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心理描写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lb0628w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圣经》中发现,一些人物如加因、若瑟、伯多禄等人的描写,与现代心理学有很多契合之处,可以当做心理现象的案例。按照心理学解释与矫正要求,对照《圣经》描写进行阅读,对读者来说是有趣和有益的。
  关键词:圣经;心理学;心理描写;嫉妒;恐惧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2-01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根源。《圣经》中有众多人物,从领袖到乞丐都出现过。对各种人物的刻画,人性的揭示,心理的描写,都很经典,其中的人物,成为很多文学作品人物原型,引发很多相关研究。本文从几段《圣经》的人物心理描写,与现代心理学论述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很多相似的地方。
  一、嫉妒心理
  1.加因。
  《圣经》的《创世纪》中有这样一段,有一天,加音把田地的出产作祭品献给天主;同时亚伯尔献上自己羊群中最肥美而又是首生的羊;天主惠顾了亚伯尔和他的祭品,却没有惠顾加音和他的祭品;因此加音大怒,垂头丧气。事后,在田间袭击了弟弟亚伯尔,将他杀死。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嫉妒案例,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上级,领导,父母,爱人等喜欢自己,得到更多的爱和其它益处,看到别人被喜欢,心里就会嫉妒。如果能够正确对待,会给自己增加动力,使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否则就可能伤害别人。加因没有正确对待,走了错误的道路,杀死了对手。这在现实中也有,案例不胜枚举。《圣经》中天主说“你若做得好,岂不也可仰起头来?你若做得不好,罪恶就伏在你门前,企图对付你,但你应制服它。”就是要人们正确对待,制服罪恶,不可因嫉妒犯罪。
  2.若瑟。
  《圣经》旧约中另一个人物,也是因为嫉妒,被自己亲兄弟贩卖:
  若瑟因是雅各伯老年所生,故很受父亲的宠爱,而激起哥哥们的嫉妒,更加上有征兆表明,若瑟将成为人间领袖,更使家兄们心生嫉恨。当兄长们一起放羊时,若瑟遵父命前来探望,他们就密谋要杀掉他,看到商队过来,又改变主意,将他卖掉。商队将若瑟带往埃及,而若瑟因其智慧才干,得到法老重用,掌管朝廷和整个国家。家乡闹灾荒,他不计旧仇,解救父兄全家离开家乡,住进了埃及。(《圣经·创世纪》)
  《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就内心感受来讲,起先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然后是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最后可能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嫉妒是有比较复杂的感受,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心理状态。
  现代心理学这样劝解嫉妒者:
  提高道德修养,理性对待周围人和事。正确认识对待嫉妒心理。要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消除损毁别人的动机和念头。应该肯定自己、接受自己,也要客观看待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提高自己。要找出自己长处。寻找和开拓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新领域以增强自信。要学会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嫉妒心重的时候可以转移注意力,想别的事,想对方的好处。也可以设法宣泄,可以自我宣泄,包括痛哭,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也可以能找知心朋友、亲人倾诉,还可以摔枕头,打被子,但不要伤害别人和自己。
  二、恐惧心理
  一般而言,恐惧是面对危险时为了生存而进行防御或逃跑的本能行为,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是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恐惧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
  伯多禄(彼得)的本名是西满,他的弟弟安得烈带领哥哥去见主耶稣,当耶稣看见他时便说:你是若望的儿子西满,你要称为伯多禄。(伯多禄是磐石的意思)(《圣经·若望一书》)。
  《圣经》记录了伯多禄的成长过程。先是普通渔民,然后和弟弟一起跟随在耶稣身边,耶稣给他起名伯多禄,要他做教会的磐石,因为他是一个坚定的门徒,然而最后的晚餐之后,他却三次不认耶稣。
  耶稣被俘,伯多禄远远地跟着。他们在庭院中间生了火,一起环坐,伯多禄也坐在他们中间。有人三次说伯多禄是耶稣的人,他矢口否认了,他还说话的时候,鸡便叫了。耶稣转过身来,看了看伯多禄,伯多禄就想他说的话来:“今天鸡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伯多禄一到外面,就凄惨地哭起来了。(《圣经·路加福音》) 这里表现出了一个普通人的心理冲突:自己是耶稣的门徒,迫于当时的氛围,又不敢承认。
  现代心理学认为:恐惧反应的特点是对发生的威胁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如果威胁继续存在,恐惧个体的活动减少,目光紧盯,耳朵凝听危险的事物,随着危险的不断增加,可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惊慌状态,严重者出现激动不安、哭、笑、思维和行为失去控制,甚至休克,伯多禄哭泣的一个原因,就是出于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怕自己和耶稣一起被捕,被杀;另一方面也怕背叛耶稣受罚。
  对于恐惧的调整,心理学有以下建议:
  (1)强化训练直接动作。自己主动的、积极的去接触恐惧的东西达到消除恐惧,例如,如果害怕在人前讲话,那么偏在人前讲话。
  (2)学习有关知识。人对有些景物产生恐惧心理,是与缺乏这方面知识,不明白"其理"有关,如打雷、闪电。当你知道这是自然界正常现象,恐惧情绪就会缓解。
  (3)回避可怕情景。碰上能引起恐惧的景物时,要尽量避开或排除,恐惧的情绪很快会缓和下来。
  伯多禄正是这样做了。
  耶稣被害后成立教会,他积极进行宣传、组织,管理,不再退缩。五旬节时很多人围观,伯多禄就站起来,高声宣讲。他还去非犹太人家里讲道,使基督教传到了以色列之外的民族和种族。伯多禄还撰写《圣经》中的《伯多禄前书》和《伯多禄后书》。
  伯多禄是一个矫正恐惧心理的典型例子。
  《圣经》对人的心理描写有很多,这里只是其中的两个方面。圣经中描写居多,没有评述。由这些描写的例子,与现代心理学研究和矫正方法对比,可以看出其吻合度很高。由此可知,在心理学方面,《圣经》就很值得研究,其它方面也是。古代有很多优秀著作,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城镇失业现象日益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众多新兴的教育理念开始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合作学习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它能够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
期刊
本文主要从副词“又”的用法、语义和归类三个方面概括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副词“又”的研究情况,为“又”字的通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林纾其人,然后以林纾一生跨越两个时代为切入点,分别分析了两个时代的背景,以及对林纾翻译作品的影响,从而使其作品出现了“浮”、“沉”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最后对林纾的翻译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对林纾的翻译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时代背景;林纾翻译;“沉浮”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1-0
1引言rn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所处的时代背景.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rn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广播剧是现代电子技术的产物,是音响的综合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时与空的艺术。   时间与空间构成了广播剧的四维世界,赋予了广播剧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当事件、人物、情节这些广播剧的内容元素成功地驾驭了时间与空间这种广播剧的艺术形式时,才能完成广播剧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同时,由于广播剧的艺术形象的欣赏是靠听觉完成的,因此,给广播剧独特的艺术形式带来了更为广
人们都愿意“看世界”,可是怎么才能看世界?过去,这个问题会令人们思考很长时间,但是就现在来说,人们一句话就可以回答:“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世界”.原因就是电子产品的广
期刊
品 名 鲁梅克斯 K- 1(乌克兰 )菊 苣(美国 )俄 菜(俄罗斯 )串叶松香草(法国 )白三叶(荷兰 )苏丹草(苏丹 )狼尾草(美洲 )干品粗蛋白质 ( %) 34 32 2 4 .3 2 2 1 5.3 1 5.3 1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学习过程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出现.本文以协同式教学为核心,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