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措施挖潜对策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bo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油水井井况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以及边底水侵入等因素影响, A区块注水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为此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明确6种剩余油分布类型,提出分层开发思路,取得较好效果,阶段累增油2.82万吨,为下步深化部署奠定基础。
  主题词: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对策   技术研究
  1.概况
  A区块油藏类型为层状边底水油层,属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整体构造形态为两条北东向断层夹持的单斜构造,平面上由东向西分布6个小断块,主力开发目的层为莲花油层,目前采用注水开发,注水井35口,开井20口,油井105口,开井80口,日产液量1310方,日产油量120吨,综合含水90.8%,采油速度仅0.18%。
  2.开发中存在问题
  2.1油水井井况差,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
  受开发年限长、作业频繁以及出砂严重等因素,区块共有12口注水井、30口油井停产关井,导致原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被破坏,实际注采井数比1:4,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仅68.5%。
  2.2注采井间存在优势通道,注入水无效循环
  受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参数不合理以及油水粘度比大等因素影响,注入水沿高渗层突进,直接从油井采出,形成无效水循环。A区块注水井总射孔厚度1058.5m,吸水厚度643.6m,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仅60.8%。
  2.3油水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
  通过上面分析,A区块长期注水开发,平面上注采井网欠完善,存在水窜通道,纵向上层多且吸水不均,各小层水淹情况难以识别,加上边底水侵入,难以刻画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开发调整和措施挖潜。
  3.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根据各断块构造、沉积和储层发育特征,结合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动态监测资料等,动静结合,以注水井组为中心,逐步分析单井-井组-区域-断块水淹情况,明确剩余油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注采井网不完善型
  因油水井井况存在问题,导致局部注采井网欠完善影响,形成有注无采或有采无注现象,导致储量无法有效动用,剩余油富集。
  (2)注采井间滞留型
   因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存在采出程度、物性、地层压力、注采井距等差异性,导致注入水波及不均,剩余油富集。
  (3)构造控制型
  因构造因素形成的剩余油,如构造高点位置、断层一侧遮挡区、砂体尖灭边缘区域,注入水难以波及形成“禁水区”,或者注采井网难以控制而剩余油富集。
  (4)主河道砂体边部滞留型
  主河道砂体厚度大,储层物性好,油井产能高,注入水易沿主河道快速推进,河道边缘、河口坝等部位注入水波及状况差,导致剩余油富集。
  (5)层间干扰型
  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多个小层合采合注时,各小层吸水或产液严重不均,层间干扰严重,弱吸水层或低产液层所控制储量动用状况差,剩余油富集。
  4.挖潜对策研究
  4.1储层潜力评价,细分开发单元
  A区块纵向上发育多套小层,根据小层厚度、储层物性、沉积相带、连通性以及水淹程度等参数建立储层潜力评价标准,细分为I、II、III类储层,其中I类储层潜力最大,II类次之,III类基本为差油层或低产油层,暂不动用,做为后其接替储量,具体见表1。
  4.2细分开发单元,优化治理对策
   在细分开发单元基础上,为减少层间干扰,充分动用各小层剩余可采储量,分两套井网实施开发,I类储层采用直平组合注水开发,即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直井可利用原注采井网内注水井,但水平井生产层位必须采用分层注水工艺实施单独注水,确保水平井产量稳定;II类储层辅以深部调驱手段,继续实施注水开发,通过部署新井、老井侧钻、转注、油井互换、以及配套使用细分注水工艺技术,完善注采系统,为深部调驱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4.3整体规划部署
   通过上述分析,开展先导试验,优先在I类储层部署3口水平井,水平段设计长度200~250m,水平井排液150m,直平组合注采井距200m,注水井在B点附近成45°注水;II类型储层优先实施2个深部调驱井组,调驱剂为弱凝胶体系,分三个段塞注入,注入体积为0.15PV。
  5实施效果
  至2020年12月,3口水平井全部投产,平均油层钻遇率94.6%,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25.2吨,目前日产油稳定在15.6吨,5口注水井实施直平组合注水,确定水平井产量稳定,阶段累增油2.5万吨。2个调驱井组效果显著,注水压力由5.0MPa上升至8.5MPa,提高水驱儲量动用程度20.8%,日增油12吨,含水下降8.5%,阶段累增油0.32万吨,下步计划继续部署水平井5口,新增深部调驱井组3个,预计增加可采储量8.0万吨。
  5结论
  (1)受油水井井况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以及边底水侵入等因素影响, A区块注水开发差,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导致开发效果差,采油速度低。
  (2)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明确剩余油分布6种类型,为开发调整奠定基础。
  (3)在细分开发单元基础上,建立分层开发思路,指导实施3口水平井、2个深部调驱实施,取得较好效果,阶段累增油2.82万吨。
  参考文献:
  [1] 王友启.特高含水期油田“四点五类”剩余油分类方法[J].石油钻探技术.2017(02).
  [2] 陈欢庆.油田开发中后期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内容特征[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3).
  作者简介:张晓华,男,1984年10月出生,汉族,工程师,2008年毕业东北石油大学,现于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合作勘探开发所从事地质开发工作。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辽宁  盘锦  124010
其他文献
摘要:举升装备的应用主要在于开展采油工作的过程中,借助外力将地下的油气资源逐渐开采至地表,且当前我国在陆上的油气田对于举升装备技术的应用率已经接近100%,可见举升装备技术的先进性及可靠性对于我国油气田整体生产的重要性。但是从实际上来看,当前我国采油工程中所应用的举升装备技术多为20世纪60年代左右即已经投入使用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采油工程的发展需求,所以有必要对其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
期刊
摘要:石油资源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井下作业的开展,需要通过抽油机采油技术的应用,才能有效保证开采的质量。抽油机采油技术的应用,是机械作业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为更好的保障技术应用效果,需要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技术应用的策略。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关键词:抽油机;采油技术;常见问题  前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石油资源的应用量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增加了石油资源
期刊
摘要:杜239块为1990年正式投入开发,后由于继续吞吐的潜力已极为有限,1996年5月进入蒸汽驱二次开发。该文通过对以往蒸汽驱效果评价,结合油藏目前存在问题,在综合分析区块开发潜力基础上提出二次蒸汽驱,为同类油藏开发方式转换提供下步建议。  关键词:蒸汽驱、二次转驱、方式转换  一、地质概况  杜239断块构造位于辽河断陷西斜坡欢曙上台阶中段,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大凌河油層,油层埋深-9
期刊
摘要:石油是极其重要的资源,保证石油开采技术的先进性,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稠油是一种特殊的石油资源,相对于常规油藏,稠油的粘度更大、开采难度更高,常规开采技术显然无法保证稠油开采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应运而生,首先要了解火驱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干式正向燃烧技术、湿式正向燃烧技术、反向燃烧技术等具体的技术实行要点。  关键词:稠油;火驱开采技术;湿
期刊
摘要:兴隆台潜山油田的增产工艺措施一直以压裂工艺为主,但由于潜山油藏的砾性岩石含量较多,裂缝不可控的特点,对于常规压裂技术来说,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为了更大挖掘兴古潜山油田的开采潜力,达到低渗透油田增产增收的目的,积极探索开展分簇射孔配合常规压裂技术试验并成功实施5井次,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关键字:潜山油藏,低渗透油田,压裂技术,分簇射孔  1.概述  1.1潜山油藏特点  兴古潜山构造上位
期刊
摘要:SAGD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蒸汽腔在油藏中的形成和扩展情况。了解SAGD渗流机理,清楚开采过程中蒸汽腔形成与变化的情况以及影响SAGD开发效果的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SAGD的驱油机理的基础上,在介绍蒸汽超覆现象的同时,对影响蒸汽腔形状的因素做出讨论与研究。同时,结合研究区块的油藏特征,对油藏SAGD适用性进行研究并筛选。  关键词:SAGD 适应性研究 区块筛选  1 稠油开采基本概况 
期刊
摘要:我国的油田资源属于低渗透类型,所以在原有开采的过程中渗透性较差,因此很难形成自流,所以对于石油的开采就需要依靠机械设备进行作业。机械设备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属于重要的石油开采设备,但是由于目前机械设备的结构不合理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机械设备开采工作的效率也受到了阻碍,并且呈现出了高能耗的特点,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石油开采的效率。  关键词:采油作业;节能降耗;技术  1油品损耗情况的不良后
期刊
摘 要:大庆油田致密油压裂自实施以来,对施工规模、压裂液体系的优化一直都在进行中,但支撑剂采用的大多是陶粒。大庆致密油储层渗透率大多数为0.2-1.0 ×10-3μm 2 ,对导流能力要求较低,通过对导流能力的分析,制定支撑剂优选方案,通过现场试验后证实石英砂代替陶粒在保证压后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施工成本,保障致密油储层的经济有效开发。  关键词:致密油;支撑剂优选;陶粒;石英砂  0前 言  优选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一直在不断提高,然而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了高含水期,高含水期油藏的开采效率较低,因此在实际开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才能够有效增加高含水油藏的开采项目,结合实际情况,对高寒水区的油脏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油藏水驱采收率,才能够有效实现我国高含水驱油藏的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高含水油藏;采收率;实践  注
期刊
摘要 现有的测试封隔器多为旋转坐封封隔器,这种封隔器经过多年大规模的使用,具有坐封简单、性能可靠等优點,但是在井身轨迹复杂的井中往往出现坐封困难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制出复杂轨迹井测试封隔器,有效的解决了复杂轨迹井坐封困难的问题,目前已经在胜利油田的地层测试井中展开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勘探开发 井身轨迹复杂 封隔器 地层测试 坐封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