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还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我就实际教学活动浅谈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所作的几方面努力。
一、以故事为载体,让课堂情境“活”起来
教材是信息输入的主渠道,创设语言情境时常受教材所提供信息的限制,在组织教学时应做到既不完全脱离教材的范围,又不局限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故事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意识的素材,从中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片段一:译林版小学英语四上Unit 7 “How much?”
教学这课时我把教室装扮成一个商店,让学生自己带玩具、文具等,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室就变得真实生动。再请学生扮演售货员,便于学生学会对话表演。学生还特意制作“钱”,四人一小组进行买卖,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勇于交流。
二、以学生为中心,让师生互动“活”起来
我国英语教育课程发展史上的创新和解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生本教育。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充分挖掘可供学生学习的素材,为他们提供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片段二:译林版小学英语四上Unit 1“I like dogs.”
师生话题导入:我就问学生What colour do you like?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纷纷举手发言:I like red,blue....随后,我接着问Why?他们的思考热情和发言欲望得以进一步激发。S1:My schoolbag is red.It’s cool.学生众说纷纭,精彩迭出。由学生的回答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是绝对丰富的,他们都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角度。
三、以活动为辅助,让教学环节“活”起来
发散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横向拓展思路,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教学中增加各种活动,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等。
1.小组活动,以疑导思。
小组活动过程就是一个“乐”、“学”、“玩”交融为一体的过程。教师引导、启发得当,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调动班级里各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段三:译林版小学英语三上Unit 4 “My family”
教第一课时,A部分教学任务繁多,出现了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father,mother等,课前我让学生带来一张家庭照片,然后小组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还自导自演,设计了去同学家做客的场景,效果非常好。
2.灵活唱歌,以曲增思。
音乐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不分国界,以优美的旋律征服每一个人的心。用唱歌的方式把学生领进英语学习的门槛,尤其适合小学英语教学。从ABC song、Happy Birthday to you到Happy New Year这些歌曲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朗朗上口,音乐的魅力由此可见。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百变多样,以趣拓思
若能使学生通过多种知识媒介达到掌握的目的,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比如采用英语字母的谜语,开发学生智力:如:What letter can fly?答案为Bb.(bee);What letter can we drink?答案是Tt(tea)……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来参与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语言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了颜色单词后,让学生制作彩球,教师说出一个颜色,就举起这个颜色的球,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可以使他们的灵敏性和注意力得到加强。
(3)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采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声、色、形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活动情境,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四、扩展教材内容,让中西文化“活”起来
译林版小学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中渗透了许多中西方文化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或句子。
片段四:译林版小学英语三上:Unit 8 “Happy New Year!”
这里提到一个New Year’s Day这个节日,在教授完对话后,我引导学生扩展更多的西方节日。于是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道:儿童节,春节,圣诞节……在这里,不免有很多学生会说出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将中西方的节日混淆。所以我要先让学生区分中西方的节日。我采用异同对比方法,对学生感兴趣的节日做简单介绍,例如:Children’s Day,Christmas等。教授教材内容时,正是圣诞节、新年期间,于是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把教室装扮了一番,感受圣诞节及新年的气氛,同时营造真实情景,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新年愿望和对他人的祝福!
五、结语
英语教学活动在侧重语言知识的同时,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和头脑运转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勇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参考文献:
[1]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1993年修订版.
[2]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3]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一、以故事为载体,让课堂情境“活”起来
教材是信息输入的主渠道,创设语言情境时常受教材所提供信息的限制,在组织教学时应做到既不完全脱离教材的范围,又不局限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故事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意识的素材,从中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片段一:译林版小学英语四上Unit 7 “How much?”
教学这课时我把教室装扮成一个商店,让学生自己带玩具、文具等,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室就变得真实生动。再请学生扮演售货员,便于学生学会对话表演。学生还特意制作“钱”,四人一小组进行买卖,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勇于交流。
二、以学生为中心,让师生互动“活”起来
我国英语教育课程发展史上的创新和解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生本教育。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充分挖掘可供学生学习的素材,为他们提供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片段二:译林版小学英语四上Unit 1“I like dogs.”
师生话题导入:我就问学生What colour do you like?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纷纷举手发言:I like red,blue....随后,我接着问Why?他们的思考热情和发言欲望得以进一步激发。S1:My schoolbag is red.It’s cool.学生众说纷纭,精彩迭出。由学生的回答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是绝对丰富的,他们都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角度。
三、以活动为辅助,让教学环节“活”起来
发散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横向拓展思路,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教学中增加各种活动,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等。
1.小组活动,以疑导思。
小组活动过程就是一个“乐”、“学”、“玩”交融为一体的过程。教师引导、启发得当,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调动班级里各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段三:译林版小学英语三上Unit 4 “My family”
教第一课时,A部分教学任务繁多,出现了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father,mother等,课前我让学生带来一张家庭照片,然后小组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还自导自演,设计了去同学家做客的场景,效果非常好。
2.灵活唱歌,以曲增思。
音乐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不分国界,以优美的旋律征服每一个人的心。用唱歌的方式把学生领进英语学习的门槛,尤其适合小学英语教学。从ABC song、Happy Birthday to you到Happy New Year这些歌曲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朗朗上口,音乐的魅力由此可见。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百变多样,以趣拓思
若能使学生通过多种知识媒介达到掌握的目的,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比如采用英语字母的谜语,开发学生智力:如:What letter can fly?答案为Bb.(bee);What letter can we drink?答案是Tt(tea)……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来参与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语言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了颜色单词后,让学生制作彩球,教师说出一个颜色,就举起这个颜色的球,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可以使他们的灵敏性和注意力得到加强。
(3)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采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声、色、形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活动情境,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四、扩展教材内容,让中西文化“活”起来
译林版小学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中渗透了许多中西方文化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或句子。
片段四:译林版小学英语三上:Unit 8 “Happy New Year!”
这里提到一个New Year’s Day这个节日,在教授完对话后,我引导学生扩展更多的西方节日。于是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道:儿童节,春节,圣诞节……在这里,不免有很多学生会说出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将中西方的节日混淆。所以我要先让学生区分中西方的节日。我采用异同对比方法,对学生感兴趣的节日做简单介绍,例如:Children’s Day,Christmas等。教授教材内容时,正是圣诞节、新年期间,于是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把教室装扮了一番,感受圣诞节及新年的气氛,同时营造真实情景,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新年愿望和对他人的祝福!
五、结语
英语教学活动在侧重语言知识的同时,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和头脑运转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勇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参考文献:
[1]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1993年修订版.
[2]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3]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