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苦参碱抑制体外细胞培养模型HCV感染靶细胞研究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构建HCV体外细胞培养模型(HCVcc)系统,验证氧化苦参碱抗HCV的作用。

方法

通过构建HCVcc系统,检测氧化苦参碱对感染HCV靶细胞24、48 h和72 h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氧化苦参碱组和对照组中感染HCV靶细胞中HCV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观察氧化苦参碱对Huh7.5.1细胞HCV蛋白荧光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单样本t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

结果

2、4、8和12 g/L氧化苦参碱分别作用于感染J6cc的Huh7.5.1细胞24、48、72 h后,即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P < 0.05);氧化苦参碱处理组中感染J6cc的Huh7.5.1细胞中HCV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9±0.12,与正常对照组基数1相比,HCV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 = 8.909,P < 0.05);随着氧化苦参碱药物浓度2~12 g/L逐渐增大,HCV蛋白荧光表达量逐渐减弱。

结论

成功构建J6cc HCV系统,初步验证了氧化苦参碱的抗丙型肝炎病毒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隐匿性动脉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血管腔内治疗13例隐匿性动脉损伤的患者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19~75岁,平均(45.6±15.7)岁;损伤部位:臀上动脉4例,闭孔动脉2例,锁骨下动脉2例,股深动脉2例,股动脉1例,腘动脉1例,肱动脉1例;依据张英泽隐匿性血管损伤分型:B型6例,C型7例。所有患者均行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受伤至确诊时间为2
楚单7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旱粮育种栽培站育成的,2000年7月经云南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l 特征特性 楚单7号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80cm,穗高110cm,持缘性好。雄穗分枝10个左右,颖
高速撞击条件下,弹、靶材料的变形失效机制是穿甲侵彻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ANSYS/LS-DYNA动力学程序对钨合金杆式弹侵彻45#钢板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撞击瞬间,强压缩冲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孔树脂对维药恰麻古粗多糖脱色纯化的工艺。以多糖保留率、脱色率、蛋白质脱除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考察样品浓度、洗脱流速、上样量对脱色纯化的影响
应用马铃薯进行茎尖脱毒、组织培养生产原原种、原种进行推广,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技术。脱毒马铃薯产量高,比普通马铃薯增产30%~40%,且品质优,熟期短,病害轻,卖相好,经济效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