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欲之辨”与清初理性精神的复归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ngy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宋儒到晚明先锋派文人再到清初具有反思精神的思想家,人们之于理欲观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清人不仅纠正了宋儒“理欲对立”的错误,同时也批判了晚明士人在欲望上的过度放纵;既不赞成明人的“弃理从欲”,同时也反对宋儒的“存理灭欲”,而是主张在“以理节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理、欲调和。克服“唯理”或“唯欲”的偏激而更趋向“理欲兼顾”的中庸,“理欲之辨”也由此被逐渐导向了富有理性精神的合理化方向。
其他文献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接近2.4亿。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全球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8月27
<正>近年来,中国政府支持创新创业力度空前。越来越多海外留学人员选择"海归",投身到祖国如火如荼的创新创业热潮中。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仅
乐道,顾名思义就是快乐之道。打工一族一般给人的感觉就是很难有出头的一天.工作量和薪金不成正比。拼搏、劳累、负担、压力、加工、加时几乎是打工一族的宿命;而邀功、牟利、得
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众多,法律法规、政府、市场、中介组织也对高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高校的治理环境。本文在分析地方本科高校治理环境及其困境的基础上,通过创
进入新世纪,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一方面要求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