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9265358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00例骨科术后患者,按照多中心、随机、平行等方法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为4.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12/50),并且观察组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骨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减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骨科;护理干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00—01
  在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主要是指血液在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内出现不正常的凝结,这是外科手术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1]。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和丧失劳动力,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发生肺栓塞而死亡,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骨科术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我院对此次所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成效,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护理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均为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其中男性为62例,女性为38例;年龄在35~69岁,平均为(52.5±2.0)岁;骨折类型:25例原发病有股骨颈骨折、35例股骨头坏死、26例股骨干骨折、14例骨盆骨折。按照多中心、随机、平行等方法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对两组患者的骨折类型和年龄等资料进行比较,经过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护理人员给患者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同时指导患者定时进行翻身和变换体位。此外,对静脉输液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穿刺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术前评估等护理,如下:
  术前评估: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进行宣传和教育,尤其是老年人群和肥胖以及糖尿病和发生过血栓病史的患者。对患者讲解相关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后果,让患者引起重视,并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让患者戒烟、戒酒;术后让患者进行早期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活动方法[2]。
  卧位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将患者的双下肢太高,有利于其静脉的回流。不能在患者的膝下垫较硬的枕垫,同时也不能让患者出现过度屈髋情况,防止影响其静脉的回流。
  间歇性压迫法:对患者采用间歇性下肢气囊压迫,能夠有效地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采用搏动性的小腿充气能够使得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加快。此外,其还能够使得患者的静脉能够完全排空,进而有效地保护其瓣膜功能。
  运动指导:要协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定时的翻身,同时要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必要的下肢锻炼,对静脉回流有一定的帮助。挤压其腓肠肌,护理人员和家属可以太高其下肢,对患者的腓肠肌进行有节律的挤压,采用挤压1s和放开1s交替进行,持续的时间为3~5min,每4h挤压1次[3]。
  饮食、饮水护理:术后,给患者吃一些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还要多吃一些维生素丰富和营养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食物要以偏酸性的食物为主。比如给患者多吃一些苹果和梨以及西红柿等。要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避免患者因用力排便而引起腹压出现升高,进而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造成影响。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或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为4.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12/50),并且观察组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为:静脉血流滞缓和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壁损伤。当患者血液速度减慢或者产生漩涡时,则血小板就会在血管内膜上沉积,当激活的凝血酶达到凝血所需要的条件时就会发生血栓。然而导致患者出现血流缓慢的主要原因为外伤或者骨折、卧床时间久等。导致发生高凝的主要原因为脱水和休克以及红细胞增多等,使得患者的血液出现浓缩,此外,由于手术等应激状态而释放出较多的凝血酶原,使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出现增强,同时血液中的雌激素含量也会出现增加。在各种创伤性的操作下,患者很可能会发生静脉壁损伤,在患者出现静脉壁损伤之后,会释放凝血因子等,进而使得外源性凝血栓途径得到启动,使得患者的血管受到损伤,甚至还会导致患者的正常血管内弹力板发生断裂,最后血小板等出现沉积而发生血栓。
  对患者进行骨科手术,其具有以下特点:患者在骨科手术之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或者制动,由于患者的肢体出现疼痛而不能活动等原因,使得患者的肢体长期处于被动的体位下,进而对下肢静脉造成压迫,导致血液出现延缓。在麻醉的作用下,患者的下肢静脉血管出现扩张,导致血流减慢,使得患者的下肢肌肉出现松弛,同时其的收缩功能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手术中,对患者的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将内源性凝血因子激活,增强血小板的凝聚力、在手术前后需要对患者禁食、禁饮等,进而使得患者的血液出现浓缩。此次研究中,我院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等护理干预,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为4.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12/50),并且观察组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临床上,对骨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减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齐新德.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152-153.
  [2] 刘忠玉,辛景义.脉血康胶囊预防创伤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07:631-633.
  [3] 陈嫣红,陈伟莲,刘伟琼.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1,27:4-6.
其他文献
【摘要】 为加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本文总结了本院神经外科开展循证护理的情况,旨在帮助护理工作者认识循证护理,运用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 循证护理;神经外科;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65-02  循证护理(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以实证为基础,结合自己的护理技能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我院放射科护理风险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13年1月到6月期间护理事件308例的资料并作总结性研究。分析风险发生率和方式原因,分析相应的对策。结果:数据显示放射科风险发生率略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护理技术高低,是否按规章制度, 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意识大小,是否高度责任心等。 结论:放射科护理风险诸多,需重点加强管理。  【关键字】放射科护理;护理风险;危险因素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患者非常容易发生严重性的焦虑和情绪不稳定以及睡眠不好等情况,同时由于这些症状的产生,使得患者的心率出现很大变化,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增加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结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加连;血液灌流;操作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65-01  血液灌流是利用体外循环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等。[1]由于它的特殊功效,应用于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时,能更好的清除肌酐、尿酸以及中分子物质等。[2]临床上也更多应用于药物和毒物中毒的抢救治疗。因灌流器要有充足的预冲和保留的时间,患者往
期刊
【摘要】在病情的治疗时,静脉的穿刺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并且在临床的护理中位置也是相当重要的。静脉的穿刺和练习的次数、掌握是否熟练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但是穿刺的成功与否,与外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就外部因素中的物品、患者、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操作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进行分析。减少或避免影响静脉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关键词】静脉穿刺;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探析护理干预在门诊小儿输液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中心门诊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小儿输液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这两组门诊小儿输液患者的临床护理成效。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为95%,对照组为6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