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语》中,西周末年的周太史伯回答郑桓公"周其弊乎"的询问所作的谈话中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他将"以它平它谓之和"的定义放到"和六律以聪耳"的音乐审美中去,即在听觉感知上,只有将不同的乐音组织相配(以它平它)才能生成美的音乐。大约就在同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