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加大,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将行业英语融入公共英语教学中,并逐步开设行业英语课程。但如何提高行业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论文针对目前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行动导向理论在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达到增强学生的行业英语应用能力,促使学生成功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行动导向;行业英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一、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讨论稿),并在要求中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行业阶段,课堂教学不低于180学时。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但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基础英语轻行业英语的现象,大部分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只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一学期的行业英语课程,远低于其它专业课所开设的课时。
(二)学生。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评价英语教学的指标是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过级,拿毕业文凭。这种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种包袱感。
(三)教材。经调查各高职院校使用的行业英语教材内容偏深,理论性较强,实操性差。而市场上一般性的行业英语图书,以简单的英语句子为主,缺少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系统性的学习行业英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行业英语教学仍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依然是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学到行业英语的知识,但无法培养学生运用行业英语的能力。
(五)师资。在各高职院校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有两大类。一是英语专业的教师,他们的英语知识扎实,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上有明显优势,但他们缺乏专业知识,无法深入开展行业英语教学。第二类是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他们精通专业知识因此在帮助学生阅读专业的英语资料、文献和介绍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他们在语音、语调、词汇量和英语知识的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达不到英语教师应有水平,这就造成学生学完专业英语之后,其使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提高不明显。
二、行动导向理论及其主要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职院校就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其中行动导向教学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是以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依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顺序进行“行动”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充分互动,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
三、运用行动导向理论改革行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学习领域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首先各校可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行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定位要突出其专业性和实操性,以行业操作流程为主线。
(二)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改变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从而成为活动中的主体。
(三)行动导向理论强调其学习成果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职业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模拟真实的职业场景,从而缩短教学情境和实际真实的职业场景的差距以达到培养学生真正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行动能力。
(四)行动导向理论教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评价方式、标准和主体的多元性。。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加大,这迫切要求我们改变目前行业英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提高行业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和实用性。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正是以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探索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行业英语教学中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行业英语应用能力,促使学生成功就业,并将拓宽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中国轻工可出版社,2008,(3).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3]金筱艳.浅谈有高职特色的专业英语教学[J].职业技术,2006,(10).
关键词:行动导向;行业英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一、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讨论稿),并在要求中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行业阶段,课堂教学不低于180学时。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但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基础英语轻行业英语的现象,大部分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只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一学期的行业英语课程,远低于其它专业课所开设的课时。
(二)学生。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评价英语教学的指标是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过级,拿毕业文凭。这种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种包袱感。
(三)教材。经调查各高职院校使用的行业英语教材内容偏深,理论性较强,实操性差。而市场上一般性的行业英语图书,以简单的英语句子为主,缺少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系统性的学习行业英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行业英语教学仍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依然是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学到行业英语的知识,但无法培养学生运用行业英语的能力。
(五)师资。在各高职院校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有两大类。一是英语专业的教师,他们的英语知识扎实,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上有明显优势,但他们缺乏专业知识,无法深入开展行业英语教学。第二类是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他们精通专业知识因此在帮助学生阅读专业的英语资料、文献和介绍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他们在语音、语调、词汇量和英语知识的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达不到英语教师应有水平,这就造成学生学完专业英语之后,其使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提高不明显。
二、行动导向理论及其主要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职院校就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其中行动导向教学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是以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依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顺序进行“行动”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充分互动,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
三、运用行动导向理论改革行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学习领域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首先各校可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行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定位要突出其专业性和实操性,以行业操作流程为主线。
(二)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改变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从而成为活动中的主体。
(三)行动导向理论强调其学习成果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职业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模拟真实的职业场景,从而缩短教学情境和实际真实的职业场景的差距以达到培养学生真正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行动能力。
(四)行动导向理论教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评价方式、标准和主体的多元性。。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加大,这迫切要求我们改变目前行业英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提高行业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和实用性。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正是以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探索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行业英语教学中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行业英语应用能力,促使学生成功就业,并将拓宽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中国轻工可出版社,2008,(3).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3]金筱艳.浅谈有高职特色的专业英语教学[J].职业技术,2006,(10).