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材插图的阅读方法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插图是高中生物教材的第二语言,加强插图的阅读是教师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总结高中生物教材插图的七种阅读方法。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插图 阅读
  插图是高中生物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浓缩和承载了生物科学的概况,作为生物教材的第二语言,以形象、生动、简明扼要、概括、直观地说明了一些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 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和直观性。教材中的插图,表示形态、结构或生理过程的模式图、示意图占很大比重。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插图的阅读教学至关重要。
  一、按序读图
  插图是为了说明某一生物学知识,各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读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读,避免杂乱无章,漏掉一些相关结构、过程,理清顺序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读结构图时,先看图名,再看各组成部分的名称,然后按照先上后下、从左到右或先主后次等顺序进行观察。如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通过立体的细胞内部结构模式图,将文本描述的知识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能直接让学生对各种不容易通过想象形成的细胞器结构和位置,清晰的在大脑中形成概念,这样一来,它就可以帮助学生将其中复杂的关系简单化、条理化和深刻化,使学生扎实地记住了各个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读生理过程图时,要先把握图中的结构,然后按照生理过程的发生顺序进行读图。如读“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时,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辨认图中的各种结构,然后按照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的顺序去观察图像,最后再观察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负反馈调节)。这样做后该知识点就直观清楚了,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读曲线图时,首先应先看清楚标题。标题是最核心的内容,先读标题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二看坐标中纵、横坐标的生物学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三看曲线的变化趋势:①上升(直线上升,逐渐上升)?②下降(直线下降,逐渐下降)?③还是保持稳定?④先上升后下降?还是先下降后上升?四看“五点”,即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要注意五点可能隐含着某些限制条件或表示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含义。
  二、据文观图,以图促文
  以文辅图、以图代文、图文并茂是生物教材编写上的一大特点。在教材中,图与文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读图时应注意:将图与相应的文字内容对照阅读。根据文字对生物体结构或生理过程的描述,“读”对应的图,找出图中体现出文本所描述的特点或规律以及图中隐含的知识。另外,利用插图的特点---直观性,通过观察图像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去印证核实书本中的文字内容,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三、图图比较,对比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经过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借助比较的方法,定会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教材中的一些插图更是对比阅读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提供与之“貌合神异”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全面地理解生物图所蕴涵的信息。教学中,把课本前后有关联的图,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区别和联系,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四、图图整合,整合阅读
  图图整合是指把几个相关知识的图集在一起,使其成为表达某一知识的系列图,图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迁移和应用。插图的补充与重组是把文本前后有关联的图进行补充、重组,然后进行比较,寻找区别和联系,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图形处理——对教材中插图进行补充、重组如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补充,加上类囊体、叶绿体的草图,将各种物质移到叶绿体内外的不同位置,并用虚线箭头表示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物质联系。补充后,可将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反应的场所(类囊体),光反应的产物(O2、[H]、ATP),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H]、ATP),暗反应的场所(叶绿体基质),暗反应产物(CH2O)等知识点全部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对“光照或CO2发生改变导致C3、C5的增减”、“ADP在叶绿体中的流动方向” 以及“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等问题时,能够清晰准确地用图解答。还可对教材中插图进行重组,如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图解、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进行重组,有利于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插图的补充与重组,能把教材的知识要点、难点集中在图上,学生通过训练后印象深刻,也就培养学生的插图阅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重组插图,实现静态图像动态化过程,加深静态图像的认识 教材中有较为难懂的图像类别,如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图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解,兴奋的传导、传递图解等,是以组合性的插图形式出现,反映一个连贯动态的变化过程。单纯借助静态的图像很难描述动态的生命过程,而且学生脑海中形成的图像印象是割裂的、不连续的。
  五、以画促读,读画结合
  画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画图可以动用学生更多认知感官参与识图,可以提高学生读图效果,画图是促进读图的有效手段。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教材中一些重要的结构图或生理过程图,然后与教材中插图进行对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从而对教材图像留下深刻印象。
  六、以文促图,文图转换。
  培养学生的文图转换能力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将文字对应转换成相应的图解,实现抽象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的图像。如:将体液免疫的文字描述过程转换成过程图解如下所示:
  综上所述,教材中的插图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它们作用,有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培养学生读图意识、读图方法和读图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代芬主编.《生物教学法》,云南教育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2、3人民教育出版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让这些乡野村孩的言行变得文明而有序。通过反思,我想到了课外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但是如何引导这些顽皮的孩子亲近书本,进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却需要我们大家好好研究研究。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阅读 策略  我以前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漫步在乡下的小学校园,不时会有一些稚嫩而刺耳的脏话撞击你的耳膜,这些与学校这个文明的圣地格格不入,让你很是不爽
[摘要]当今是信息化知识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牧区小学计算机数量不多,课时安排少,间隔周期长;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层次差异明显,课堂教学难度大。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够让牧区孩子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迫切要求。所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地区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那么如何上好这门课就成了摆在专职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浅显的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
小学开放式音乐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变“以技能训练为主”为“提高音乐素质为主”,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师生互动,提高音乐课堂实效,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是贯彻小学“半小时课堂”教学理念的需要,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选择,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此,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儿童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儿童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有对音乐的热情和向往,他们用稚嫩的童心追逐着每一个音乐的瞬间,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感受着音乐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不曾放弃。但是每一个孩子的音乐能力和天赋各不相同,一个很有音乐细胞的和一个五音不全的孩子对音乐的喜爱和学习也存在着天壤之别。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以上音乐课的方式来让孩子们走进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