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只有搞好企业财务管理,才能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济形式根本好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健词:企业财务管理;内部信息;内部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0-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只有搞好企业财务管理,才能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济形式根本好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企业的实际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纳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企业内部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信息质量不高
企业内部信息不能及时沟通,造成财务被动算帐、算死帐的不良局面。企业尤其中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内部设备和业务流程方面比较复杂,为了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的信息,人为制造信息的流通不畅。财务部门仅仅被看作是专司“簿记”的职能部门,只能被动地记帐、算帐,违背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心”的原则,削弱了企业的竟争能力。2、信息质量不高,难以形成领导决策的有力支持。会计信息的内容不应只限于成本费用的降低、节约措施的执行情况等原始信息,还应包括预测信息和决策信息,以增加信息的高效性。
(二)财务权利过度分散,难以确保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集权和分权是两种基本的管理模式,若管理对象结构复杂,布局分散,管理者本身监控能力弱,宜采用集权型管理,反之宜采用分权型管理。对照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不难发现在管理模式上的问题。一些企业一方面经营规模较大,业务领域较宽,内部经济关系极为复杂。另一方面,管理者素质不高,管理方法和手段較为落后,在此条件下,财务管理方面宜采用集权型管理模式。然而过去几年,我们把企业内部改造中的“放权让利”的做法推向极端化,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权,尤其是在财权方面过度分散。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一是企业难以实现资源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整体调度和合理配置。二是企业难以实现对其下属企业和部门行为的监控,导致属下企业的经营行为与企业总体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三)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的预期效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就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预测与控制手段。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可以优化财务行为,实行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清楚或不太清楚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而是盲目追求“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等。
(四)依法理财意识淡薄,财经纪律检驰。
由于法制意识淡薄,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企业领导随意干涉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授意,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达到粉饰政绩,转移国有资产的目的。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监控措施不力,无法从根本上预防营私舞弊,贪污盗窃以及其他违法行为。出现经济案件由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许多问题只是调帐、行政处分和罚款,存在避重就轻、以罚代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解决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树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财务信息化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不仅涉及个性作业流程,而且要求改变领导方式,内部政策、组织结构、考核程序和标准,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对于企业财务人员而言,不仅要关注财务信息,而且要把注意力转向会计的管理职能上,充分参与企业的决策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各业务部门要与财务管理部门很好地沟通,避免造成估算拖延,应避免企业供销脱节,成本流失。
(二)合理调整企业财权配置,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针对财务权力过度分散而使财务管理困难的状况,必须花大气力调整财权配置。集中财权,强化管理。具体操作是:把一些重大的财务权包括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和财务人员的任免权收归企业总部,压缩企业总部财务结构,精减财务工作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及水平能力,只给所属企业留下单一的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这样既可保证既定方针的执行,又可以限制滥用职权。同时缩小财务管理的半径,使财权被各层次分割而散布于各级企业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三)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的企业由于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存在差异,因而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也非完全一致,即使同一企业由于其财务活动涉及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因而其财务管理目标也不是唯一的。从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有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二是提高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目标;三是维护利益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而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目标和维护利益目标,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目标或基本目标。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强化内部监督,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的重点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重点是财务监督。因此,认真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依法理财的重要保证。首先,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基础和核心来抓,要旗帜鲜明地树立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其次,财务监管机构要科学,监管人员配备要充分,财务管理制度要健全,会计工作程序要规范,检查监管要到位;最后,要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对一些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肃惩处,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防止违法不究,以罚代刑现象。
关健词:企业财务管理;内部信息;内部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0-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只有搞好企业财务管理,才能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济形式根本好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企业的实际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纳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企业内部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信息质量不高
企业内部信息不能及时沟通,造成财务被动算帐、算死帐的不良局面。企业尤其中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内部设备和业务流程方面比较复杂,为了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的信息,人为制造信息的流通不畅。财务部门仅仅被看作是专司“簿记”的职能部门,只能被动地记帐、算帐,违背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心”的原则,削弱了企业的竟争能力。2、信息质量不高,难以形成领导决策的有力支持。会计信息的内容不应只限于成本费用的降低、节约措施的执行情况等原始信息,还应包括预测信息和决策信息,以增加信息的高效性。
(二)财务权利过度分散,难以确保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集权和分权是两种基本的管理模式,若管理对象结构复杂,布局分散,管理者本身监控能力弱,宜采用集权型管理,反之宜采用分权型管理。对照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不难发现在管理模式上的问题。一些企业一方面经营规模较大,业务领域较宽,内部经济关系极为复杂。另一方面,管理者素质不高,管理方法和手段較为落后,在此条件下,财务管理方面宜采用集权型管理模式。然而过去几年,我们把企业内部改造中的“放权让利”的做法推向极端化,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权,尤其是在财权方面过度分散。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一是企业难以实现资源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整体调度和合理配置。二是企业难以实现对其下属企业和部门行为的监控,导致属下企业的经营行为与企业总体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三)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的预期效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就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预测与控制手段。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可以优化财务行为,实行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清楚或不太清楚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而是盲目追求“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等。
(四)依法理财意识淡薄,财经纪律检驰。
由于法制意识淡薄,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企业领导随意干涉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授意,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达到粉饰政绩,转移国有资产的目的。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监控措施不力,无法从根本上预防营私舞弊,贪污盗窃以及其他违法行为。出现经济案件由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许多问题只是调帐、行政处分和罚款,存在避重就轻、以罚代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解决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树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财务信息化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不仅涉及个性作业流程,而且要求改变领导方式,内部政策、组织结构、考核程序和标准,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对于企业财务人员而言,不仅要关注财务信息,而且要把注意力转向会计的管理职能上,充分参与企业的决策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各业务部门要与财务管理部门很好地沟通,避免造成估算拖延,应避免企业供销脱节,成本流失。
(二)合理调整企业财权配置,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针对财务权力过度分散而使财务管理困难的状况,必须花大气力调整财权配置。集中财权,强化管理。具体操作是:把一些重大的财务权包括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和财务人员的任免权收归企业总部,压缩企业总部财务结构,精减财务工作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及水平能力,只给所属企业留下单一的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这样既可保证既定方针的执行,又可以限制滥用职权。同时缩小财务管理的半径,使财权被各层次分割而散布于各级企业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三)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的企业由于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存在差异,因而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也非完全一致,即使同一企业由于其财务活动涉及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因而其财务管理目标也不是唯一的。从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有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二是提高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目标;三是维护利益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而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目标和维护利益目标,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目标或基本目标。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强化内部监督,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的重点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重点是财务监督。因此,认真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依法理财的重要保证。首先,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基础和核心来抓,要旗帜鲜明地树立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其次,财务监管机构要科学,监管人员配备要充分,财务管理制度要健全,会计工作程序要规范,检查监管要到位;最后,要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对一些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肃惩处,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防止违法不究,以罚代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