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尿激酶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43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并于2W后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B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 %(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 %(33/43) (P <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应用于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溶栓疗法;尿激酶;脑梗死
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社会消耗医疗成本、社会成本逐渐增加[1]。国外有报道显示,ACI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挽救频临死亡的脑细胞,缩小ACI面积,保护基本脑功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因此,溶栓疗法已成为ACI的常规治疗方法[2]。本组研究收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ACI患者86例,其中43例采用尿激酶溶栓疗法,余43例未予溶栓疗法的43例ACI患者行常规疗法,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调查收集我院2007年9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的86例ACI病例,均来自我院神经内科,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相关标准,并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年)中ACI溶栓的适应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9±5.8岁(45~71岁),合并症包括:高血脂12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史7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9±7.4岁(43~71岁),合并症包括:高血脂11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史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疗法,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次/d,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次/d;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5mL/2~3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并给予50万U尿激酶(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2次/d,30min内滴完。两周一疗程。其它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均按照患者病情需要使用,不作为常规用药。
1.3观察指标分析给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治疗2W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a=0.05。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 %(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 %(33/43),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治疗2W后,观察组NIHSS评分、BI明显好于治疗前,也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溶栓疗法目前还是很多医院对早期ACI患者抢救的首选方案。现有的溶栓药包括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种,非选择性主要有链激酶及尿激酶等。尿激酶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溶栓药物,早期应用可溶解血栓,促进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恢复,改善脑代谢功能。尿激酶可消耗血液中大量纤维蛋白原及多种凝血因子,减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抑制梗死灶的扩大[3]。早期的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可抢救ACI患者濒死的神经细胞,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本组调查发现,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尿激酶治疗ACI 2W后,患者NIHSS、BI指数明显改善,但尿激酶观察组治疗后的主要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 %(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P <0.05)。但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尿激酶溶栓治疗再灌注缺血脑组织同时,也会产生大量自由基,损伤细胞膜,加重脑组织水肿状态,导致梗死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尿激酶溶栓疗法应用于ACI患者的救治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但其长期疗效仍有待考察。
参考文献
[1] 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研究协作组.重组葡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8):691-696.
[2] 中华医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00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42(6):62-64.
[3] 王英才,刘喜梅.多靶点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及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 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 : 25-26
作者简介:
闫熙,男,(1975.7-),山西省离石市,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溶栓疗法;尿激酶;脑梗死
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社会消耗医疗成本、社会成本逐渐增加[1]。国外有报道显示,ACI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挽救频临死亡的脑细胞,缩小ACI面积,保护基本脑功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因此,溶栓疗法已成为ACI的常规治疗方法[2]。本组研究收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ACI患者86例,其中43例采用尿激酶溶栓疗法,余43例未予溶栓疗法的43例ACI患者行常规疗法,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调查收集我院2007年9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的86例ACI病例,均来自我院神经内科,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相关标准,并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年)中ACI溶栓的适应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9±5.8岁(45~71岁),合并症包括:高血脂12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史7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9±7.4岁(43~71岁),合并症包括:高血脂11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史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疗法,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次/d,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次/d;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5mL/2~3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并给予50万U尿激酶(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2次/d,30min内滴完。两周一疗程。其它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均按照患者病情需要使用,不作为常规用药。
1.3观察指标分析给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治疗2W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a=0.05。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 %(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 %(33/43),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治疗2W后,观察组NIHSS评分、BI明显好于治疗前,也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溶栓疗法目前还是很多医院对早期ACI患者抢救的首选方案。现有的溶栓药包括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种,非选择性主要有链激酶及尿激酶等。尿激酶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溶栓药物,早期应用可溶解血栓,促进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恢复,改善脑代谢功能。尿激酶可消耗血液中大量纤维蛋白原及多种凝血因子,减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抑制梗死灶的扩大[3]。早期的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可抢救ACI患者濒死的神经细胞,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本组调查发现,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尿激酶治疗ACI 2W后,患者NIHSS、BI指数明显改善,但尿激酶观察组治疗后的主要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 %(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P <0.05)。但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尿激酶溶栓治疗再灌注缺血脑组织同时,也会产生大量自由基,损伤细胞膜,加重脑组织水肿状态,导致梗死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尿激酶溶栓疗法应用于ACI患者的救治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但其长期疗效仍有待考察。
参考文献
[1] 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研究协作组.重组葡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8):691-696.
[2] 中华医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00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42(6):62-64.
[3] 王英才,刘喜梅.多靶点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及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 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 : 25-26
作者简介:
闫熙,男,(1975.7-),山西省离石市,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