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本刊编辑部
调查实施:金仲儿 汪元 屠晓丹 陈镭 罗俊杰 郭立
撰文:翁建平 金仲儿 范德清 汪元 袁中庆 徐晖 汪晴初 顾葆春
上一次做2004年度的“青春TOP5”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现在已经在盘点2005年了。
时尤总是在不经意间滑过指缝,让人不禁想起那句伤感的歌词:“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有时候觉得,我们的工作就像是要在小鸟飞过的天空中寻找翅膀的影迹。
回顾一年来的青春记录,我们仿佛又在透过喧嚣与寂寞、精彩与平凡、欢笑和泪水,去阅读一张张年轻而生动的面孔,有时微笑,有时感动,有时忧伤。
这里面,嗜没有你的影子?
一年又一年,让我们共同回望,共同前行。
2005年度青春人物
NO.1:子尤
子尤说,二十世纪出生的天才作家里,女的只有一个——张爱玲,男的就是我——子尤。其实让子尤骄傲的,除了自己的天才文字之外,还有就是上帝送给自己的特别礼物——癌症。这位15岁患绝症的少年,让人无法心疼,因为他总是用自己的快乐和张扬来感染所有接近他的人们。200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文集《谁的青春有我狂》,文集里有影评书评时评,有校园情景喜剧,有对人生的观照与沉思,就是没有半点病痛的呻吟。李敖访问北京期间,也特地去探望了这位“病中小狂人”。
青春是什么?是狂傲!是豁达!是快乐!微笑着对待残酷,并把笑声传违给周围的人们,子尤用这种方式,演绎出一段完美的青春。
NO.2:李童
因为感慨于同龄人对“性”的困惑以及成人世界对性教育谈之色变的现实,这位18岁的长春中学生说服母亲,利用自家电话开通了一条帮助青少年解决性心理问题的免费热线——“一童热线”,并退学在家自学高中课程,用更多时间来打理这条热线。他的做法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也引来了更多非议。但李童觉得自己这种“同伴教育”方式是别的性教育途径所不能取代的,越来越多的咨询电话、越来越多因倾诉而成为朋友的同龄人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李童选择了一条从一开始就不平坦的道路。面对专家们“胡闹”的指责,他很艰难,但他坚持着走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年轻的勇气。
NO.3厦门三女生
她们是厦门同安一中的学生,但我们至今仍无法知晓她们的真实女生名,因为她们做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在她们的家乡,地下“六合彩”一直在流行、蔓延,却长久以来处于无人管理、无人间津的状态。这三位花季少女用了11个月的时间,对其赌博活动的特点、规律和危害进行了实地调研。一纸报告“捅”出了真相,而且一下就“捅破了天”:引起厦门市市长的高度重视,促使有关部门立即开展查禁行动,并惊动了中央监察部高官。至今,所有媒体对她们的报道还全部用化名,电视采访也对她们的面容做了马赛克处理,可见她们面临的危险和压力。
今天的年轻一代往往被贴上许多标签——娇生惯养、自我中心、追星一族等等,但这三位女生用她们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担起了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同样值得敬佩的还有她们的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NO.4姚跃
18岁,合肥经济管理学校学生,参加联合国“全球儿童文化论坛”并在会卜用英语演讲;发明了自行车防滑带、无尘电动黑板攘、自动遮阳雨篷等专利产品;在全省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第四名;自建网站;发起成立安徽省春芽残障人士服务站……这个几近“全能”的少年,却是一位身高仅有1.2米的残疾人。他自比为一只“被上帝咬了两口的苹果”——因为特别偏爱,所以多咬了一口。虽然没有大块头,但一样拥有大智慧。
常常看到一些同学各种理由的仓卑, 以及另一些同学不着边际的仓负,所以不禁为姚跃的自信叫好。陶喆有首歌叫《找自己》,当你找不到自己的时候,请以姚跃为参照系。
NO.5宗灵宝
17岁,浙江金华高级技工学校学生。初中毕业时,他抱着“学一门手艺”的念头进入技校。对机械天生的亲近感和辛勤的汗水使他在同学中脱颖而出。2005年,他破格获得了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比他的同学至少提早了7年,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技师。在这个白领泛滥的年代,高级蓝领却成了“稀缺资源”。宗灵宝拒绝了多家企业的高薪聘清,立志进入大学成为一名专业的职业技能指导教师,希望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培养更多的优秀技工。
中国要想由“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缺的正是宗灵宝这样的优秀劳动者。他告诉我们,成功的路千万条,再“光明”的大道,走的人多了,也会被挤成独木桥。都说现在大学毕业工作难找,假如你有宗灵宝这样一手绝活,你试试……
2005年度青春事件
NO.1:想唱就唱
2005年,一场“超级女声”把全国搞得沸沸扬扬。各个选区报名参加“海选”的队伍当中,为数不少是翘课偷跑出来的“校服MM”;进入“总决选”的选手中也有不少像黄雅莉这样的“现役”中学生;而为主癫狂甚至为心爱的选手四处拉票的粉丝中,更不乏少男少女的身影。而同样的湖南台,首次举办的“美丽中学生”大赛,更把“选秀”的舞台直接推进到中学校园。还有“梦想中国”、“我型我秀”……
这已不再是一台娱乐节目,而是震撼许多年轻人心灵的人事件,有人甚至把它上升到了“民主实验”的高度!是是非非,人们还会继续评说下去。而2005年的这一场狂热与激情,相信会永远印刻在许多大的青春记忆里。顺便透露个小秘密:在这次“盘点”中,挑剔的编辑部评委出奇一致的投票使本事件全票当选。
NO.2:李洋事件
2005年高考结束之后,海南省的文科“状元”已经被炒得家喻户晓,而理科“状元”是谁却似乎总是“秘而不宣”。不久,海南高考理科第一名李洋浮出水面,立刻引起了更为热烈的关注——原因不是因为他的“状元”身份,而是因为他被查出是一个“高考移民”!于是,海南省做出决定:取消李洋的本科第一批录取资格。
“高考移民”已经不是新鲜话题,终于在2005年酿成了这场“考出高分却上不了好大学”的闹剧。我们是该同情李洋的遭遇,还是该嘲笑李洋父母“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该为政府部门维护“高考公平”的决心和力度叫好?毋庸置疑的是,高考制度如今最大(或者也是惟一?)的“卖点”就是“公平”二字,假如公平也没了,那遏有什么?还有,“公平”到底是什么……
NO.3我们的语文
2005年,一本《Q版语文》在校 园里悄然流行,用颠覆经典课文的方式让同学们笑破了肚皮,却也让老师和家长们平添了许多担心,结果落了个“暂停发行”的下场。2005年,金庸的《天龙八部》进了高中教材《语文读本》,“金迷”们掌声雷动,但我们也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2005年,专家们纷纷站出来指责当今中学生的汉语水平低下,而上海一所中学的学生们却自己编出了他们心日中的语文教材……
语文,因为要“言志”与“载道”,所以被加上了太过神圣的光环,因而也承载了大过沉重的责任。所有关于“语文”的风吹草动,都会演变为一个“事件”。有时候我们在想,在什么都讲“与时俱进”的今天,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角色是不是也应该变一变了?
NO.4:护发运动
中学生该留什么样的发型?这问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但在2005年,全国各地一些中学的“限发令”却引发了不小的纷争。面对种种规定,学生们有的拒不执行,有的据理力争,有的投书媒体,有的甚至“以死相抗”。某地一所理发店也不甘寂寞,在橱窗里贴出“变发无罪,学生万岁”的标语,真是好不热闹。在台湾省,当局于是年撤消了对中学生的“发禁”,但不少学校的老师却坚持要将“发禁”进行到底,这义引起一群台湾中学生在网络上发动了一场“护发运动”。无独有偶,在韩国,一帮中学生在2005年5月走上街头,为的还是这顶上的一从青丝。
这一系列事件中,“权利”一词被一再提起。对于令人不爽的规定,有人发声总比没人吭气要好。不过也想和同学们说句话:有些事不必看得太重,你头上顶的是天,不仅仅只有那几根头发。
NO.5:艾滋病教育进课堂
2005年寒假过后,中国近亿名中学生发现,自己的必修课中又添了一门新鲜而又敏感的课程:预防艾滋病。有些学校已经开始教授安全套的使用方法,而有些学校则以各种借口拖着迟迟不开课。
预防艾滋病,这是社会问题,它必然会在校园中有所反映。未雨绸缪绝对必要,况且这场“雨”离我们中学生已经不算太远了。
以下榜单由浙江、湖北、广东、陕西等省的千名中学生以投票方式选出——
2005年度青春偶像TOP5
NO.1:父母
不止一次地听人说,现在的孩子啊,真是不知感恩的一代!而在本次“年度偶像”的评选中,我们的近千名中学生“评委”们有半数把票投给了自己的父母。在这些少年的眼中,自己的父母是这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惟一可以包容自己的人。他们为儿女付出无私的爱,平凡而伟大……
我们相信每一句简单的评语背后,都有一些珍藏在心里的故事。不知道那些总觉得仓己的孩子任性、叛逆、难以沟通的家长们,看到这样的评选结果,会作何感想。
对了,2005年的中学校园里流行着一句话:学会感恩。不知道这是不是个巧合。
NO.2:“超女”
“春春真帅!”“笔笔好可爱!”“靓颖靓颖,靓声靓影!”……
看着这些选票上的留言,仿佛又一下子回到了热浪滚滚的“超女”比赛现场。为什么这些少女能够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迅速成为超人气偶像?除了“帅”、“歌唱得好”这样的表面原因外,一定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道理。
一位“粉丝”说:“她们是从我们中间走出来的,从海选到决赛,她们的成长我们一路伴随,她们的成功,和我们分不开 ”也许正是这种“分不开”的情结成就了“超女”们 同时,“要像她们一样秀出自己”的信条,也将深深地影响当代的中学生。
为了尊重每一位“粉丝”,我们在这里郑重地列出选票上所有被提及的“超女”的名字:李宇春、周笔畅、张靓影、何洁、黄雅莉、卢洁云。
NO.3:费俊龙、聂海胜
他们在纷飞的大雪中出发,这情景像极了江湖中大侠奔赴沙场前的壮行,英雄即将亮剑,高潮即将展开。在一个缺乏英雄的和平年代,这样的情景已经足以打动所有“英雄梦”还没有泯灭的青年。
虽然不是第一个进入大空的中国人,但费俊龙和聂海胜同样创造了历史:中国载人航天真正实现了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而在与家人的天地通话中,两位航天员流露出的真情,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神六”,费俊龙和聂海胜,是一颗梦的种子,悄悄地播在了许多中学生的心里。
NO.4:郭敬明
2005年底,韩寒在一次演讲中抨击郭敬明说:“他已经不是一个写作的人了。”而在不少人看来,这句话应该修正为:小四已经成为作家、音乐人、图书总监三栖巨星了!
在经历了2004年的“抄袭风波”后,郭敬明反而更红了,不仅出了畅销新书,还出了唱片;不仅自己出书,还推出“岛”系列,大力推介别的少年作家;还被日本NHK一举推为“亚洲杰出男性”。难怪我们的同学要把他当作偶像了。
不过,在这里我们还是想借用韩寒的话来唱点“反调”:“一个拥有很多读者的作家,不应该只关注小情小调。”至少,我们不应该把“小情小调”作为自己阅读的全部。
NO.5:爱因斯坦
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及“相对论”发表100周年,各个媒体的演染使得人们对这位20世纪的科学巨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学家能够成为中学生心日中的偶像,这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可正统计完选票之后,我们不得不说,他是一位“被误解的偶像”。在谈到为什么选他时,相当多的同学写道:“因为他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如果没有他的发明,我们的夜晚依旧一片黑暗”……如果爱因斯坦和爱迪生泉下有知,他们可能都哭笑不得了。
看来,有了科学兴趣之后,我们遏要提高仓己的科学素养。
进入前十名的偶像还有:姚明、巴金、安徒生、周杰伦、李敖。
2005年度青春话题TOP5
NO.1:高考
继去年之后,“高考”再次上榜,而且高居榜首。这多少有点沉重。
但是,今年的选票中却透露出一个有趣的信息——同样都重视“高考”,普通高中特别是重高的学生,普遍对其表现出一种憎恶而又无奈的情绪;而在职高生那里,我们却看到另一种情形:“我中考失败了,我希望高考能改变我的命运,”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而类似把高考看作是一种希望、一个努力的目标的词句在职高同学的选票中一再出现。看起来,“要我高考”和“我要高考”就是不一样啊!
其实,高考只是一场选拔考试,它既不是人生的金钥匙,也不是吃人的恶魔。
NO.2:超级女声
“超女”!又见“超女”!
NO.3:校园爱情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在这个从青春期向成年人过渡的高中阶段,关注爱情,讨论爱情,乃至向往爱情,实在不需要大惊小怪。
爱情最可贵的品质是纯洁,而高中时代往住被称为“纯真年代”。一段纯纯的情愫,即使只是深藏在心里,多少年过去以后仍然会成为温暖的回忆。同样的,爱情最大的敌人就是“不纯”。在这次选票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选择“校园爱情”的理山足“好玩”“有趣”“刺激”——这样的“游戏心态”不免要让人叹口气了。
等一等,再等一等,等你真正发现了爱情的美好,那时你的感觉肯定不是“好玩”了。
NO.4:禽流感
2005年,一场“飞来横祸”席卷全球,中国也未能幸免。虽然没有像前两年的SARS那样造成恐慌,但也着实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禽流感在校园中引起的反应,逐影响到一家著名的洋快餐店。以前小编请咱们中学生朋友吃饭,大家都点名去那家餐厅;,现在我要说 “请你们到KFC吃饭”,大家都异O同声地说:“不去!”
NO.5:抵制日货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可日本却一再在历史教科书、靖同神社、东海石油、钓鱼岛等问题上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于是,从2005午上半年开始,“抵制日货”的声音又渐渐大了起来,一些商场将日本产品撤柜,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游行示威。
爱国而且充满激情的中学生又怎么会置身事外呢?于是,一场场正式或非正式的关于 “该不该抵制日货”的讨论在学校的课堂中、餐厅里、“卧谈会”上一次次地进行着。就在我们的选票上,主张和不赞成“抵制日货”的同学仍然在继续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进入前十名的话题还有:NBA、“神六”升空、网络游戏、印度洋海啸、“笔仙”。
2005年度青春细节
有一些事情不重大,但是很生动:有一些事情不普遍.但同样是勾勒2005年的青春模样时不可或缺的线条——我们称之为“细节”。
“临终遗言”
“亲爱的父母,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居然是在流泪的。”2005年10月,上海交大附中的510名高二学生在课堂上写下“临终遗言”,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体会到了世界上哪些人值得依恋,哪些人值得感激,并由此学会了感恩。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他“每天都想到破产”。一位哲人说他“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想到失去,才珍惜拥有。
少女妈妈
2005年10月末的一个下午,广州一位高二女生突然在家分娩。少女自行剪断脐带后,将孩子遗弃在自家小区的一棵大树下。婴儿幸亏及时被人发现,才保住了小生命。整个2005年,女中学生怀孕、分娩或流产的新闻不断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端。
性教育,绝不只是了解一些性知识这么简单。
我的笔记5500元
2005年高考结束后,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门前的人行道上挤满了卖书的高三学生。其中一位叫丛倩的女生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她考出697的高分,更因为她给自己高中阶段的课堂笔记开出了5500元的“天价”。而大连高中生彭飞给自己定下了两个目标:考上大,自己的物理笔记价值突破6000元。
既然学习经历能出书卖钱,为什么课堂笔记不能?这就是商品经济社会!
高考减压互助小组
2005年1月,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的几名同学自发成立了一个“高考减压互助小组”。他们利用下午五六点钟这段空闲时间,每天做些不同的事情:练健美操、搏击操,交流学习经验,讨论学习问题……组长周杨说,压力共同承担,快乐共同分享,这就是他们的初衷。
他们是否成功了?不得而知。但同样面对高考重压,他们的做法显然比独自怨天尤人要高明得多。
cs作文大赛
2005年2月,北京市数百名中学生各自组队参加了教育部门组织的“CS作文大赛”,他们不仅要在游戏中展示高超的作战技术,还要在游戏后以比赛过程为主题写出体验作文。在比赛现场,除了忘情投入的“战士”们,还有不少由老师、同学和家长组成的“亲友团”。
真羡慕他们,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CS一把了!
调查实施:金仲儿 汪元 屠晓丹 陈镭 罗俊杰 郭立
撰文:翁建平 金仲儿 范德清 汪元 袁中庆 徐晖 汪晴初 顾葆春
上一次做2004年度的“青春TOP5”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现在已经在盘点2005年了。
时尤总是在不经意间滑过指缝,让人不禁想起那句伤感的歌词:“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有时候觉得,我们的工作就像是要在小鸟飞过的天空中寻找翅膀的影迹。
回顾一年来的青春记录,我们仿佛又在透过喧嚣与寂寞、精彩与平凡、欢笑和泪水,去阅读一张张年轻而生动的面孔,有时微笑,有时感动,有时忧伤。
这里面,嗜没有你的影子?
一年又一年,让我们共同回望,共同前行。
2005年度青春人物
NO.1:子尤
子尤说,二十世纪出生的天才作家里,女的只有一个——张爱玲,男的就是我——子尤。其实让子尤骄傲的,除了自己的天才文字之外,还有就是上帝送给自己的特别礼物——癌症。这位15岁患绝症的少年,让人无法心疼,因为他总是用自己的快乐和张扬来感染所有接近他的人们。200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文集《谁的青春有我狂》,文集里有影评书评时评,有校园情景喜剧,有对人生的观照与沉思,就是没有半点病痛的呻吟。李敖访问北京期间,也特地去探望了这位“病中小狂人”。
青春是什么?是狂傲!是豁达!是快乐!微笑着对待残酷,并把笑声传违给周围的人们,子尤用这种方式,演绎出一段完美的青春。
NO.2:李童
因为感慨于同龄人对“性”的困惑以及成人世界对性教育谈之色变的现实,这位18岁的长春中学生说服母亲,利用自家电话开通了一条帮助青少年解决性心理问题的免费热线——“一童热线”,并退学在家自学高中课程,用更多时间来打理这条热线。他的做法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也引来了更多非议。但李童觉得自己这种“同伴教育”方式是别的性教育途径所不能取代的,越来越多的咨询电话、越来越多因倾诉而成为朋友的同龄人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李童选择了一条从一开始就不平坦的道路。面对专家们“胡闹”的指责,他很艰难,但他坚持着走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年轻的勇气。
NO.3厦门三女生
她们是厦门同安一中的学生,但我们至今仍无法知晓她们的真实女生名,因为她们做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在她们的家乡,地下“六合彩”一直在流行、蔓延,却长久以来处于无人管理、无人间津的状态。这三位花季少女用了11个月的时间,对其赌博活动的特点、规律和危害进行了实地调研。一纸报告“捅”出了真相,而且一下就“捅破了天”:引起厦门市市长的高度重视,促使有关部门立即开展查禁行动,并惊动了中央监察部高官。至今,所有媒体对她们的报道还全部用化名,电视采访也对她们的面容做了马赛克处理,可见她们面临的危险和压力。
今天的年轻一代往往被贴上许多标签——娇生惯养、自我中心、追星一族等等,但这三位女生用她们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担起了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同样值得敬佩的还有她们的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NO.4姚跃
18岁,合肥经济管理学校学生,参加联合国“全球儿童文化论坛”并在会卜用英语演讲;发明了自行车防滑带、无尘电动黑板攘、自动遮阳雨篷等专利产品;在全省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第四名;自建网站;发起成立安徽省春芽残障人士服务站……这个几近“全能”的少年,却是一位身高仅有1.2米的残疾人。他自比为一只“被上帝咬了两口的苹果”——因为特别偏爱,所以多咬了一口。虽然没有大块头,但一样拥有大智慧。
常常看到一些同学各种理由的仓卑, 以及另一些同学不着边际的仓负,所以不禁为姚跃的自信叫好。陶喆有首歌叫《找自己》,当你找不到自己的时候,请以姚跃为参照系。
NO.5宗灵宝
17岁,浙江金华高级技工学校学生。初中毕业时,他抱着“学一门手艺”的念头进入技校。对机械天生的亲近感和辛勤的汗水使他在同学中脱颖而出。2005年,他破格获得了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比他的同学至少提早了7年,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技师。在这个白领泛滥的年代,高级蓝领却成了“稀缺资源”。宗灵宝拒绝了多家企业的高薪聘清,立志进入大学成为一名专业的职业技能指导教师,希望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培养更多的优秀技工。
中国要想由“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缺的正是宗灵宝这样的优秀劳动者。他告诉我们,成功的路千万条,再“光明”的大道,走的人多了,也会被挤成独木桥。都说现在大学毕业工作难找,假如你有宗灵宝这样一手绝活,你试试……
2005年度青春事件
NO.1:想唱就唱
2005年,一场“超级女声”把全国搞得沸沸扬扬。各个选区报名参加“海选”的队伍当中,为数不少是翘课偷跑出来的“校服MM”;进入“总决选”的选手中也有不少像黄雅莉这样的“现役”中学生;而为主癫狂甚至为心爱的选手四处拉票的粉丝中,更不乏少男少女的身影。而同样的湖南台,首次举办的“美丽中学生”大赛,更把“选秀”的舞台直接推进到中学校园。还有“梦想中国”、“我型我秀”……
这已不再是一台娱乐节目,而是震撼许多年轻人心灵的人事件,有人甚至把它上升到了“民主实验”的高度!是是非非,人们还会继续评说下去。而2005年的这一场狂热与激情,相信会永远印刻在许多大的青春记忆里。顺便透露个小秘密:在这次“盘点”中,挑剔的编辑部评委出奇一致的投票使本事件全票当选。
NO.2:李洋事件
2005年高考结束之后,海南省的文科“状元”已经被炒得家喻户晓,而理科“状元”是谁却似乎总是“秘而不宣”。不久,海南高考理科第一名李洋浮出水面,立刻引起了更为热烈的关注——原因不是因为他的“状元”身份,而是因为他被查出是一个“高考移民”!于是,海南省做出决定:取消李洋的本科第一批录取资格。
“高考移民”已经不是新鲜话题,终于在2005年酿成了这场“考出高分却上不了好大学”的闹剧。我们是该同情李洋的遭遇,还是该嘲笑李洋父母“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该为政府部门维护“高考公平”的决心和力度叫好?毋庸置疑的是,高考制度如今最大(或者也是惟一?)的“卖点”就是“公平”二字,假如公平也没了,那遏有什么?还有,“公平”到底是什么……
NO.3我们的语文
2005年,一本《Q版语文》在校 园里悄然流行,用颠覆经典课文的方式让同学们笑破了肚皮,却也让老师和家长们平添了许多担心,结果落了个“暂停发行”的下场。2005年,金庸的《天龙八部》进了高中教材《语文读本》,“金迷”们掌声雷动,但我们也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2005年,专家们纷纷站出来指责当今中学生的汉语水平低下,而上海一所中学的学生们却自己编出了他们心日中的语文教材……
语文,因为要“言志”与“载道”,所以被加上了太过神圣的光环,因而也承载了大过沉重的责任。所有关于“语文”的风吹草动,都会演变为一个“事件”。有时候我们在想,在什么都讲“与时俱进”的今天,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角色是不是也应该变一变了?
NO.4:护发运动
中学生该留什么样的发型?这问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但在2005年,全国各地一些中学的“限发令”却引发了不小的纷争。面对种种规定,学生们有的拒不执行,有的据理力争,有的投书媒体,有的甚至“以死相抗”。某地一所理发店也不甘寂寞,在橱窗里贴出“变发无罪,学生万岁”的标语,真是好不热闹。在台湾省,当局于是年撤消了对中学生的“发禁”,但不少学校的老师却坚持要将“发禁”进行到底,这义引起一群台湾中学生在网络上发动了一场“护发运动”。无独有偶,在韩国,一帮中学生在2005年5月走上街头,为的还是这顶上的一从青丝。
这一系列事件中,“权利”一词被一再提起。对于令人不爽的规定,有人发声总比没人吭气要好。不过也想和同学们说句话:有些事不必看得太重,你头上顶的是天,不仅仅只有那几根头发。
NO.5:艾滋病教育进课堂
2005年寒假过后,中国近亿名中学生发现,自己的必修课中又添了一门新鲜而又敏感的课程:预防艾滋病。有些学校已经开始教授安全套的使用方法,而有些学校则以各种借口拖着迟迟不开课。
预防艾滋病,这是社会问题,它必然会在校园中有所反映。未雨绸缪绝对必要,况且这场“雨”离我们中学生已经不算太远了。
以下榜单由浙江、湖北、广东、陕西等省的千名中学生以投票方式选出——
2005年度青春偶像TOP5
NO.1:父母
不止一次地听人说,现在的孩子啊,真是不知感恩的一代!而在本次“年度偶像”的评选中,我们的近千名中学生“评委”们有半数把票投给了自己的父母。在这些少年的眼中,自己的父母是这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惟一可以包容自己的人。他们为儿女付出无私的爱,平凡而伟大……
我们相信每一句简单的评语背后,都有一些珍藏在心里的故事。不知道那些总觉得仓己的孩子任性、叛逆、难以沟通的家长们,看到这样的评选结果,会作何感想。
对了,2005年的中学校园里流行着一句话:学会感恩。不知道这是不是个巧合。
NO.2:“超女”
“春春真帅!”“笔笔好可爱!”“靓颖靓颖,靓声靓影!”……
看着这些选票上的留言,仿佛又一下子回到了热浪滚滚的“超女”比赛现场。为什么这些少女能够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迅速成为超人气偶像?除了“帅”、“歌唱得好”这样的表面原因外,一定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道理。
一位“粉丝”说:“她们是从我们中间走出来的,从海选到决赛,她们的成长我们一路伴随,她们的成功,和我们分不开 ”也许正是这种“分不开”的情结成就了“超女”们 同时,“要像她们一样秀出自己”的信条,也将深深地影响当代的中学生。
为了尊重每一位“粉丝”,我们在这里郑重地列出选票上所有被提及的“超女”的名字:李宇春、周笔畅、张靓影、何洁、黄雅莉、卢洁云。
NO.3:费俊龙、聂海胜
他们在纷飞的大雪中出发,这情景像极了江湖中大侠奔赴沙场前的壮行,英雄即将亮剑,高潮即将展开。在一个缺乏英雄的和平年代,这样的情景已经足以打动所有“英雄梦”还没有泯灭的青年。
虽然不是第一个进入大空的中国人,但费俊龙和聂海胜同样创造了历史:中国载人航天真正实现了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而在与家人的天地通话中,两位航天员流露出的真情,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神六”,费俊龙和聂海胜,是一颗梦的种子,悄悄地播在了许多中学生的心里。
NO.4:郭敬明
2005年底,韩寒在一次演讲中抨击郭敬明说:“他已经不是一个写作的人了。”而在不少人看来,这句话应该修正为:小四已经成为作家、音乐人、图书总监三栖巨星了!
在经历了2004年的“抄袭风波”后,郭敬明反而更红了,不仅出了畅销新书,还出了唱片;不仅自己出书,还推出“岛”系列,大力推介别的少年作家;还被日本NHK一举推为“亚洲杰出男性”。难怪我们的同学要把他当作偶像了。
不过,在这里我们还是想借用韩寒的话来唱点“反调”:“一个拥有很多读者的作家,不应该只关注小情小调。”至少,我们不应该把“小情小调”作为自己阅读的全部。
NO.5:爱因斯坦
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及“相对论”发表100周年,各个媒体的演染使得人们对这位20世纪的科学巨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学家能够成为中学生心日中的偶像,这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可正统计完选票之后,我们不得不说,他是一位“被误解的偶像”。在谈到为什么选他时,相当多的同学写道:“因为他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如果没有他的发明,我们的夜晚依旧一片黑暗”……如果爱因斯坦和爱迪生泉下有知,他们可能都哭笑不得了。
看来,有了科学兴趣之后,我们遏要提高仓己的科学素养。
进入前十名的偶像还有:姚明、巴金、安徒生、周杰伦、李敖。
2005年度青春话题TOP5
NO.1:高考
继去年之后,“高考”再次上榜,而且高居榜首。这多少有点沉重。
但是,今年的选票中却透露出一个有趣的信息——同样都重视“高考”,普通高中特别是重高的学生,普遍对其表现出一种憎恶而又无奈的情绪;而在职高生那里,我们却看到另一种情形:“我中考失败了,我希望高考能改变我的命运,”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而类似把高考看作是一种希望、一个努力的目标的词句在职高同学的选票中一再出现。看起来,“要我高考”和“我要高考”就是不一样啊!
其实,高考只是一场选拔考试,它既不是人生的金钥匙,也不是吃人的恶魔。
NO.2:超级女声
“超女”!又见“超女”!
NO.3:校园爱情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在这个从青春期向成年人过渡的高中阶段,关注爱情,讨论爱情,乃至向往爱情,实在不需要大惊小怪。
爱情最可贵的品质是纯洁,而高中时代往住被称为“纯真年代”。一段纯纯的情愫,即使只是深藏在心里,多少年过去以后仍然会成为温暖的回忆。同样的,爱情最大的敌人就是“不纯”。在这次选票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选择“校园爱情”的理山足“好玩”“有趣”“刺激”——这样的“游戏心态”不免要让人叹口气了。
等一等,再等一等,等你真正发现了爱情的美好,那时你的感觉肯定不是“好玩”了。
NO.4:禽流感
2005年,一场“飞来横祸”席卷全球,中国也未能幸免。虽然没有像前两年的SARS那样造成恐慌,但也着实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禽流感在校园中引起的反应,逐影响到一家著名的洋快餐店。以前小编请咱们中学生朋友吃饭,大家都点名去那家餐厅;,现在我要说 “请你们到KFC吃饭”,大家都异O同声地说:“不去!”
NO.5:抵制日货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可日本却一再在历史教科书、靖同神社、东海石油、钓鱼岛等问题上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于是,从2005午上半年开始,“抵制日货”的声音又渐渐大了起来,一些商场将日本产品撤柜,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游行示威。
爱国而且充满激情的中学生又怎么会置身事外呢?于是,一场场正式或非正式的关于 “该不该抵制日货”的讨论在学校的课堂中、餐厅里、“卧谈会”上一次次地进行着。就在我们的选票上,主张和不赞成“抵制日货”的同学仍然在继续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进入前十名的话题还有:NBA、“神六”升空、网络游戏、印度洋海啸、“笔仙”。
2005年度青春细节
有一些事情不重大,但是很生动:有一些事情不普遍.但同样是勾勒2005年的青春模样时不可或缺的线条——我们称之为“细节”。
“临终遗言”
“亲爱的父母,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居然是在流泪的。”2005年10月,上海交大附中的510名高二学生在课堂上写下“临终遗言”,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体会到了世界上哪些人值得依恋,哪些人值得感激,并由此学会了感恩。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他“每天都想到破产”。一位哲人说他“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想到失去,才珍惜拥有。
少女妈妈
2005年10月末的一个下午,广州一位高二女生突然在家分娩。少女自行剪断脐带后,将孩子遗弃在自家小区的一棵大树下。婴儿幸亏及时被人发现,才保住了小生命。整个2005年,女中学生怀孕、分娩或流产的新闻不断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端。
性教育,绝不只是了解一些性知识这么简单。
我的笔记5500元
2005年高考结束后,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门前的人行道上挤满了卖书的高三学生。其中一位叫丛倩的女生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她考出697的高分,更因为她给自己高中阶段的课堂笔记开出了5500元的“天价”。而大连高中生彭飞给自己定下了两个目标:考上大,自己的物理笔记价值突破6000元。
既然学习经历能出书卖钱,为什么课堂笔记不能?这就是商品经济社会!
高考减压互助小组
2005年1月,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的几名同学自发成立了一个“高考减压互助小组”。他们利用下午五六点钟这段空闲时间,每天做些不同的事情:练健美操、搏击操,交流学习经验,讨论学习问题……组长周杨说,压力共同承担,快乐共同分享,这就是他们的初衷。
他们是否成功了?不得而知。但同样面对高考重压,他们的做法显然比独自怨天尤人要高明得多。
cs作文大赛
2005年2月,北京市数百名中学生各自组队参加了教育部门组织的“CS作文大赛”,他们不仅要在游戏中展示高超的作战技术,还要在游戏后以比赛过程为主题写出体验作文。在比赛现场,除了忘情投入的“战士”们,还有不少由老师、同学和家长组成的“亲友团”。
真羡慕他们,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CS一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