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64岁,因"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术后6个月,便茶色尿1 d"入院.患者于2009年11月在我院行肝脏及腹膜肿块活检术,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个月后在我院血液科行APBSCT,预处理采用BEAC方案:洛莫司汀200 mg/m2,移植前第5天(-5 d),口服;环磷酰胺1.5 g/m2,-4~-1 d;阿糖胞苷100 mg/m2,-4~-1 d;足叶乙
【机 构】
: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400016,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4岁,因"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术后6个月,便茶色尿1 d"入院.患者于2009年11月在我院行肝脏及腹膜肿块活检术,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个月后在我院血液科行APBSCT,预处理采用BEAC方案:洛莫司汀200 mg/m2,移植前第5天(-5 d),口服;环磷酰胺1.5 g/m2,-4~-1 d;阿糖胞苷100 mg/m2,-4~-1 d;足叶乙甙100 mg/m2,-4~-1 d.术后行相关处理并定期随访,检测结果均正常.1 d前患者便茶色尿,尿量较平时减少一半,约1000 ml。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CD4+ 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率的平衡关系及其在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70例MM患者分为初发组30例,平台期组23例,复发/难治组17例,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Th17和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结果 初发组及复发/
对于血液病患者进行合理化治疗是社会公众对于我们血液学工作者的期望,也符合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部分血液病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等如果处理得当,并不影响患者寿命.这类疾病患者中相当一部分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对于这些患者如何进行合理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ET和ITP进行阐述,供同道参考。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9月进行allo-HSCT的533例(534例次)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否相合、患者年龄、供者年龄、供受者性别关系、供受者亲缘关系、干细胞来源、预处理含或不含全身放射治疗(TBI)、HLA位点等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多数为前B-ALL(PreB-ALL).在这部分患儿中,CD20表达阳性是否与患者治疗反应和预后相关,国外仅有个别文献报道,国内也只有成人病例报道,提示CD20表达对预后无显著影响[1].我们回顾性分析了CD20表达阳性的PreBALL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与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关系。
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是引起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作为主要的蛋白降解酶与恶性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1].肿瘤患者外周血血清可溶性的uPA受体(suPAR)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2].我们研究了4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suPAR表达,旨在探讨suPAR表
2011年1月14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延东宣读奖励决定。大会颁布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
目的 用定量多色荧光原位杂交(QM-FISH)的方法检测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是否存在异质性亚克隆,及不同亚克隆之间在遗传学上的承继关系.方法 在UCSC Genome Bioinformatics数据库中定位检索含目的基因AML1、ETO、WT1、c-kit和p27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克隆,用缺口平移的方法将荧光素染料标记的dUTP或dCTP连接到目的基因上制成五色FIS
静脉血白细胞参数指标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其对疾病的诊断、疗效分析、疾病过程监测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伴随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的迅猛发展及普及,不仅提高了白细胞检测的准确性,也为临床提供了多参数、有价值的诊断依据,促进了血液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使用静脉血、建立我国各地理位置环境下血细胞分析仪各参数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已势在必行.但临床实验室正常值参考范围的结果和质量
患者,男性,68岁.因"纳差、乏力伴黄疸半个月,咳嗽1周"于2011年2月15日入院,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伴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未予重视.1周前有咳嗽并黄疸进行性加重,出现嗜睡等神志改变,转入我院.患者近5年反复头晕、乏力,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晕厥3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入院时查体可见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左下肺闻及细湿啰音,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