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职教育的本质体现。高职素质教育既要突出职业特色,也要促进学生在政治素质、公民素质、身心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开展素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的结合,强化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引导从体验到感悟的递进。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本质 内涵 途径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同时也是素质教育。高职素质教育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步。但是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普遍期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等方面观察,高职素质教育的现状仍不相适应。从具体实施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尽完善,资源投入相对不足,教育质量缺乏保障等。加强和改进素质教育,必须从更宽的视野和更大的纵深观察,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系统性,进一步明确高职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研究高职学生应有的素质构成,探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体现
  1、素质教育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人才强国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战略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人才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刚要》提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大学要培养的不应是畸形发展的“偏才”或是只懂专业的“专才”。只有将素质教育提高到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适应党和国家的战略要求,学生才能成长为能够担当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人才”。
  2、素质教育是高职学生全面成长的内在需要
  高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和特殊期。其关键性在于高职生的生理、心理正处于发育的定型阶段;其特殊性在于高职生的素质基础相对单薄而成长环境相当复杂。如果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健康成长所需,那么他们可能不加选择地接受外部环境影响,包括那些极其有害的不良信息。大学生作文明社会的高端群体,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基本的文明修养、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和自主自立的能力。
  3、素质教育是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现实要求
  在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社会,人才是最根本的资源要素。人才的定义已不再是单纯掌握知识或技能的人,人才还必须兼具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例如:在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一问题上,时任微软副总裁的李开复先生的答案是“人品、智慧、团队精神、激情”;华为公司“招聘七原则”最注重应聘者的素质、潜能、品格等等。可见企业普遍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如果忽视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就偏离了现实需要。
  4、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对教育本质的理性回归
  从人本教育的观点看,教育的本质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完善。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对照两位先贤的观点,高职教育的现状是值得深思的。诚然,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但这种特色应该设定在专业教育改革的范围之内,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取舍之间,而不应建立在削弱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这是重新认识高职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高职素质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政治素质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人民教育的使命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学生政治合格、思想健康。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起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惟其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将思想和情感转化为认真学习的自觉行动,循着正确的人生轨迹健康地成长。相反,如果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能得到有效增强,他们就难以抵御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袭,他们非但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很可能还会走向反面。
  2、公民素质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主体
  高职学生要成长为合格的职员,首先要成长为合格的公民。公民素质由道德素质、法制素质、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构成。任何一个公民都必须接受公德道义的感召,法规纪律的约束,文明行为的规范以及承担基本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进步的接力者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者,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具有公民身份,走上社会更要独立承担起全面的义务和责任。因此高职学生的素质应该有更宽泛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如人文修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等等。
  3、职业素质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
  培养职业素质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特色。高职学生将要面对的是物竞天择的职场,要在职场站稳脚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就是职业素质的明确导向。从企业普遍的岗位要求看,可以进一步解读为:忠诚心、积极性、严谨精神、创新精神、协作意识、成本意识、沟通能力、数字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文化融通能力等等。
  4、身心素质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学生体质羸弱,情感问题不严肃,遇到困难消极悲观,严重的甚至存在心理障碍。究其原因,一是入校前在身心健康方面的欠账;二是青春期生理和情感的迷茫;三是自我期许与就业压力之间的错位。据此,有必要将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作为高职素质教育基础工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锻炼健康的体魄;引导学生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掌握自我调适心理的能力。
  三、高职素质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
  1、共性与个性结合,做到素质教育深入性与丰富性相统一
  高职学生既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也存在鲜明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性格情调、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目标追求、地域习俗等。实施素质教育非但不能忽视差异的存在,相反还应尊重差异、利用差异。例如,某些学生的思维可能比较跳跃,某些学生可能有管理潜质,那么就应该创造条件给他们尝试的机会,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特长;再如,某些学生个性奔放,而某些学生则比较内向,如果他们能够自主选择适合的教育形式,那么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主体与客体互动,谋求素质教育影响力和渗透力更高效
  主客體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对素质教育的成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客体是人,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青年人的思维往往有着较强的批判性甚至叛逆性,灌输式的教育往往不受欢迎,而尊重和引导他们的自主意识,采取主客体互动甚至互换的方式,效果可能迥然不同。例如,就某一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真实观点,这种牵动学生思维的教育方式就容易引发共鸣。或者,采取辩论的方法,教师甚至可以以反方的角色出现,经过思想的碰撞,可能收到奇效。
  3、锤炼与思考递进,实现素质教育从体验到感悟的升华
  感悟必然是历经艰辛才能收获的道理,是人生最为深刻的成长因素。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摔打,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快乐与艰辛,是获取感悟的必由之路。这种素质教育的实境,可以是职场竞争环境,也可以是创业试水环境;可以在校内构建,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例如开设校内创业园,与企业共建创业基地、拓展基地等。不同的实境可以给予学生不同的体验,即便失败了也是一种历练。而将感受提升为感悟则是素质教育的更高层次,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所得、体验所得进行思考和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爱因斯坦赞成这样的观点:“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科学巨匠当然不是在调侃教育,这个留下来的东西正是固化在这个人身上的素质,是藉由教育获得的身心、能力、思想和智慧的全面发展。素质不仅是难以忘却的东西,而且在任何时空都能让人受益无穷。当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成为同样有力的双翼,高职教育也将站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崭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燕国材.论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J].探索与争鸣.2009.8.
  [2] 郑伟,蔡小菊.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教书育人新解[J].教育与职业2009(6月中).
  [3] 李人杰,汤海涛.关于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月下).
  [4]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作者简介:
  周彩根(1964/7— )男,江苏苏州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学生管理。
  基金项目:
  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中期成果,项目编号:K2010324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与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愈发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积极地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文章立足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接着又对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与说明,旨在于改善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及其质量,推动学生英语素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发展,现代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开始发生转变,素质教育的概念慢慢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
现代教学相对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数学教育借助新技术的拓展有了许多的更新,教师不再依赖于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中引入趣味教学的理念,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