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眼病损小儿视力

来源 :家庭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孩子来说,从3岁到6岁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然而,儿童时期的四种常见眼病:斜视、眼球震颤、上睑下垂和屈光不正,会严重影响视功能发育,如果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干预措施,将导致视力低下,甚至失明。金小琴主任提醒,深入了解这四类眼病的表现及治疗方法,是每个家长必做的功课。
  斜视——半岁后要重视
  斜视,是指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当一只眼睛直视目标时,另一只眼便斜向一侧。多由眼球位置不正,或眼肌平衡失调所致。斜视有很多种,如眼球向内偏斜,医学上称内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如眼球向外偏斜,称外斜视,俗称“瞟眼”。
  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眼睛常常是一会内斜,一会外斜。3个月以后的婴儿,眼睛才逐渐稳定下来了。6个月以后,如果婴儿看东西还是斜视,就应该重视起来了。
  小儿斜视的治疗要根据发病的年龄和斜视的类型等具体因素来制订治疗方案,绝大多数斜视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
  先天性内斜视,若发生在婴幼儿出生后6个月内,可以在1-2岁时施行手术;若是6个月后发生的,切忌盲目手术,一定要先散瞳验光,因为此时出现的内斜视,有的可以通过佩戴矫正眼镜进行矫正。对于并发远视的患儿,可先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3-6个月,此时内斜视若完全矫正,则不需要手术,继续戴镜就可以治愈。如果戴镜6个月以上,戴镜后斜视仍然没有变化,则应尽早做手术。
  对于间歇性外斜视,虽可先保守治疗,但往往只能减轻斜视度数,达不到完全治愈的效果,最终还是需要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应在未形成明显的外斜而且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丧失之前进行手术矫正,在4-6岁时手术最佳。
  如果是斜视合并弱视,原则上先治疗弱视,后治疗斜视。
  眼球震颤——视情况手术
  眼球震颤,就是眼球不自主地往返摆动,这种运动如同钟摆一样,有一定的节律性。主要表现视力下降,患者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看清东西,常常会将头随着眼球的震颤而转动偏向某一方,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代偿头位”。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多在注视一处时震颤明显。如果不存在明显器质病变,视力下降一般就是由物像震颤导致。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可采取矫正屈光不正和三棱镜矫正法。如果此类非手术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就要开刀将患者患侧眼位移向正前方,减少或抑制眼球震颤的出现,以增进视力。
  上睑下垂——手术是唯一办法
  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如果不停地皱眉,有时耸耸肩,看前方时总不由自主地仰起头,这时就要注意啦,很有可能小孩患有上睑下垂。上睑下垂多是先天性的,极少数为后天因素引起,如外伤等原因损伤了提上睑肌。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常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性疾病,人群发病率为0.12%,主要是由于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支配它的运动神经即动眼神经发育异常、功能不全所导致,临床表现为出生后即出现的单侧或双侧上眼睑下垂而不能上提。轻者影响外观,重者导致弱视,影响视力。
  该病治疗的唯一途径就是手术矫正。手术方法很多,如提上睑肌缩短、额肌瓣悬吊等,根据患者提上睑肌的肌力提供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对于患者视觉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若为单眼重症先天性上睑下垂,为防止弱视发生,最早于1岁后便可进行手术治疗;若为轻中度下垂,不影响小儿正常视觉发育,手术时机可选择在学龄前6-7岁。
  屈光不正——配眼镜和物理治疗
  屈光不正是很常见的眼部疾患。最常见的有三种: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远视眼(远处、近处均看不清)、散光(因角膜不规则弯曲而引起的影象变形)。
  对于小孩来说,从3到6岁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期,视力水平逐渐增长,3岁达0.6,4岁达0.8,到5岁时80%的小儿视力可达1.0,如果这段时间儿童有屈光不正,患眼的视觉发育就会受影响,视力将低于同年龄的儿童,并且容易出现弱视和斜视,所以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由于儿童眼球的可塑性比较大,因此治疗儿童屈光不正,可以采用配戴眼镜和物理治疗,视力多数可以得到矫正。
其他文献
病痛病痛,我们往往以为,身体痛说明身体有病。实际上,有很多病没有痛感。以下这6个症状发生时无疼痛感,千万要警惕,因为这可能就是癌症早期的症状!  1、无痛血尿:尿血而无腹痛症状是肾癌、膀胱癌的早期症状。如伴有腹痛的尿血则可能是泌尿系统结石。因此,同样是血尿,良恶性疾病的区别主要看有无腹疼。  2、无痛乳房包块:乳房出现的包块如果没有疼痛感,用手触摸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质地较硬,
策划提要: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也会日益衰退,很多人常常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但为了追求事业的更大成功,忘乎所以,拼命地透支着自己的身体。孰不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身体不适而硬熬,就如同雪山一般,随时可能崩塌。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哪怕是细小的不适和反常都要引起警惕,小疾酿大病,任何一种小毛病都有可能日积月累成为无药可治的大病。  胃痛导致丢命,便血一查
有些疾病特别青睐女性朋友,而且,因为这些大多都是小病,多数情况下,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有的女性嫌就医麻烦就拖着不管。可不曾料到,这些小病也会成大病的导火索。  总统的甲状腺癌疑云  2012年1月4日,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这位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阿根廷总统,在例行体检中因甲状腺问题而引发关注,并因怀疑甲状腺癌而实施了手术切除。几天后,总统的甲状腺通过病理检查,排除了甲状腺癌。  【真相剖析】  
一些看似很正常的现象,当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它就是危及你生命的大问题了!所谓量变到质变,就是这个道理。别忽视这些小毛病,辨别身体正常与否,及时做好防治准备。  症状一:打嗝  正常情况:胃部受凉或情绪波动、吃饭过快、胃里吸纳多余空气等均易引起打嗝。喝点热开水或休息片刻即可。  异常情况:如果频繁打嗝,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迹象。此时,胃酸反流至食道,引起胸部烫觉,严重时引起心肌梗死。  如果一整天打
男人常被贴上“强大”的标签,与女人相比,男人更难被疾病击倒。事实上,男性也并不是天生就强健。在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下,很多男性背负压力,透支体力,加上没有健康体检的意识与习惯,有的甚至患病了也长期不去医院就诊,结果,小病积成了大病。  难缠的“牛皮癣”——前列腺病  付先生今年50多岁了,被慢性前列腺炎困扰了多年。据他介绍,新婚燕尔之时,他与太太共度蜜月。疏于防护,患上了“蜜月性前列腺炎”。刚开始
2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公布了7色瘦、VC苹果醋瘦身胶囊等多批次的假冒减肥产品,并要求各地严查。专家提醒市民,一些爱美人士为了减肥,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部分减肥手段甚至让人不寒而栗。在此,特别邀请各领域专家,对此进行了“谣言粉碎”。  改肠道 惊恐指数:★★★★★  一名在校的女大学生,曾在北京某医院接受“肠道改造”手术减肥。据了解,这种肠道改造的手术,其实就是为了阻断三分之二的胃,而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