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解剖区域颈根部神经源性巨大软组织肿瘤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0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及探讨6例颈根部神经源性巨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手术经验。

方法

应用颈胸腋手臂联合改良大"T"形切口入路整体切除颈根部神经源性巨大肿瘤,观察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结果

顺利切除6例患者颈根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及神经纤维肉瘤。肿瘤最大长径12.0~18.0 cm,中位长径为15.5 cm。肿瘤侵及或者压迫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第1、2肋骨、肩胛骨及颈椎旁。术后未出现明显危及生命的手术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后随访2~6年,中位随访时间4.5年。其中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后11个月出现椎管内复发病灶,术后1年死亡,其余5例目前疗效满意。

结论

对跨解剖区域的颈根部晚期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对颈根部巨大肿瘤侵及邻近胸腔及周围组织的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咽喉反流(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耳鼻咽喉科医生的重视。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渐渐对如杓间黏膜红斑、水肿等相关体征予以关注,并将解决反流问题作为治疗反流相关疾病的重要考虑。研究表明,在耳鼻咽喉科就诊的患者中,4%~10%存在与反流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而实际情况中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在喉部和嗓音疾病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与咽喉反流密切相关。因此,
近20年来咽喉反流性疾病逐渐被广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所认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认为它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些疾病的源头病因,治疗咽喉反流使得一些顽固性咽喉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内咽喉科医师紧跟最新研究结果,广泛开展了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经验性治疗,但是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治仍存在许多问题,诊断和治疗不规范,临床和基础研究也比较薄弱。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管与多道睡眠仪相结合的方法判断上气道阻塞部位的临床价值。方法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标准患者47例,第一夜用澳大利亚Compumedics公司生产的Somte型号多道睡眠仪监测;第二夜整夜佩戴鼻咽通气管,同时行多道睡眠图(PSG)监测;第三夜行睡眠监测及上气道阻塞定位系统ApneaGraph监测。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20次/h且降低幅度≥50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对30例口腔癌患者术后口腔软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对颏下岛状皮瓣的修复效果、优缺点、手术并发症、术后口腔功能恢复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评价。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制备的岛状皮瓣最小4 cm×6 cm,最大6 cm×15 cm;1例皮瓣术后发生浅层坏死,1例皮瓣完全坏死,修复成功率为96.7%
期刊
目的基于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学特点,编写叠加有言语背景噪声并符合成人心理物理学特征的声调识别测试材料,以期实现模拟真实语言环境下对声调识别能力的客观评价方案。方法确立符合言语测听和语音学要求,兼顾简短、常用、有意义的编写原则。参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科学选取日常生活中常用的80个音节且四个声调均有对应实际含义的320个实词(80个音节×四声),构成声调识别测试材料词库。由两位专业播音员在本底噪声<30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