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远安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深入调研科学规划、优化扶持政策、加强项目管理3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农业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途径;对策;湖北远安
中圖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179-01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我国秸秆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仅重要的作物秸秆就有近20种,且产量巨大[1]。但是,近几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焚烧秸秆现象,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导致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解决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高效合理地利用秸秆资源,已引起全社会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2]。为此,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补贴政策,努力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1 远安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远安县农作物秸秆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等,2015年农作物秸秆总量约14.6万t,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实施政策激励与宣传引导,鼓励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为主要内容的农机作业服务。编印发放《远安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南》30 500余册,组织“第一书记”联络员、“第二网格员”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发放《禁烧秸秆、保护环境、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 25 000余份,利用短信平台、电视、村级广播等传播宣传信息,使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知识、益处家喻户晓,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送宣传信息50条,信息覆盖11 000余农户。
2 2015年远安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基本途径
2.1 肥料化利用
组织应用农业机械粉碎、镇压、翻压、旋耕等直接还田技术。全年组织逾5 000台(套)农业机械用于生产,应用103台(套)秸秆粉碎还田机推广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广泛应用于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还田量已达90%以上。在旧县镇观东、七里2个村开展了100 hm2秸秆腐熟剂还田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大力实施肥料化利用。据了解,秸秆使用腐熟剂还田,可在减少化肥使用量10%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5%~8%。
2.2 饲料化利用
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压块饲料等技术,充分利用远安县已有的5台拾草打捆机,用于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秸秆的打捆,引导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青贮秸秆作饲料发展农村畜牧业,大力推进饲料化应用。
2.3 能源化利用
大力发展“工厂 保洁公司 农户”的农村秸秆垃圾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工业企业将燃煤锅炉改为生物质锅炉,将秸秆作为生物质燃料,推动秸秆能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目前,已成功签约湖北星火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质成型燃料开发项目,项目总额7 00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消耗秸秆可达20万t以上。
2.4 基料化利用
积极探索食用菌基料化应用新技术,认真开展食用菌(添加秸秆)节材型配方试验,并在何家湾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了3万袋节材型配方栽培试验,其中1万袋常规配方、1万袋添加10%玉米芯、1万袋添加15%废菌糠。从现场出菇情况看,袋料香菇节材型配方与常规配方相比,出菇产量高,品质好,且节约10%~15%的林木资源。
3 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远安县秸秆利用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户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不够深刻;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以直接还田为主,综合利用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三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应用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4 对策
4.1 深入调研科学规划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高成本远远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范围,政策支持必不可少。要深入实际,建立政府引导,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的农作物秸秆循环经济体系[3-4],对远安县农作物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4.2 优化扶持政策
鼓励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并引导规范运行。鼓励发展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合作式服务模式,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废弃收集、处理等公益性服务[5-7]。健全和加大还田补贴、收储体系建设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专项补贴力度。
4.3 加强项目管理
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经济实体开发秸秆综合利用;加强过程监督,建立绩效评估和项目法人追究机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杜绝资源浪费和废弃物污染。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部门共享机制。
4.4 加大投入力度
采取国家补贴资金倾斜方式,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作物机械方面的应用,如打捆机、秸秆还田机(含反转灭茬机)等。通过开办专题讲座、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加强对农民、机手技术培训,使其正确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技能,实行技术人员跟踪服务,引导农民自觉地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8]。大力宣传收储体系建设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开展能源化利用和饲料化利用。
5 参考文献
[1] 唐思航.加快发展中国循环农业问题探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6-20.
[2] 梁榕旺,徐淑莉.我国秸秆资源现状及其利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11):21-23.
[3] 张韶芳.江西省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4] 刘玉祥,史晓蓉,王玉峰.晋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调查与建议[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4(10):8-11.
[5] 常志州,石祖梁,张斯梅,等.“区域统筹、整体推进、终端扶持”是破解秸秆禁烧与全量利用的根本出路[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4):321-326.
[6] 王记安,刘丹,费华萍,等.安陆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41-5543.
[7] 李洨泽.山西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状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51-53.
[8] 曹稳根,高贵珍,方雪梅,等.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宿州学院学报,2007(6):110-112.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途径;对策;湖北远安
中圖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179-01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我国秸秆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仅重要的作物秸秆就有近20种,且产量巨大[1]。但是,近几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焚烧秸秆现象,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导致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解决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高效合理地利用秸秆资源,已引起全社会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2]。为此,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补贴政策,努力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1 远安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远安县农作物秸秆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等,2015年农作物秸秆总量约14.6万t,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实施政策激励与宣传引导,鼓励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为主要内容的农机作业服务。编印发放《远安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南》30 500余册,组织“第一书记”联络员、“第二网格员”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发放《禁烧秸秆、保护环境、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 25 000余份,利用短信平台、电视、村级广播等传播宣传信息,使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知识、益处家喻户晓,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送宣传信息50条,信息覆盖11 000余农户。
2 2015年远安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基本途径
2.1 肥料化利用
组织应用农业机械粉碎、镇压、翻压、旋耕等直接还田技术。全年组织逾5 000台(套)农业机械用于生产,应用103台(套)秸秆粉碎还田机推广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广泛应用于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还田量已达90%以上。在旧县镇观东、七里2个村开展了100 hm2秸秆腐熟剂还田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大力实施肥料化利用。据了解,秸秆使用腐熟剂还田,可在减少化肥使用量10%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5%~8%。
2.2 饲料化利用
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压块饲料等技术,充分利用远安县已有的5台拾草打捆机,用于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秸秆的打捆,引导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青贮秸秆作饲料发展农村畜牧业,大力推进饲料化应用。
2.3 能源化利用
大力发展“工厂 保洁公司 农户”的农村秸秆垃圾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工业企业将燃煤锅炉改为生物质锅炉,将秸秆作为生物质燃料,推动秸秆能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目前,已成功签约湖北星火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质成型燃料开发项目,项目总额7 00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消耗秸秆可达20万t以上。
2.4 基料化利用
积极探索食用菌基料化应用新技术,认真开展食用菌(添加秸秆)节材型配方试验,并在何家湾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了3万袋节材型配方栽培试验,其中1万袋常规配方、1万袋添加10%玉米芯、1万袋添加15%废菌糠。从现场出菇情况看,袋料香菇节材型配方与常规配方相比,出菇产量高,品质好,且节约10%~15%的林木资源。
3 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远安县秸秆利用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户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不够深刻;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以直接还田为主,综合利用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三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应用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4 对策
4.1 深入调研科学规划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高成本远远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范围,政策支持必不可少。要深入实际,建立政府引导,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的农作物秸秆循环经济体系[3-4],对远安县农作物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4.2 优化扶持政策
鼓励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并引导规范运行。鼓励发展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合作式服务模式,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废弃收集、处理等公益性服务[5-7]。健全和加大还田补贴、收储体系建设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专项补贴力度。
4.3 加强项目管理
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经济实体开发秸秆综合利用;加强过程监督,建立绩效评估和项目法人追究机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杜绝资源浪费和废弃物污染。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部门共享机制。
4.4 加大投入力度
采取国家补贴资金倾斜方式,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作物机械方面的应用,如打捆机、秸秆还田机(含反转灭茬机)等。通过开办专题讲座、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加强对农民、机手技术培训,使其正确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技能,实行技术人员跟踪服务,引导农民自觉地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8]。大力宣传收储体系建设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开展能源化利用和饲料化利用。
5 参考文献
[1] 唐思航.加快发展中国循环农业问题探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6-20.
[2] 梁榕旺,徐淑莉.我国秸秆资源现状及其利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11):21-23.
[3] 张韶芳.江西省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4] 刘玉祥,史晓蓉,王玉峰.晋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调查与建议[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4(10):8-11.
[5] 常志州,石祖梁,张斯梅,等.“区域统筹、整体推进、终端扶持”是破解秸秆禁烧与全量利用的根本出路[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4):321-326.
[6] 王记安,刘丹,费华萍,等.安陆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41-5543.
[7] 李洨泽.山西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状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51-53.
[8] 曹稳根,高贵珍,方雪梅,等.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宿州学院学报,2007(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