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央企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在中央企业内部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和紧迫。建设和谐央企文化一方面要贯彻落实2005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建立和谐央企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和谐央企离不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央企文化主要是指中央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等高层管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人的生存权利和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通过有形化渠道或策略,构建“为了人、关心人、培育人、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凝聚人”的人文氛围,最终实现中央企业发展成果共享最大化和中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人与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具体说来,以人为本的和谐央企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1把员工作为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通过各种文化教育形式增强员工的责任感;2中央企业领导者能够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员工共识为基础,根据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战略来转变观念,培养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3以文化为先导,开发中央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创造企业内良好的文化氛围,着重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4以物质利益机制、民主管理机制为保证,建立相应的工资福利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是和谐央企的必然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央企文化是中央企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央企业主要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理应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骨干、人本管理的模范。因此,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就成为中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央企文化是提升中央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在21世纪的今天,非理性或非逻辑的情感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主流和发展趋势,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已成为21世纪企业发展的努力方向。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的中心,通过对人的文化导引,使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渗透到物质和制度层面,才能真正振兴企业。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立企之本,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团结一心,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奋斗。一个没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就没有底蕴和品位,企业就将失去信誉;人际关系不和谐,就等于失去竞争力,市场慢慢会萎缩,效益就会下滑。中央企业要做优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发展质的飞跃,就必须牢固占有企业文化阵地,以先进文化改变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央企文化是中央企业应对当代人才竞争的需要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和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企业经营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如何吸引、保留和激励那些最优秀的人才,始终是现代企业取得成功的动力源泉。著名学者杨振宁说:“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是中国超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永恒的主题。重视人的个性、意志和情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成果。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把“人”放到了核心的位置,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资金、技术、机器、设备转化为品牌、文化的竞争,而无形的“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凝聚人气、汇集力量,形成企业的合力。因此,世界上优秀的公司,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利益。中央提出要重点建设好三支人才队伍,国资委提出在中央企业中要重点建设好五类人才队伍,这都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予以体现和落实。
  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央企文化是中央企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光添彩的重要保证
  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的文化是基础和根基。中央企业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而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又决定了其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重要保证作用。因此,中央企业必须加强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努力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成为文化的创造主体。只有具有先进文化的员工才能打造有先进文化的企业,有先进文化的企业才能保持不竭的生命力,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再立新功。
  
  以人为本应避免几个误区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首先需要关注是以什么样的“人”为本。每个企业对于以人为本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GE的杰克·韦尔奇认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注重员工招聘;第二,重视员工培训;第三,区别对待员工,实行有差别的管理政策;第四,善待员工。而国内一些国有企业高层领导也想着进行变革,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但是却被错误的“以人为本”的意识捆住了手脚,迟迟不敢决策,而无差别的管理方式最终导致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造就了更多的实际上的不公平,也就根本无法做到“以人为本”。因此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人”应该是和企业理念一致、能够支持中央企业未来发展的员工,而不是照单全收的所有员工,以人为本应该是建立在对员工的差别化管理的基础之上。
  
  企业高层特殊化
  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总感觉企业文化是为了激励和约束员工,其实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那些企业的领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工作。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作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领导,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GE公司,一个价值观的卡片,要求每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就连总裁也随时都拿出这个卡片,对员工进行宣传,对顾客进行讲解。试问我们国内的许多中央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你具有这种作风吗?
  
  否定制度管理
  中西方对于人性的假设是不一样的。西方主要假设人性是恶的,所以强调法律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强调法治社会。而中国文化则强调人性是善的,人是可以教化、可以被感悟的。人治所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面子相对法律、市场而言更为重要。故此,三纲五常的价值观形成了等级制、长官意志等观念。但人是有两面性的,不管哪种假设,企业并不是宗教,包括中央企业在内,它不是以感化人类为终极目标,因此不需要以承担社会责任为生存的全部目的。以人为本的和谐央企文化建设要以制度管理为基础,没有相对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来纯粹谈央企文化建设只会使文化空谈化,失去制度基础的央企文化建设将使企业文化精神化、虚无化。
  (责任编辑:李万全)
其他文献
从一到十  一是从弯曲的金属片开始,  从村庄、铁矿、汽车  轮船、海港出发,丢失姓名,重新编号,站在机台边  等待处理的外形,工号,以及闪亮的银矿,金矿  她和它们都来自山间,曾经邻居,相遇在异乡的车间  二是流水线,悸动的嘶叫,疼痛在隔壁,金属断裂的  疼痛,图纸的希望,面包屑,线切割机,熟悉的汗水  塑料纸箱的欢乐与悲伤,首饰盒的精致与光亮  三是白炽灯下苍白的脸,工卡、弹簧、齿轮、卡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