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更早已察觉到画室里一场不可避免的暴风雨:“我和他是如此相反的个性,一个是时刻会爆发的火山,另一个总在内心酝酿情绪。”
文森特·凡·高,情感丰富、激情澎湃,擅用浓烈的色彩和动感的笔触,《麦田》、《星空》、《向日葵》成为不朽的意向,激荡着无数后人的心怀。保罗·高更,天资聪颖、敏感自负,灵动的画笔绘出一幅幅幽远神秘、高深莫测的幻境。他们,同为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同为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在风景明媚的法国南部,他们同吃共住,在黄房子里分别创造出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然而两人迥异的性格注定了悲剧,仅仅9周后,高更负气骄傲出走,凡·高因痛苦而自残,后更陷入无尽的疯癫深渊,开枪自杀。一段佳话最终惨淡收场。
有一些他俩看法不一致的画家,他们的作品正挂在博物馆的墙上。几周以前,面对文森特的不同艺术观点,高更只用“班长!你说得没错!”便糊弄了过去,为的是寻求和睦。但现在,他不会再这么做了。
文森特敬仰19世纪中期的风景画家,如“伟大的”西奥多·卢梭,这已让高更觉得不可理喻了。现在就有一幅卢梭的大作《池塘》摆在眼前,中间立着一棵几乎人形的魁梧大树——文森特在《老紫杉树》中也将老树画成了他自己的模样。不出所料,他果然出奇的高兴。
除此以外,面对文森特对于安格尔和拉斐尔的不以为然,高更早就表达了他的不解。恰好蒙彼利埃就有一幅令高更爱之入骨却让文森特品来味同嚼蜡的安格尔作品。向来有记名障碍的高更又一次把画名给忘了,但他喜爱的画家的作品实在有些不寻常。高更十分中意这幅《安太阿卡斯和斯特拉托尼斯》,尤其是它清晰的轮廓和复杂的构图——“美丽且逻辑缜密”的绘画语言。对安格尔,文森特谈不上讨厌,但认为只有他的画像才有些“现代的风采”,而其他新古典主义的作品则散发着假道学的酸腐味儿。
撇开安格尔不谈,馆中也有许多他俩不约而同看中的作品。小幅作品《圣母之死》源自于佛罗伦萨大师乔托的创作风尚。这幅“微小”油画的主题——“圣洁女人的死亡”与文森特毫不相干,但却让他记忆深刻:“悲喜交加的神情满含真挚的人性,即使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人们,也能有切身的体会,恍如身临其境。”在乔托的身上,文森特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想象中的这位中世纪画家是个身体羸弱的病秧子,“长久地受着痛楚,但却坚忍不拔,脑中塞满了各种想法”。
(摘自《凡·高与高更——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英)盖福德著,张洁倩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文森特·凡·高,情感丰富、激情澎湃,擅用浓烈的色彩和动感的笔触,《麦田》、《星空》、《向日葵》成为不朽的意向,激荡着无数后人的心怀。保罗·高更,天资聪颖、敏感自负,灵动的画笔绘出一幅幅幽远神秘、高深莫测的幻境。他们,同为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同为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在风景明媚的法国南部,他们同吃共住,在黄房子里分别创造出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然而两人迥异的性格注定了悲剧,仅仅9周后,高更负气骄傲出走,凡·高因痛苦而自残,后更陷入无尽的疯癫深渊,开枪自杀。一段佳话最终惨淡收场。

有一些他俩看法不一致的画家,他们的作品正挂在博物馆的墙上。几周以前,面对文森特的不同艺术观点,高更只用“班长!你说得没错!”便糊弄了过去,为的是寻求和睦。但现在,他不会再这么做了。
文森特敬仰19世纪中期的风景画家,如“伟大的”西奥多·卢梭,这已让高更觉得不可理喻了。现在就有一幅卢梭的大作《池塘》摆在眼前,中间立着一棵几乎人形的魁梧大树——文森特在《老紫杉树》中也将老树画成了他自己的模样。不出所料,他果然出奇的高兴。
除此以外,面对文森特对于安格尔和拉斐尔的不以为然,高更早就表达了他的不解。恰好蒙彼利埃就有一幅令高更爱之入骨却让文森特品来味同嚼蜡的安格尔作品。向来有记名障碍的高更又一次把画名给忘了,但他喜爱的画家的作品实在有些不寻常。高更十分中意这幅《安太阿卡斯和斯特拉托尼斯》,尤其是它清晰的轮廓和复杂的构图——“美丽且逻辑缜密”的绘画语言。对安格尔,文森特谈不上讨厌,但认为只有他的画像才有些“现代的风采”,而其他新古典主义的作品则散发着假道学的酸腐味儿。
撇开安格尔不谈,馆中也有许多他俩不约而同看中的作品。小幅作品《圣母之死》源自于佛罗伦萨大师乔托的创作风尚。这幅“微小”油画的主题——“圣洁女人的死亡”与文森特毫不相干,但却让他记忆深刻:“悲喜交加的神情满含真挚的人性,即使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人们,也能有切身的体会,恍如身临其境。”在乔托的身上,文森特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想象中的这位中世纪画家是个身体羸弱的病秧子,“长久地受着痛楚,但却坚忍不拔,脑中塞满了各种想法”。
(摘自《凡·高与高更——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英)盖福德著,张洁倩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