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节约型社会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能丢

来源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_sm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我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在新时期提出要构建节约型社会,无论是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上看,还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上看,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都不能丢;从干部选拔任用,到教育下一代青少年,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更不能丢。艰苦奋斗永远都不过时,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关键词: 节约型社会; 艰苦奋斗; 延安精神
  中图分类号: F01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973(2010)02-0088-03
  
  Building a Frugal Society Cannot Lose Yan’an Spirit of Arduous Struggle
  HUANG Yuan-guang
  (The CPC Party School of Fenghuang County, Hunan 41600, China)
   Abstract: Yan’an spirit of arduous struggle is not only the treasure of our party, also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period ,we are building a kind of frugal society, so we can’t abandon the arduous struggle spirit of Yan’an in terms of the macro-economic developing level as well as selecting carders and educa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The arduous struggle spirit can never be out of date, we can’t put it away at any time.
   Key words: frugal society; arduous struggle; Yan’an spirit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发自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充分展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魅力。回顾党的历史,从井冈山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党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新时期,我党提倡要构建节约型社会,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更不能丢。正如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9月视察延安时说:“把经济搞上去,靠什么方针?还得靠发扬延安精神,归根到底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持家,勤俭建国”。
   一、从宏观经济发展上看,艰苦奋斗的美德不能丢
   (一)我国偏低的人均GDP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奋斗
   我国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没有不继续艰苦奋斗的理由,即使以后发展起来、富强起来了,我们仍然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4%。2009年我国GDP突破了33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25,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全球排在第110位,仍然是中下水平。说明我们并不富裕,这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正如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拥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1]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全国人民都能过上更加富裕、美好、幸福的生活,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就必须艰苦奋斗。
   (二)我国现有贫困人口现状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奋斗
   虽然我国现阶段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财力空前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9年的171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134元到2009年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132亿元,2009年将达到6.8万亿元。但是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据有关部门统计,按照963元的中国标准,到2009年中国农村还有1500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而徘徊在温饱线上下的多达6000万人。若按人均1天消费1美元的联合国最低标准,中国贫困人口的总数将不少于2亿,仅次于印度位列世界第二。同时,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上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中国10%的最富有人口占有41%的财富。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位居世界之最。当一部分人已经拥有高档别墅、轿车,而很大一批特困企业的职工却因停产或半停产而待业在家,靠每月领取几十元钱的生活费度日;当一批早已跨入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富有群体行列之际,而贫困山区的儿童却因交不起几十元学费而失学……正如江泽民同志劝戒说:我们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同志和广大干部,更应“自觉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没有任何理由铺张浪费,挥霍国家和人民的钱财”。[2]因此,我们必须继续艰苦奋斗,才能很好地缩小贫富差距,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三)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奋斗
   建国60年来,全国投资率居高不下。特别是还存在投资不合理、资金效率低的现象。如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慢于GDP的增长,教育弹性系数一直低于1%。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长期徘徊在0.4%~0.5%之间,且历年呈下降趋势。相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项目,造成了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江泽民同志曾严厉批评说:“重复建设,盲目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片面追求产值和指标,不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些毛病长期困扰我们的经济生活,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就难以持久”。[2]618并强调“资金运用得好,一元钱当两元用,运用得不好,两元钱只能当一元用”。[4]427因此,我们在经济投入中,应该尽量避免铺张浪费、只顾政绩带来的危害,必须克服与艰苦奋斗背道而驰的不良倾向。
   (四)防止公款过度消费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奋斗
   据报道:1986年到2008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增加到598元,增长29.5倍,而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倍,行政管理费用超常规增长与政府浪费现象相关。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全国用于公款接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的开支占全国财政当年总收入的27%。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近年来,政府支出不节俭或铺张浪费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现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应强烈。这种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制止”。[6]因此,必须反对铺张浪费,必须厉行节约,必须建立节约型社会。
   二、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上看,艰苦奋斗的理念不能丢 (一)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偏低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奋斗
   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不宜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地区占了55%,并且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是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按照目前人口总数和生育率1.8预测,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0年前后,达15亿左右。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增加,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必然进一步减少。我们更没有理由奢侈和浪费。我国有13亿人口,正如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的:“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7]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的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的瓶颈约束。据统计,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水资源仅仅是25%,人均耕地不足1.5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支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2006年时我国的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4%、75%、40%、16%和7%。而这些矿产资源在人类有限的时间里,它们又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正如江泽民说:“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2]621 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而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却不断的减少,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我们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必须有正确的艰苦奋斗理念,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必须有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艰苦奋斗的良好行为。
   (二)我国能源消耗量偏大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奋斗
   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是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率较低。从主要产品消耗来看,火电煤耗超国际先进水平22.5%,吨钢可比能源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从矿产资源消耗强度来看,我国每万元GDP消耗钢材、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9、4.4倍。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二是资源的技术效率低。我国2000年每吨乙烯综合能耗为1212千克标准煤,而同年日本的水平为714千克标准煤(相差498千克)。2000年我国重点企业吨钢可比能耗为781千克标准煤,同年日本的水平为646千克。三是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为35%左右。煤系共生、伴生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利用。同时,再生资源利用率也较低。我国每年还有大量的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实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正由于我们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使我国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珍惜有限的资源;必须将艰苦奋斗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促使人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升油、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分钱,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三、从干部选拔任用来看,艰苦奋斗的标尺不能丢
   “上好德则下无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人们在热议当前社会生活中各种歪风邪气时,往往先求证各级领导做得怎样,察其言、观其行,这种指向很自然。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大雁无首难成行,羊群领路靠头羊。“公生明,廉生威”,在一定意义上说,官德引导着民风,甚至决定着民风。
   (一)追求享受、奢侈浪费的干部不能重用
   从周总理的“禁吃菜单”,到一代伟人毛主席1.5元招待陈嘉庚的故事,真是感人至深。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职务不高架子大,能力不强脾气大,功劳不多胃口大。在干部任用问题上“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的现象时有发生。骄奢淫逸风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带病”的党政干部为官不廉者作的孽。这种现象如果不从选拔、任用干部的源头上消除,骄奢淫逸之风又如何刹得住,如果我们丢弃了以传统艰苦奋斗来选拔、任用干部的这把标尺,必将给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带来重重阻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在用人问题上要坚持原则,要十分注意有没有艰苦奋斗、自觉奉献的精神和品德。害怕艰苦、追求享受、奢侈浪费的干部不能重用”。[2]617
   (二)追名逐利、虚假浮夸的干部不能重用
   曾有人大代表以一幅对联痛斥假政绩:上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老百姓对于枯燥的统计数字也许不太“感冒”,但对身边五花八门的虚假工程、面子工程却深有体会。比如说山西运城地区为迎接上级检查,大搞假渗灌工程,耗费2.85亿元在公路两边修“半边池”;甘肃省陇西县搞朝山会,因为山上没有草木,县领导下令将山体用颜料染绿……
   “票子白花了,工程白搭了”、“干部扛锦旗,群众饿肚皮”……基层老百姓用这样的顺口溜,表达了对形形色色“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不满。如果我们在选拔干部时丢弃了艰苦奋斗的标尺,把一些为了政绩不顾老百姓死活、大搞形式主义、贪图享乐的人安放在领导干部的位置上,必然会导致与人民群众离心离德,就会给党和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正如江泽民同志告诫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关键在我们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3]只有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勤政廉政,同干部群众一道艰苦奋斗,才能带出艰苦奋斗的干部队伍,带出艰苦奋斗的社会风气。 四、从教育青少年来看,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
   胡锦涛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未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说到底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为之献身的事业,最后都要交给我们的孩子”。[5]青少年树立艰苦奋斗的荣辱观,需要整个社会“言教”,更需要整个社会“身教”。因为骄奢淫逸之风的蔓延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青年一代。新加坡报纸惊叹:中国大陆小留学生嫌新加坡的菜不好吃,让家人做好菜真空包装快件专递至新加坡。兰州大学的一份调查也显示,“勤俭节约”已是当代学生心目中最不被重视的社会人格类型;在南京大学,不少学生把“追求生活质量”摆在了“勤俭节约”的对立面。相反,身价逾千亿元的霍英东,一次看见别人把在地上的一枚一元的港币用脚踢来踢去,于是他马上上前弯腰捡拾起来。别人不理解,认为他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而他一生行善至今捐献逾百亿元,200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令人敬仰。评价他:聚散有道,义利兼能,国旗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荣光。另外,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比尔•盖茨设宴款待他,亲自精选了三道菜。在国人看来,身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宴请一位东方大国的元首,竟用如此简单的三道菜,未免有些“吝啬”,但这正是我们应该效仿的,接待客人既讲究礼仪,又讲究实际,热情而不粗俗,高雅而不奢侈。比尔•盖茨这么一个世界富豪,但他的记账本是旧台历翻过来用的。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教育全体青年们懂得,“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4]486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构建节约型社会中如果我们放弃了艰苦奋斗,追求享乐安逸,再大的家业也难免败落。艰苦奋斗永远都不过时,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特别是在我们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今天,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更不能丢。正如胡锦涛同志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谆谆告诫我们:“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8]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0.
  [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17,618, 621.
  [3]江泽民.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M]//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29.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7,486.
  [5]胡锦涛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6-04-14(1).
  [6]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EB/OL](2006-03-15)[2009-12-12].http://www.gov.cn/ztzl/2006-03/15/content_227782.htm.
  [7]温家宝.在接受《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时讲话[N].人民日报 (海外版),2003-11-24(1).
  [8]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EB/OL].(2003-01-03)[2009-12-12].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3/Jan/255884.htm.
  [责任编辑、校对:杨贤]
其他文献
综述了国内外以激光为代表的高能束表面合金化技术的研究现状,报道了当前表面合金化技术的研究问题,对高能束表面合金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激光合金化改性层的质
目前,我国的社会转型正在进行之中。为了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对中外社会转型进行简单地对比研究与分析,深刻认识我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将对深化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有所帮助。
“陶都”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制陶历史悠久,早在7000余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开始制作陶器,而宜兴紫砂更是作为陶中瑰宝,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明
摘 要: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受旧的惯性思维与习惯做法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粗放式预算管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基层事业单位如何构建从预算编制、执行,到预算监督、考评、奖惩等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首先应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其次成立预算管理机构运用“零基预算”法,“二上二下,分级编制,统一汇总”科学编制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