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ndm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以物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施教对象,通过物理学、语言学、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结合而形成的物理教学语言的六大基本特征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学语言 科学性 思想性 精确性 启发性 趣味性 针对性
  
  一、物理教学语言有六大基本特征
  
  (一)科学性
  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讲话的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不能信口开河.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认真查阅资料,反复推敲.例如牛顿是否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伽利略是否真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落体实验?这些问题目前尚有争议.教学列举就不应该肯定回答.科学性的另一层含义是指用词要准备,表达要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必须透彻理解有关定义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例如,惯性是一切物体具有的属性,不应该把它说成是物质的属性.我们讲究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但又不能片面追求,似乎對什么概念都要严格地科学地下定义,那就大可不必了,应根据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深化.
  (二)思想性
  所谓思想性,就是教学语言的鲜明的教育性.语言的艺术首先是思想的艺术,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设计反映着教学的深刻程度,所谓“纯洁性”的语言,不带任何思想性的语言,不是教师的语言.物理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同时,教师必须杜绝一切恶言秽语,注意语言的文明、纯洁.
  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和水立方),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繁荣富强,才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现代中学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更应该刻苦学习,加强使命感.
  (三)精确性
  物理教学语言的精确性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学语言要严谨,要符合逻辑.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物理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定律的语句都是十分精炼确切的.例如反射定律中,就不能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置互换,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精确性的第二层含义是物理教师的措辞要恰当,语言要规范.精确性的第三层含义是语言要表达清楚,这是物理教学的基石.因此,物理教师要经常整理自己的思路,思路要井然有序,讲课才能有条不紊.
  (四)启发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要先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愿望,教师再启发诱导.在物理教学中,体地讲,就是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快乐地学习,就要运用启发式语言技巧.其一,构成悬念法,说出疑团,悬而不决,吸引学生思考,自求答案.其二,欲露先藏法.讲课只露不藏,就会失之浅薄,不能发展智力.讲课只藏不露,学生不知所云,听后没有收获.因而讲课要有藏有露,藏得自然,合情合理.露得新颖,出人意料.其三,以争求真法.即有意设置矛盾,激励学生争辩,教师精讲,学生多思,各抒己见,互帮互学.
  (五)趣味性
  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非常强的学科,物理教学语言的生动、丰富、简洁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按波长顺序排列不同颜色的光,即为“赤橙黄绿青蓝紫”,地球自转一周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以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等等,都反映了一定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教师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教师讲得有趣,学生就听得有味,就能以趣激学,寓教于乐.
  (六)针对性
  物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首先是受教学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述.
  其次还受学生年龄特征的制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必须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讲到“即时速度”时,对高一学生,大量引用“极限”的术语,学生只会茫然而不知所措.
  再次是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灵敏性、随机性,不能我行我素,自我欣赏,针对性的语言,从教育学的角度就是因材施教.
  
  二、物理教学语言的运用
  
  明确了物理教学语言的特征,对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就有了一定的认识,重要的是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除了要有深刻的教学思维,还必须要有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来讲,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丰富的情感
  教师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对学生听课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感情充沛是第一位的.通常说“动之以情”就是这个意思.
  (二)要有节奏感
  教师上课应有课堂节奏.主要是紧慢密疏,轻重缓急,掌握好语言的速度和节奏,努力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地控制和调节,做到有张有弛、时起时伏.讲课太慢,讲述的知识跟不上学生的需要;讲课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听课就感到很吃力,也容易造成“夹生”.讲课的声音太高,语言的刺激性太强,使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影响.讲课声音太低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所以课堂上一定要用平和的语言,注意快慢适中.把握讲课的合理响度,使课堂教学语言的节奏达到最佳,才能使学生听[HJ0.7mm]课思维达到最佳状态.
  (三)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包括讲课时一些必要的辅助动作、姿势和眼神.教师的讲课姿势应和教材的内容做到有机结合,举止大方,态度亲切,恰到好处.否则不论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毕恭毕敬,礼仪有加,还是毫无目的地手舞足蹈,都不能算是一节好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打好做教师的基本功.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化学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的普遍反映是:化学易懂、难记、更难应用,如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即教材中每一章内容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结合学生学习化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实际情况,每讲授完一个章节,都应安排一至两课时的单元复习课,包括习题课,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为一体,学会知识的迁移,力争达到单元过关、人人过关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讲究单元复习课堂设计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确实,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是随时起作用的一种内心体验,在实施有效教学的今天,作为语文老师,更应当重视学生情感的控制,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自始至终乐此不疲,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说,只有控制好学生感情,才能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顺利进行。那么,在
成功教育的定义是旨在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诸多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包括:智力发育迟缓的、学业成绩不良的、有过错的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会赞美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低起点,小步子,多沟通,多活动”为教学原则,实施成功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