2.2充分考虑场地器材的设置安排,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1)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外部因素,所以在上课前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工作,如有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也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要求学生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以后在听口令或哨声统一捡回器材。
(2)标志物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在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等容易滚动的物品作标志物,例如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3)需要学生帮助搬运器材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防止被器材弄伤。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如铅球等,课后一定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3.2.3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情绪,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和脚,不能打骂学生,杜绝由于教师教育行为的不当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时刻想着他们还是孩子,始终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
3.3合理进行教学分组,选择适宜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学练安全
3.3.1合理分组、选择适宜教学方法
采用健康分组,原来体育课的教学分组以学生身高和性别来分组,而现在分组要考虑学生的性别、身高、健康状况、发育状况、身体素质和基本的运动能力。把学生分为基本组和准备组。基本组由身体健康、发育良好的学生组成,而准备组由身体健康状况有轻微差异的学生组成。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合理地采用教学方法。
3.3.2发扬教学民主
教师要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友好、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有效地调动学生各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动脑、动眼、动耳、动手、动口的机会,在亲身感知、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与能力,进而乐于学习并学会学习。
3.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3.4.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例如有的孩子因为和同学闹别扭,情绪表现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及时发现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4.2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现在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差,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4.结论与建议
安全问题不是中心而牵动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而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要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安全事故,教师在课堂上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上扎扎实实,认真负责,教法创新,大胆尝试,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就可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让我们的体育教学在体育改革的春风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
[2]谈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
[3]山东教育.
[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安全责任意识;体育课堂安全;纪律教育;心理健康
1.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体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一中心,各校都根据本地实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各地中小学校的体育课中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使学生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被提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在此形势下,体育教师似乎都患上了“安全恐惧症”,上课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跳高、跳山羊等带有一定危险性的教学项目大幅缩水 。学校体育工作如何进行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既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又要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的安全意识必不可少,安全措施更是重中之重。
2.研究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3.研究成果与分析
保障学生安全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在学校体育日渐受到重视的同时,人们对安全措施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一些运动项目的教学都有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和方法,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往往被忽视,然而正是在这些细小的问题上存在着安全隐患。
3.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让学生多一份责任意识,促进体育课堂安全。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服从管理意识差。鉴于这种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担当某些管理角色,给学生多一份责任意识,协助老师处理一些课堂教学中的事项。实行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体验一下“当家人”的滋味。在“当家”过程中,让他们认识到,管好别人,先管好自己,特别是从他人的缺点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时,他们的自省意识得到加强,从而促使班级纪律得到改善,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安全措施,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2.1建立课堂常规,强化纪律教育
(1)体育课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铅笔等硬物,不能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
(2)教育上课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遵守运动规则,严禁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
(3)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所以准备活动要做的很充分,易傷部位早预防。
(4)严肃课堂纪律未经允许不能擅自离开队伍,见习生要随堂听课不远离队伍。
(5)进行健康调查,有心脏疾病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减少运动量,有运动障碍的学生尽量不做群体性项目。
3.2.2充分考虑场地器材的设置安排,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1)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外部因素,所以在上课前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工作,如有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也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要求学生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以后在听口令或哨声统一捡回器材。
(2)标志物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在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等容易滚动的物品作标志物,例如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3)需要学生帮助搬运器材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防止被器材弄伤。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如铅球等,课后一定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3.2.3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情绪,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和脚,不能打骂学生,杜绝由于教师教育行为的不当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时刻想着他们还是孩子,始终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
3.3合理进行教学分组,选择适宜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学练安全
3.3.1合理分组、选择适宜教学方法
采用健康分组,原来体育课的教学分组以学生身高和性别来分组,而现在分组要考虑学生的性别、身高、健康状况、发育状况、身体素质和基本的运动能力。把学生分为基本组和准备组。基本组由身体健康、发育良好的学生组成,而准备组由身体健康状况有轻微差异的学生组成。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合理地采用教学方法。
3.3.2发扬教学民主
教师要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友好、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有效地调动学生各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动脑、动眼、动耳、动手、动口的机会,在亲身感知、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与能力,进而乐于学习并学会学习。
3.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3.4.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例如有的孩子因为和同学闹别扭,情绪表现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及时发现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4.2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现在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差,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4.结论与建议
安全问题不是中心而牵动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而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要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安全事故,教师在课堂上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上扎扎实实,认真负责,教法创新,大胆尝试,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就可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让我们的体育教学在体育改革的春风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
[2]谈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
[3]山东教育.
[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